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仕途之外(先秦至西漢不仕之士研究)(精)

  • 作者:白品鍵|責編:李翔
  • 出版社:重慶
  • ISBN:9787229194215
  • 出版日期:2025/05/01
  • 裝幀:精裝
  • 頁數:442
人民幣:RMB 59.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隱士」給人風度翩翩的印象,然而隱士卓然出塵的形象,是魏晉南北朝之後慢慢成形的。在此之前,士人在仕與不仕之間的選擇,時常因為文學的歌頌而逐漸扁平化,細節與脈絡被埋沒。
    士原為低級的貴族,因此早期的士不會面臨仕與不仕的問題。春秋晚期,貴族與庶民的界限被打破,「仕」才成為一種專業,士人才需要在「仕」與「不仕」之間做出選擇。但不仕並不等於「隱」。先秦至兩漢,經歷封建制崩潰到郡縣制大一統王朝的興起,特別是漢武帝「獨尊儒術」和「以經術取士」之後,士人群體從百家爭鳴、士庶雜處逐漸儒家化、宗族化和官僚化。由於政治基礎與社會基礎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士人離開政治權力的選擇,也經歷了一個從「隱逸」到「不仕」,再到「以不仕為隱」的過程。
    本書通過爬梳《史記》《漢書》《高士傳》等史料,運用量化統計的方法,對先秦至西漢時期的「不仕之士」做了全面統計分析。通過士人仕與不仕的人生選擇,可以窺見封建社會走向大一統過程中,隱逸傳統的建立與變遷,以及士人與政治權力之間的互動。

作者介紹
白品鍵|責編:李翔
    白品鍵,中國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現居桃園,任教於世新大學中文系。研究領域以先秦兩漢時期的士人為主,包含學術思想如何與政治社會文化互動,以及士人如何溝通社會之不同階層等。著有《士與漢代文化摶成研究——儒學、吏事與方術的揉合與實踐》《潛夫論所反映之東漢流民問題》,學術論文十余篇,童書《秦漢魏晉南北朝大富翁》等。

目錄
第一章  「隱」與「不仕」之間:隱士傳統的建立與變遷
  前言:「隱」的研究探索
  「隱」與「見」以及「仕」與「不仕」
  《莊子》書中有道之士及道家型隱逸
  「不仕之士」:士人的政治抉擇及其社會基礎
第二章  爭鳴與無跡:戰國時期的不仕之士
  戰國時期「不仕」的多樣性
  戰國時期的不仕之士
  想象與現實中的戰國不仕之士
第三章  「海內為郡縣,法令由一統」:秦至漢初的不仕之士
  秦至漢初「不仕」的辨別
  新時代的吏與仕
  秦朝的不仕與蟄伏之士
  西漢早期的不仕之士
  小結:「天地一大變局」中的仕宦抉擇
第四章  「修六藝之術,通萬方之略」:武帝至王莽秉政前的不仕之士
  西漢「不仕」的辨別
  尊儒之後的不仕與隱者
  不仕的儒生
  儒生之外的不仕者
  小結:西漢盛世不仕現象的變化
第五章  不仕王莽:兩漢之際的不仕之士(上)
  兩漢之際「不仕」的辨別
  兩漢之際的儒生與隱士
  不仕王莽:儒生
  不仕王莽:儒生之外
第六章  避亂與守節之間:兩漢之際的不仕之士(下)
  兩漢之際避亂隱居之士
  不仕更始、公孫述、隗囂、竇融之士
  不仕王莽並不仕光武之士
  小結:兩漢之際不仕現象的發展與變化
第七章  仕途之外:士人的政治抉擇與隱逸典範變遷
  先秦時期:從伯夷、叔齊到侯嬴、朱亥
  秦至西漢:從四皓到韓福
  兩漢之際:從龔勝到周黨
  結論:再論「隱逸」與「不仕」
引用書目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