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二語文化教學與學習導論

  • 作者:(法)托馬·森迪|責編:陳培風|譯者:王新霞//申華明
  • 出版社:對外經貿大學
  • ISBN:9787566326157
  • 出版日期:2024/06/01
  • 裝幀:平裝
  • 頁數:358
人民幣:RMB 75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是作者多年研究成果與教學經驗的集大成之作,從多個學科領域(外語教學、二語習得、跨文化交際、語用學、社會語言學、話語分析等)對如何培養學習者的二語文化能力進行了全面、深入、細緻的分析。該書兼具學術性與趣味性,語料涉及英、法、漢、俄、匈、阿等多個語種,通過豐富的文化交際實例,展現了語言與文化之間密不可分的關係,無論是對外語學習者、外語教師還是二語愛好者,都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在國內的漢語圖書中,尚未出現如此全面、深入闡述二語文化習得的作品,因此,本書漢譯本的出版,將會填補該領域的空白。

作者介紹
(法)托馬·森迪|責編:陳培風|譯者:王新霞//申華明

目錄
1  緒論
  1.1  學習現代文化
    1.1.1  不言而喻
    1.1.2  「自然」的背後
    1.1.3  變形透鏡
  1.2  非自然環境中的語言與文化
    1.2.1  一個複雜的媒介領域
    1.2.2  一門綜合性學科
    1.2.3  多語言與多元文化
    1.2.4  程序的構建
    1.2.5  通向文化的橋樑
  1.3  表格
    1.3.1  跨語言比較
    1.3.2  可觀察的場所
    1.3.3  意義共同體
    1.3.4  基本的二元對立
2  語言一文化一全球化
  2.1  概念歧義
  2.2  文化疆域
  2.3  高貴與平凡
  2.4  歸屬感與成員身份
  2.5  文化交融與身份認同
  2.6  通用語言與通用文化
  2.7  英語以外的語言
3  母文化與異文化
  3.1  獨特的過程
  3.2  無限小
  3.3  感知、評價與行動
  3.4  不可避免的經歷
    3.4.1  基準與共性
    3.4.2  空間
    3.4.3  時間
  3.5  教育場所
    3.5.1  什麼時候?什麼?和誰?怎樣?
    3.5.2  基本知識
    3.5.3  個體的真正課程
  3.6  第二個佔領者
  3.7  遙不可及的終點
4  辭彙與表達方式
  4.1  辭彙
    4.1.1  不對稱的辭彙表
    4.1.2  身份的痕跡
    4.1.3  言內與言外
    4.1.4  指稱義與內涵義
    4.1.5  差異與價值
    4.1.6  喝湯吧!
    4.1.7  文化標記
    4.1.8  麻煩製造者
    4.1.9  無意識的融合
    4.1.10  品牌名稱與廣告語

    4.1.11  專業術語
    4.1.12  關聯與集合
    4.1.13  標準與變異
    4.1.14  不適與集體焦慮
    4.1.15  社會功能單元
    4.1.16  防火牆
    4.1.17  文字與聲音景觀
  4.2  固化
    4.2.1  組合
    4.2.2  預製語塊
  4.3  固化的消除
5  話語與互動
  5.1  超句組織
    5.1.1  文本與話語
    5.1.2  上下文與語境
    5.1.3  銜接與連貫
    5.1.4  流利性與話語實現
  5.2  充滿張力的社會空間
  5.3  話語與意識形態
  5.4  話語類型
  5.5  話語記憶
  5.6  媒體
    5.6.1  事件
    5.6.2  信息處理
    5.6.3  當下的期望
  5.7  文學
    5.7.1  藝術與語言模型
    5.7.2  經典作家與作品
    5.7.3  二語的文學選擇
  5.8  互動故事
    5.8.1  參與社會實踐
    5.8.2  影響他人
    5.8.3  暗示
    5.8.4  典故與引用
    5.8.5  太好笑了!
  5.9  互動規則
    5.9.1  合作與競爭
    5.9.2  言語行為與社會習俗
    5.9.3  最恰當的表述
    5.9.4  預設腳本
    5.9.5  框架序列
    5.9.6  共同的心理語境
    5.9.7  探索「極凡」
  5.10  非語言與副語言
    5.10.1  會說話的身體
    5.10.2  沉默
  5.11  禮儀模式
    5.11.1  相互滿足
    5.11.2  稱謂形式
    5.11.3  儀式性平衡

    5.11.4  語義空缺
    5.11.5  身份禮貌與即時禮貌
    5.11.6  不同文化的待客之道
6  他異性和想象
  6.1  表徵
  6.2  交流的智慧
  6.3  全能的意象
  6.4  範疇化模式
  6.5  自我刻板印象與異已刻板印象
  6.6  「多難聽的語言!」
  6.7  文化吸引力
  6.8  民族優越感
  6.9  某些語言比其他語言更陌生
7  文化:教學挑戰
  7.1  課堂
    7.1.1  真是奇怪的相遇!
    7.1.2  情景轉換
    7.1.3  真實的、模擬的和虛假的
    7.1.4  信息的高可用性
  7.2  教導者
    7.2.1  一個文化中介
    7.2.2  一個特別的社會學形象
    7.2.3  教師是母語者還是非母語者?
    7.2.4  傳統與獨創性
  7.3  教材
    7.3.1  語言內容與文化內容
    7.3.2  光環視角與衝突視角
    7.3.3  一個中介世界
    7.3.4  真實語料與編寫語料
  7.4  學習者
    7.4.1  動機
    7.4.2  包袱和軌跡
    7.4.3  關於錯誤
  7.5  取得進步
  7.6  能力
    7.6.1  交際能力
    7.6.2  技能和學習領域
    7.6.3  文化模塊與《歐框》
    7.6.4  適應能力
    7.6.5  了解全球化時代
    7.6.6  文化敏感性
    7.6.7  文化描述者
  7.7  策略
    7.7.1  經驗和整體
    7.7.2  與自己的重聚
    7.7.3  學習如何去中心化
    7.7.4  從外國視角來看世界
    7.7.5  相互理解
    7.7.6  密切接觸
    7.7.7  激發社會意識

    7.7.8  恐慌症
    7.7.9  掩蔽法
    7.7.10  虛構的真實
    7.7.11  翻譯
    7.7.12  面向真實的社會行動
後記
參考文獻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