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考古何以可能(考古學理論的對話)(精)

  • 作者:陳勝前|責編:莫瑩萍
  • 出版社:浙江人民
  • ISBN:9787213118906
  • 出版日期:2025/05/01
  • 裝幀:精裝
  • 頁數:387
人民幣:RMB 8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理論學習的困難之處不在於知道,而在於理解,在教學相長的氛圍中討論是自古以來的基本方法與文化風尚。考古學理論是學習考古學必不可少的基礎知識。本書以作者多年考古學理論課堂教學為基礎,融入老師與學生的討論環節,重現課堂討論氛圍。基本內容覆蓋當代考古學主要的理論方向,包括文化歷史考古、過程考古、後過程考古等主要範式,以及景觀、物質性、性別等新興的領域。在理論解讀中,採用縱橫結合分層-關聯的方法論,按照五個層次的考古學理論體系,同時結合範式的分析,包括核心概念綱領、支撐理論方法與實踐體系三大組成部分,由外及內,逐層深入。特別針對既有研究中有關過程與後過程考古的誤解,進行了較為詳細的解讀,有助於讀者更好地理解當代考古學理論的發展。

作者介紹
陳勝前|責編:莫瑩萍
    陳勝前,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考古文博系教授、博士生導師。1972年生,湖北嘉魚人。1993年本科畢業於吉林大學考古學系,1996年碩士畢業於北京大學考古學系。1998年赴美國南方衛理公會大學隨美國考古學會主席、美國科學院院士弗雷德·溫道夫和「新考古學」泰斗路易斯·賓福德攻讀博士,2004年獲哲學博士學位。主要研究領域為考古學理論、史前考古、石器分析等。著有《史前的現代化》《思考考古學》《學習考古》《人之追問》等;譯有《追尋人類的過去》《考古學:關鍵概念》《小工具大思考》等。

目錄
第一講  什麼是考古學理論
  什麼是理論 什麼是考古學理論
  理論在哪裡
  研究是從哪裡出發的
  考古學理論是有層次的
  理論思維的訓練
  考古學與科學
第二講  文化歷史考古
  考古學文化理論的前提是什麼
  為什麼會有文化歷史考古
  文化歷史考古存在的問題
第三講  從文化歷史到文化過程的範式變遷
  如何理解範式與範式變遷
  文化歷史考古缺什麼
  選擇合適的範式
第四講  考古材料
  什麼是考古材料
  中國考古學是如何理解考古材料的
  考古材料是怎麼形成的
第五講  過程考古:作為人類學與科學的考古學
  尋找中程理論
  過程考古的意義
  中國考古學與過程考古
第六講  後過程考古:考古學的人文轉向
  關於後過程考古
  人的世界是怎樣的
  考古材料的增加是否會限制闡釋的可能性
  多元闡釋何以可能
  考古材料可以反覆解讀嗎
第七講  創造屬於自己的闡釋
  後過程考古實踐的基礎
  後過程考古是否科學
第八講  能動性考古
  考古學為什麼要研究能動性
  意識形態對物質材料的影響
  如何從物質材料中尋找意識形態
  意義的世界
第九講  景觀考古:尋找空間的文化意義
  什麼是景觀
  考古學研究景觀的意義
  景觀在考古材料上的表現
第十講  考古學的新物質觀
  什麼是物質性
  人與物的關係問題
  物質性理論的考古學意義
第十一講  文化與進化論
  為什麼會有進化論考古
  文化與進化論
  進化論考古
第十二講  考古學距離馬克思主義有多遠

  馬克思主義與考古學
  中國的馬克思主義考古
  如何進一步發展馬克思主義考古
第十三講  古典-歷史考古:考古學的文化使命
  什麼是古典考古
  古典-歷史考古是否可以成為一個範式
  尋找中國的古典考古
  中國的古典文化教育與考古學
  中國古典-歷史考古研究
第十四講  社會考古:人們是怎麼塑造社會關係的
  社會身份認同問題
  性別認同的塑造
  社會認同的考古學研究
第十五講  時代精神與中國考古學的範式變遷
  範式的演進
  科學與人文
  範式之間的關係
  中國考古學如何實現範式變遷
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