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自然新解/新知文庫

  • 作者:(澳)蒂姆·洛|責編:丁立松|譯者:林慶新//劉偉//毛怡靈
  • 出版社:三聯書店
  • ISBN:9787108078599
  • 出版日期:2025/04/01
  • 裝幀:平裝
  • 頁數:356
人民幣:RMB 59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喜鵲喜歡收集電線,因為用金屬線築的巢比用樹枝搭的巢更經久耐用;
    青蛙擠進香蕉間的縫隙,和水果蔬菜一起進入市場;
    樹袋熊被人類帶到不屬於它們的「保護區」,它們卻啃食當地樹木直至其枯亡……
    自然並不局限於荒野,它就在我們生活的城市和公園中。自然也會利用人類所做的一切,與我們建立新的聯繫。工業區和垃圾場成為了許多瀕危生物生長的樂土,國家公園裡卻養起了綿羊,目的竟是保護珍稀鳥類和植物……看似不可思議的這一切,背後都有著清晰的邏輯與明確的原因。
    人類活動讓物種分佈變化得更加錯綜複雜,對於荒野的痴迷似乎也讓人們迷失了對自然的有效認識。
    保護自然,究竟是為了保護過去,還是為未來做準備?
    作者用大量觀察實例向人們說明,順其自然已不足以保護自然,干預才是必需的手段,而且遠比放手更難。

作者介紹
(澳)蒂姆·洛|責編:丁立松|譯者:林慶新//劉偉//毛怡靈
    蒂姆·洛,生於1956年,是一位澳大利亞生物學家,二十多年來,他撰寫了許多關於自然及自然保護的文章和書。他為《澳大利亞野生動物》《澳大利亞地理》《澳大利亞鳥類》等雜誌撰寫文章,並連續二十年為《自然澳大利亞》雜誌撰寫專欄。他有四本書榮獲澳大利亞國家級獎項,其中早期作品FeralFuture啟發並促成了NGO入侵物種委員會的成立。2024年,他因其在環境保護和環境教育領域的傑出貢獻,被澳大利亞政府授予澳大利亞員佐勛章(Member of the Order of Australia)。他還是環境顧問、作家和攝影師,撰寫過大量有關氣候變化的報告,並獲丘吉爾學者獎資助,研究氣候變化對野生動物的影響。他曾發現並命名數個新的蜥蜴物種。

目錄
中文版序言
序言
引言
第一部分  自然與人
  第1章  自然生物利用人類——佔便宜的自然生物
  第2章  「瀕危的野草」——珍稀物種就在我們身邊
  第3章  遠離荒野——質疑一種無益的想法
  第4章  生態系統工程師——動物改變自然景觀
  第5章  污水生態學——野生動物需要人類廢棄物
  第6章  建築物為自然服務——動物利用人類設施
  第7章  自然需要野生植物——野生植物和作物有益於野生動物
  第8章  城市生態學——城市生物與農場生物
第二部分  位置變換
  第9章  遷移——動物擴大活動範圍
  第10章  跨國交換——國際物種傳播
  第11章  隱秘的搭車客——交通工具促進物種擴散
  第12章  運輸的故事——野生生物搬家
  第13章  高貴的方舟——國家公園的儲備
  第14章  恣意放養魚類——漁業管理者胡作非為
  第15章  請原諒我的花園——本地花園長滿野草
第三部分  衝突
  第16章  害鳥——本地鳥類成為生態威脅
  第17章  袋鼠的所作所為——在保護區過度食草
  第18章  殺死一棵樹——樹袋熊和其他樹木殺手
  第19章  植物戰爭——動蕩的生境
  第20章  基因場景——混雜的基因庫
第四部分  決心
  第21章  花園中的野生衝突——城區自然保護的迷思
  第22章  放牧與捕殺皆為保護——現代管理的反諷
  第23章  邁向自然——與荒野共生
附錄:威脅自然保護的生態衝突
信息來源
參考書目
譯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