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旅遊公路發展報告

  • 作者:編者:中國公路學會旅遊交通工作委員會|責編:郭紅蕊//單籽躍
  • 出版社:人民交通
  • ISBN:9787114197048
  • 出版日期:2024/12/01
  • 裝幀:平裝
  • 頁數:142
人民幣:RMB 6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報告共分為五章,分別探討了旅遊公路內涵與發展歷程、旅遊公路發展環境與成就、旅遊公路發展機遇與挑戰、未來旅遊公路發展重點方向,並分析了近年來典型經驗與案例。希望為各地旅遊公路發展和交旅融合實踐提供參考和借鑒,為社會各界了解旅遊公路基本情況和發展趨勢提供基礎資料。同時,也希望能夠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啟發參與旅遊公路發展的各方進行更多的思考和討論,吸引多方力量給予旅遊公路更多的關注和支持。

作者介紹
編者:中國公路學會旅遊交通工作委員會|責編:郭紅蕊//單籽躍

目錄
第一章  旅遊公路內涵及發展歷程
  一、旅遊公路內涵
    (一)旅遊公路概念淵源
    (二)旅遊公路基本內涵與主要特徵
    (三)旅遊公路分類
    (四)旅遊公路主要建設內容
  二、旅遊公路發展歷程
    (一)通景公路階段(1978-2004年)
    (二)風景公路階段(2004-2016年)
    (三)融合發展階段(2016年至今)
第二章  旅遊公路發展環境及成就
  一、旅遊公路總體發展環境
    (一)國外旅遊公路發展環境
    (二)國內旅遊公路發展環境
  二、我國旅遊公路主要發展成就
    (一)政策規劃框架初步形成
    (二)標準規範體系逐步完善
    (三)工程項目具有豐富實踐
    (四)旅遊公路推動成效初顯
第三章  旅遊公路發展機遇與挑戰
  一、旅遊公路主要發展機遇
    (一)國家發展新戰略和新格局帶來的發展機遇
    (二)旅遊行業新趨勢和新需求帶來的發展機遇
    (三)交通行業新動能和新模式帶來的發展機遇
  二、旅遊公路發展新模式
    (一)「公路+旅遊」的路域旅遊開發模式
    (二)「公路+服務設施」的旅遊綜合體開發模式
    (三)公路旅遊化發展模式
  三、旅遊公路發展面臨挑戰
    (一)政策協同不充分
    (二)機制要素不完善
    (三)技術創新供給不足
    (四)資源保障與管理運營制約突出
第四章  未來旅遊公路發展重點方向
  一、建立部門聯合協同推進工作機制
  二、開展國家級旅遊公路分級評估認定
    (一)構建國家級旅遊公路項目資料庫
    (二)制定遴選與評估認定標準
    (三)開展分級評估認定工作
  三、完善旅遊公路技術標準規範指引
    (一)加強標準規範的理論研究
    (二)制定旅遊公路相關標準體系
    (三)加強不同行業間標準規範制定的合作
    (四)力爭高層次標準在重點領域的突破
  四、做好旅遊公路品牌及產品開發、營銷與推廣
    (一)旅遊公路品牌及產品開發
    (二)旅遊公路品牌及產品營銷與推廣
  五、構建旅遊公路建管養運長效機制
    (一)強化旅遊公路建管養運全過程的旅遊產品思維意識
    (二)堅持旅遊公路建運並重、管養結合,激活長效管理內動力

    (三)探索旅遊公路建管養運全過程的公共治理體系
  六、做好旅遊公路發展關鍵要素保障工作
    (一)創新融資模式
    (二)靈活土地供給
    (三)提供人才支撐
第五章  典型經驗與案例分析
  一、規劃設計方面
    (一)制定省市級交旅融合相關規劃
    (二)在前期階段進行總體策劃
    (三)合理確定旅遊公路功能定位與特色主題
    (四)因地制宜設置旅遊公路服務設施
  二、實施建設方面
    (一)遵循保護優先,堅持改善並重,注重綠色施工
    (二)強調動態設計與施工密切結合
    (三)以簡為美,大大降低建設與管養成本
    (四)因地制宜,順勢而為,有效利用沿線資源
    (五)融合創新,積極推進周邊產業聯動發展
  三、運營管理方面
    (一)搭建智慧公路數字化管理平台
    (二)強化產業聯動,激活旅遊生態鏈
    (三)豐富旅遊公路經營業態,嘗試多模式運營
    (四)注重文化挖掘,助力產業發展
    (五)健全管理制度體系,強化道路生態維護
    (六)數據驅動,提升運營效益
  四、品牌打造方面
    (一)提煉自然與文化元素
    (二)設計形象主題與Logo
    (三)搭建文化IP體系
    (四)宣傳推廣與品牌營銷
  五、體制機制方面
    (一)自上而下的全面統籌——山西省旅遊公路建設案例
    (二)省級立法規範旅遊公路管理——海南省旅遊公路案例
    (三)管理的漸進式發展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