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學遠自述

  • 作者:萬學遠|責編:徐薈
  • 出版社:上海交大
  • ISBN:9787313324559
  • 出版日期:2025/03/01
  • 裝幀:平裝
  • 頁數:301
人民幣:RMB 6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作者敘述了自20世紀50年代至21世紀初的親身經歷,生動而真切地記述了在時代演進中小到個人、大至社會的深刻變化,以親歷者的身份與讀者分享了改革開放之後,上海市、浙江省的工作以及國家引進外國專家的若幹事例。本書根據作者的人生經歷分為五個篇章,分別是:青年時代記憶、上海工作往事、浙江難忘歲月、引進國外智力、永遠懷念他們。從中我們既可以深切感受到當時所面對的困難和挑戰,也能直接領略到許多領導同志的戰略遠見、改革意識,以及舉重若輕、當機立斷的領導藝術,踏實務實的工作作風和辦事能力。

作者介紹
萬學遠|責編:徐薈
    萬學遠,1941年1月出生,漢族,湖北黃岡人。1961年加人中國共產黨,1964年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熱能工程專業,畢業后留校任教。1978年後曾任共青團上海市委常委、秘書長,共青團上海市委副書記,上海市青年聯合會主席,上海市人民政府秘書長兼辦公廳主任,浙江省省長;1997年至2006年任國家外國專家局黨組書記、局長。     第八屆、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第十屆、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常委。

目錄
第一章  青年時代記憶
  五十年代高中生活
  交大求學和留校工作
  延邊慰問下鄉知青
  江西贛南的一年生活
  交大七十年代老鄰居
  附文:回憶倪伯伯
  到上海團市委工作
  引導青年積極向上
  少先隊工作的兩件事
  上海共青團工作的成效
  隨中國青年代表團訪日
第二章  上海工作往事
  青年聯合會裡交朋友
  到市政府辦公廳工作
  憶汪道涵同志在上海
  汪道涵同志為人師表
  加快上海的住宅建設
  交大閔行校區的建設
  研究如何改造南京路
  彭浦機器廠如何發展
  深切懷念朱宗葆同志
  倪天增同志心力衰竭去世
  市政府辦實事得民心
  為什麼編印每日動態
  「三多」和政府改進措施
  赴香港的學習和研討
  上海發生的一次地震
  兩列火車的相撞事故
  處理黃浦江沉船事故
  宋慶齡故居過往逸事
  猶太人的上海情結
  上海?豐銀行銅獅子
  駐滬總領事馬年趣事
  辦公廳的買房與分房
  教育我怎樣當秘書長
  建立交大校友會北京分會
  告別上海去浙江工作
第三章  浙江難忘歲月
  從上海到杭州
  我怎麼被選為省長的
  杭州西湖引水的往事
  諸暨香榧和西施故里
  諸暨人的性格和特點
  王一品是湖筆的真傳
  金華火腿腌制的奧秘
  紹興黃酒的獨特之處
  寧波得天獨厚的優勢
  義烏小商品市場由來
  溫州市的經濟和教育

  金鄉鎮生產美國警徽
  溫州打雷和台州下雨
  麗水曾是最窮的山區
  天目禪源寺韋馱菩薩
  天目山上有棵「大樹王」
  浙江第一次祭大禹陵
  浙江省高速公路建設
  在浙江山區扶貧建校
  浙江山林股份合作制
  浙江蘭溪市的諸葛村
  颱風和多災的浙江省
  浙江人工養殖揚子鱷
  在杭州的三件趣事
  贈送禮品的學問
  金庸簽名送書給我
  南懷瑾與金溫鐵路
  陳立夫曾想葉落歸根
第四章  引進國外智力
  「一村一品」促進興農富民
  「圍欄輪牧」發展畜牧業
  節水灌溉是一場革命
  發展西部的旅遊經濟
  「智力擁軍」工作新天地
  引智工作中學習知識
  中美培養法律人才
  引進項目管理的理念
  拓寬年輕幹部的視野
  香港是培訓人才基地
  探索建設一流大學
  交流防洪減災的經驗
  旱區打井到國外取經
  促進煤礦的安全生產
  公安刑偵的國際交流
  「非典」疫情與應急管理
  設立「友誼獎」和「炎黃獎」
  建立示範基地推廣成果
第五章  永遠懷念他們
  張勁夫是引智開拓者
  威望很高的愛潑斯坦
  陽早、寒春與延安精神
  自稱業餘影星的沙博理
  原正市與水稻「旱育稀植」
  第一位「洋廠長」格里希
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