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大鋼
本書是美國知識界巨擎塞繆爾·亨廷頓(Samuel Phillips Huntington)的處女作,出版65年來,再版15次,移譯11種語言。本書在1957年甫一出版即引起廣泛的討論與爭議,一舉奠定了亨廷頓的學術地位,至今仍為軍政關係研究中最具影響力的著作之一,也始終是政治學領域必讀的經典作品。這本書針對二戰前美國社會對強大軍事力量的恐懼,基於歐洲軍政關係從貴族制到民主制的大變革,以及軍事建制的地位、角色、影響力和倫理在此過程中發生的巨大變化,提出了一種新的軍政關係理論。由於歐洲軍政關係的這個轉變也是中國、美國以及亞非拉各國已經、正在或需要經歷的,因此可以說,亨廷頓處理的是一個歷久彌新的經典問題,即什麼樣的軍政關係有利於維護國家安全。本書適合對政治學、軍政關係感興趣的讀者及研究者。
作者介紹
(美)塞繆爾·亨廷頓|責編:易文娟//姜艷冰|譯者:李晟
目錄
導 論 國家安全與軍政關係
軍政關係的至關重要
第一編 軍事制度與國家:理論與歷史的視角
第一章 軍人作為職業
職業化與軍隊
職業的概念
軍事職業
第二章 西方社會軍事職業的興起
一種新的社會類型
雇傭兵與貴族軍官
18世紀的貴族制軍事
職業化的理想:軍事技藝與天賦
職業主義的起源
職業化制度的出現(1800—1875)
歐洲職業主義:厄普頓將軍的總結(1875)
職業倫理的塑造:克勞塞維茨《戰爭論》中戰爭的獨立性與從屬性
第三章 軍事思維:軍事職業精神中保守的現實主義
軍事思維的含義
職業化軍事倫理
第四章 權力、職業主義與意識形態:理論中的軍政關係
多樣化的文官控制
軍政關係的兩個層次
客觀文官控制的平衡
軍政關係的模式
第五章 德國與日本:軍政關係的實踐
德國與日本的模式
德國:軍事職業主義的悲劇
日本:軍國主義政治的持續
第二編 美國的軍事權力:1789—1940年的歷史經驗
第六章 意識形態的常態:自由主義社會對抗軍事職業主義
美國軍政關係的歷史常態
自由主義在美國的盛行
面對軍事事務的自由主義進路
自由主義政治中的軍事英雄
第七章 結構的常態:保守主義憲法對文官控制
客觀文官控制在憲法中的缺席
制憲者與文官控制
民兵條款與軍事聯邦主義:帝國之內的帝國
權力的分立:國家武裝力量的雙重控制
統帥條款:政治-軍事的科層制
文官控制與憲政政府
第八章 內戰前美國軍事傳統的根源
美國軍事思維的三條脈絡
聯邦主義的失敗:漢密爾頓夭折的職業主義
技術主義
平民主義
職業主義
第九章 美國軍事職業的創建
商業和平主義的主導:工業主義與軍事主義的對峙
孤立年代:黑暗與光明
創新的核心:謝爾曼、厄普頓、魯斯
職業主義的制度
美國軍事思維的形成
第十章 新漢密爾頓主義妥協的失敗(1890—1920)
新漢密爾頓主義的本質
馬漢與伍德:軍方評論家的悲劇
早夭的社會認同(1918—1925)
第十一章 軍政關係在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的穩定
商業自由主義及其改革派的敵意與軍事職業主義
改革自由主義:軍事主義的實用對待
軍事制度
美國軍事倫理(1920—1941)
第三編 美國軍政關係的危機(1940—1955)
第十二章 第二次世界大戰:權力煉金術
總體戰中的軍政關係
宏觀戰略中的軍事權威與影響力
軍方對戰時權力的調整
經濟動員中的軍政關係
和諧與爭端的產物
第十三章 戰後十年的軍政關係
軍政關係的選擇
關於軍政關係的戰後視角
美國社會中的軍方影響力
第十四章 參謀長聯席會議的政治角色
政治角色:獨立實體與擁護者
杜魯門政府的參聯會
朝鮮戰爭:將領、軍隊與公眾
艾森豪威爾政府前兩年的參聯會
結論
第十五章 分權與冷戰中的國防
分權的影響
權力分立 vs 職能分立
分權 vs 軍事職業主義
分權 vs 戰略一元主義
第十六章 軍政關係的部門結構
戰後十年的組織問題
&n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