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經論(劉敏如女科承傳醫文集選)(精)/女科醫典傳承新編
內容大鋼
本書分為兩個部分:①痛經病因病機及用藥的歷史演變過程,各歷史時期的痛經治療方葯數據分析含數據分析內容。對痛經不同歷史時期的治療方劑、藥物,進行統計及分析,分析部分又包含藥物關聯性規律、方劑功效組合規律、寒熱、升降趨勢研究等。同時對漢唐、宋金元、明清各不同歷史時期的用藥進行對比分析。②痛經歷史文獻梳理。以劉敏如老師圈定的在中醫女科發展進程中最有影響、最有代表性的醫籍為最初範圍,在此基礎上向外擴展,以點帶面。列舉不同歷史時期的經典中醫古籍中與「痛經」有關的理論、治療方法、用藥等。
作者介紹
編者:劉敏如|責編:劉婷
劉敏如(1933—),女,四川成都人,中國共產黨黨員、中國農工民主黨成員。成都中醫藥大學終身教授、博士生導師、主任醫師。曾任第八、九屆全國政協委員,全國婦聯常委,中國農工民主黨第十一屆中央常務委員會委員;中國中醫科學院學部委員、中華中醫藥學會終身理事、中華中醫藥學會中醫婦科專業委員會榮譽主任委員、中國針灸學會婦科生殖專業委員會名譽主任委員、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養生專業委員會終身名譽會長、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評審中心古代經典名方中藥復方製劑專家審評委員會委員、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澳門特別行政區衛生局中醫藥顧問、澳門中國中醫藥文化研究促進會首席專家、澳門中華中醫藥學會榮譽會長。獲全國中醫藥傑出貢獻獎、中華中醫藥學會成就獎、四川省科學技術協會頒發的「優秀科技工作者」稱號,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2014年被授予第二屆「國醫大師」稱號。
目錄
第一章 痛經病因病機及用藥的歷史演變過程
一、漢唐時期對痛經病因病機及用藥的認識
(一)漢唐時期痛經病因病機及癥狀的記載
(二)漢唐時期用於治療痛經的方葯
二、宋金元時期對痛經病因病機及用藥的認識
(一)宋金元時期痛經病因病機的認識
(二)宋金元時期用於治療痛經的方葯
(三)宋金元時期痛經相關理論的發展
三、明清時期對痛經病因病機及用藥的認識
(一)明清時期對痛經病因病機的認識
(二)明清時期用於治療痛經的方葯
(三)明清時期痛經相關理論的發展
四、現代對痛經病因病機及用藥的認識
第二章 歷代文獻梳理
一、漢唐及以前痛經相關文獻記載
(一)《脈經》
(二)《金匱要略》
(三)《諸病源候論》
(四)《備急千金要方》
(五)《千金翼方》
(六)《外台秘要》
二、宋金元時期痛經相關文獻記載
(一)《太平聖惠方》
(二)《聖濟總錄》
(三)《普濟本事方》
(四)《三因極一病證方論》
(五)《女科百問》
(六)《婦人大全良方》
(七)《嚴氏濟生方》
(八)《格致餘論》
三、明清時期痛經相關文獻記載
(一)《坤元是保》
(二)《濟陰綱目》
(三)《婦人規》
(四)《竹林女科證治》
(五)《女科經綸》
(六)《傅青主女科》
(七)《婦科心法要訣》
(八)《婦科玉尺》
(九)《女科要旨》
(十)《醫林改錯》
(十一)《沈氏女科輯要》
(十二)《血證論》
四、近現代痛經相關資料擇選
(一)《醫學衷中參西錄》
(二)《沈紹九醫話》
(三)《王渭川婦科治療經驗》
第三章 各歷史時期的痛經治療方葯數據分析
一、各歷史時期用於痛經治療的中藥數量及藥物頻次
二、各歷史時期治療痛經方劑的整體功效趨勢
三、各歷史時期用於痛經治療方劑的整體寒熱趨勢
四、各歷史時期用於痛經治療方劑的整體升降趨勢
五、各歷史時期用於痛經治療方劑的藥物關聯規律
(一)各歷史時期治療痛經藥物的兩兩關聯規律
(二)各歷史時期治療痛經藥物的三三關聯規律
(三)各歷史時期治療痛經藥物的四四關聯規律
第四章 痛經「經脈辨證」源流考辨
一、痛經「經脈辨證」起源於漢唐時期
(一)痛經「經脈辨證」最早的文獻記載
(二)痛經「經脈辨證」的治法方葯
二、痛經「經脈辨證」在宋金元時期的發展
(一)李杲提出手厥陰心包經為生化之源
(二)《婦人大全良方》在方葯上有所突破
(三)《女科百問》試圖從臟腑的角度來解經脈
(四)《聖濟總錄》中的辨證論治思想
三、痛經「經脈辨證」在明清時期的發展概況
(一)《傅青主女科》對「經脈辨證」的引述
(二)《沈氏女科輯要》對「經脈辨證」的引述
參考文獻
《劉敏如女科承傳醫文選集》後記
成都中醫藥大學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