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大鋼
本書作者作為一線國際中文教師,旨在從語法教學存在的問題出發,著眼于學生語法應用能力的提升,探索教學模式的改新,為語法教學研究提供借鑒和參考。
本書研究內容涵蓋以下幾個核心方面:第一,探討語法教學模式中存在的問題,並深入分析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之間的內在聯繫。第二,通過審視後方法時代背景下教師專業發展的迫切需求,提出教師應該在教學中關注研究問題,進而成為反思者和研究者。第三,通過揭示語言教學中形式與意義之間的根本矛盾,識別出語法教學需重點關注的問題,特別是學生語言能力提升與語法教學之間的緊密聯繫。第四,研究還聚焦于任務型教學現存的問題及其解決策略,以此為基礎,明確提出構建「以語用為導向」的語法教學模式。第五,通過具體案例的展示,詳細闡述該教學模式的實際操作方法與實施過程。
目錄
第一編 理論篇
第一章 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
第一節 教學模式
一、教學模式的定義
二、教學模式的作用
三、教學模式的分類
四、教學模式的構成要素
五、教學模式的理論基礎——建構主義
第二節 教學方法
一、教學方法的定義
二、第二語言主流教學方法
第三節 教學方法與教學模式之間的關係
一、二者的聯繫
二、二者的區別
第二章 後方法時代的方法
第一節 後方法理論的發生髮展
一、后現代範式的思潮
二、後方法理論的產生和發展
第二節 對後方法的質疑
一、學者對後方法理論的質疑
二、後方法理論的局限
第三節 後方法理論的核心理念
一、後方法理論主張為教師賦權
二、後方法理論主張方法的靈活性
三、後方法理論主張方法的創新
第四節 後方法時代如何為教師賦能
一、後方法如何為教師賦能
二、後方法理論對本研究的啟示
第五節 後方法時代國際中文教師的發展
一、國際中文教師需要參與教學法的改革創新
二、國際中文教師需要具有改革創新方法的能力
第三章 語言教學中形式與意義的平衡
第一節 語言的形式與意義
一、語言形式和意義的內涵
二、語言形式和意義的關係
三、偏重意義的教學的問題
四、偏重形式的教學的問題
第二節 形式、意義與語言能力
一、語言表達的流利性
二、語言表達的準確性
三、語言表達的複雜性
第三節 外語教學法的矛盾
一、聚焦形式的教學方法
二、聚焦意義的教學方法
三、形式和意義並重的教學方法
第四節 平衡形式與意義的語法教學策略
一、突出語用平面教學
二、主題式操練
三、任務型活動
第四章 語言能力
第一節 語言能力的構成
一、語言能力的內涵
二、語言能力的外延
第二節 語言能力的培養
一、提高對語言知識的認知能力
二、提高運用語言交際的能力
第三節 外國人學語法的問題
一、問題與能力的關係
二、外國人學漢語語法時存在的問題
第四節 語法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語法書對語法點的解析問題
二、常見語法教學法的問題
三、語法語用平面教學的問題
四、語法教學問題的解決策略
第五章 語法任務型教學法
第一節 任務型教學法的發生和發展
一、任務型教學法的發生髮展
二、不同傾向的任務型教學形式
三、語法與任務型教學法的結合
四、當前的任務型教學模式
第二節 語法任務型教學法
一、語法教學採用任務型教學法的必要性
二、任務型教學法存在的不足
三、任務型教學法的改革
第六章 以語用為導向的語法教學模式
第一節 語用平面範疇的探索
一、語用平面構成要素一——語法使用條件
二、語用平面構成要素二——典型使用場景
三、語用平面構成要素三——語法的表達功能
第二節 以語用為導向的語法教學模式構建
一、三平面講解
二、主題式操練
三、任務型教學
第三節 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案
一、語用平面教學存在的困難
二、課堂教學耗時長的問題
第四節 以語用為導向的語法教學模式的作用
一、學生語法應用能力的提升
二、學生學習興趣的增強
三、課堂氛圍的提升
第二編 以語用為導向的語法教學模式案例
第七章 結果補語案例
第一節 結果補語的句法和語義研究
一、結果補語的句法
二、結果補語的語義
第二節 結果補語的語用分析
一、結果補語的語用偏誤分析
二、結果補語的語用平面總結
第三節 結果補語的教學設計
一、三平面講解
二、主題式操練
三、任務型教學
第八章 情態補語案例
第一節 情態補語的偏誤分析
一、情態補語的結構性偏誤
二、情態補語的語用性偏誤
第二節 情態補語的語用分析
一、情態補語的兩種類型
二、情態補語的使用條件
三、情態補語的表達功能
四、情態補語的典型使用場景
第三節 情態補語的教學設計
一、三平面講解
二、主題式操練
三、任務型教學
第九章&n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