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個體情動與共情--藝術電影的魅力/北京電影學院電影學系碩士論文選集

  • 作者:編者:張沖|責編:縱華躍//趙沂凡
  • 出版社:中國電影
  • ISBN:9787106055752
  • 出版日期:2024/12/01
  • 裝幀:平裝
  • 頁數:248
人民幣:RMB 8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為北京電影學院電影學系研究生的畢業論文集。包括王李震寰的《羅伊·安德森「三部曲」的文化研究:從「盒子」中的「活人畫」反思人類存在》、王艷秋的《從山下敦弘電影看日本當代文化:遊蕩在神聖世界、擬像世界和象徵界中》、何瀟瀟的《肖恩·貝克電影中的「邊緣身份」研究:都市貧弱者的存在、呈現與情感實踐》以及王子的《格洛托夫斯基表演理念在電影中的文化探究:身體、空間與「絕對自由」》。這四篇論文都是從個人情感與共情的視角解讀、剖析藝術電影,展現藝術電影的魅力。

作者介紹
編者:張沖|責編:縱華躍//趙沂凡
    張沖,北京大學中文系文學博士,英國劍橋大學訪問學者,北京作家協會會員,《當代動畫》編委,北京電影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研究領域為電影文化研究、影視劇作理論與創作、類型電影、喜劇電影研究及東歐北歐電影研究。出版專著《電影文化研究》《電影劇作中的文化建構》《1977年以來中國喜劇電影研究》及譯著《行為表演藝術:從未來主義至當下》,發表百余篇電影研究文章,在《十月》《中國作家》《北京文學》等期刊上發表長篇小說。

目錄
前言
第一篇 羅伊·安德森「三部曲」的文化研究:從「盒子」中的「活人畫」反思人類存在(李震寰)
  摘要
  緒論
    一、羅伊·安德森「三部曲」的研究意義
    二、文獻綜述
    三、研究方法
  第一章 「盒子」中的「活人畫」:三部曲的表徵與形式研究
    第一節 羅伊·安德森的電影創作
    第二節 羅伊·安德森電影的表徵與形式轉向
    第三節 三部曲的「活人畫」結構
      一、tableau釋義:「活人畫」
      二、舞台繪畫主義
      三、被建構的真實:羅伊·安德森的「活人畫」長鏡頭
  第二章 被觀看的「盒中活人」:三部曲的存在主體與視閾研究
    第一節 「盒」中窺人:三部曲的觀看機制探究
    第二節 被觀看的人:三部曲的主體探究
      一、性別的人
      二、階層/身份的人
    第三節 多維之「看」:三部曲的視閾探究
      一、現代性批判
      二、歷史創傷反思
      三、宗教諷喻
  第三章 反思存在的「盒中活人」:三部曲的個案與體系研究
    第一節 《二樓傳來的歌聲》:焦慮與反抗
      一、「世界末日」的焦慮
      二、「安坐者」的反抗
      三、「身體毀滅」的意象
    第二節 《你,還活著》:抒情與反駁
      一、感知與情感的修辭
      二、存在的自我反駁
      三、哲學意義上的毀滅
    第三節 《寒枝雀靜》:荒謬與反思
      一、關於死亡的寓言
      二、以「虛無」圖解「虛無」
      三、對荒謬的認知與反思
  結語
  參考文獻
  附錄
  致謝
第二篇 從山下敦弘電影看日本當代文化:遊蕩在神聖世界、擬像世界和象徵界中(王艷秋)
  摘要
  緒論
    一、選題依據和研究方法
    二、研究現狀和文獻綜述
    三、山下敦弘創作總談
  第一章 「神聖世界」的「合法性」:禁忌行為與文明共存于日本文化之中
    第一節 都市裡的風俗店:一種「必要之惡」的場所
    第二節 鄉村裡的按摩房和理髮店:深淵之上的平靜日常
    第三節 自然的禁忌行為及其合理化作用

  第二章 「擬像世界」填補現實空缺:在對「慾望客體」的投射中追求生命的「完滿」
    第一節 沉溺在漫畫的理想世界中暫避現實
    第二節 在對「偶像」的追捧中感受自我的「完滿」
    第三節 在電影中拓展人生經驗實現「白日夢」
  第三章 在「象徵界」中的掙扎和回歸:日本年輕人直面生活的過程
    第一節 失落者從「想象界」進入「象徵界」時的瞬間體驗
    第二節 反叛者破壞秩序去追求完美的「想象界」
    第三節 回歸庸常的「無賴漢」在普通中升華詩意
  結語
  參考文獻
  附錄
  致謝
第三篇 肖恩·貝克電影中的「邊緣身份」研究:都市貧弱者的存在、呈現與情感實踐(何瀟瀟)
  摘要
  緒論
    一、研究動機與研究現狀
    二、研究方法與章節安排
  第一章 關注貧弱:對邊緣身份的書寫
    第一節 非法移民:陷於困頓的少數族裔
    第二節 無家可歸者:在被驅逐的窘迫中掙扎
    第三節 跨性別性工作者:于商品化的城市中追求愛
  第二章 浪游、夜晚與幻滅:在空間、時間與消費語境中的邊緣身份呈現
    第一節 以城市地理學的視角浪游:都市空間對邊緣身份的呈現
    第二節 光輝之城與無情黑夜:邊緣身份在夜晚中的時間性呈現
    第三節 夢想的反面:消費空間中的現代性悲劇
  第三章 抵禦失調生活:作為一種生存實踐的情感聯繫
    第一節 迷戀美好符號:賦予生活希望的儀式化行為
    第二節 乏力父親、被甩手的孩子與少女媽媽:傳統破碎下的新家庭關係
    第三節 冷酷都市的童話:作為情感支撐的友善之舉
  結語
  參考文獻
  致謝
第四篇 格洛托夫斯基表演理念在電影中的文化探究:身體、空間與「絕對自由」(王子)
  摘要
  緒論
    一、研究對象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現狀
    四、研究意義
  第一章 格氏「身體」作為表意符號對「精神行為」的踐行
    第一節 格氏「身體」對「生活化」的超越
      一、僭越「自然主義」表演
      二、超越「生活化」意義
    第二節 身體的意義:從寫實到寫意的肌肉與表情
    第三節 格氏「身體」對「精神行為」的踐行
      一、格氏回歸主體的「身體」
      二、身體所展示的「精神行為」
  第二章 「去景觀化」空間內對真相與精神體驗的觸摸
    第一節 格氏反「景觀」堆積的質樸空間的美學意義
      一、「疏離」中建構抽象與寫意的現實

      二、消減「技術」:回歸表演與觀看
    第二節 「還原」人及人的存在:格氏表演在質樸空間中對真相的觸摸
      一、「還原」對(表演)主體的關注
      二、質樸空間中人存在的真相
    第三節 在格氏質樸空間中對精神的直觀體驗與直接參与
      一、質樸空間中的直觀精神體驗
      二、在質樸空間中對精神活動的直接參与
  第三章 格氏對絕對自由的藝術修行與「完全行為」
    第一節 電影中對「角色」的自我揭露與自由表達
    第二節 聖潔演員自我逾越的「完全行為」與電影中「無我」狀態的完成
      一、聖潔演員「絕對自由」中的「完全行為」
      二、聖潔演員在電影中的「無我」境界表達
  結語
  參考文獻
  附錄
  致謝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