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文學與社會的窗口(龍長吟選集)

  • 作者:龍長吟|責編:李紅霞//江洪波
  • 出版社:湖南師大
  • ISBN:9787564843779
  • 出版日期:2021/12/01
  • 裝幀:平裝
  • 頁數:406
人民幣:RMB 91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共分為四大編。第一編理論探索,主要探討了民族文學、女性書寫、農民意識、政壇文學、官員寫作、現當代文學史書寫新範式、中國新文學的傳統等重要理論問題。第二編名家品鑒,具體論述了毛澤東、賀敬之、沈從文、周立波、孫健忠、張愛玲、黃永玉、譚談、唐浩明、王躍文等有世界影響的作家作品。第三編文山窺豹,主要論述了石太瑞、張揚、殘雪、蔡測海、彭見明、何頓等等有全國影響的作家的創作。第四編說長道短,評說龍長吟的文學批評和龍長吟作的的序跋。最後為4個附錄。

作者介紹
龍長吟|責編:李紅霞//江洪波
    龍長吟,本名龍長順,1944年生,湖南邵東人,研究員,中國作家協會會員。1967年畢業於湖南師範學院中文系。曾任吉首大學副教授、客座教授,懷化學院特聘教授,湖南省作家協會創作研究室主任。社會兼職:湖南省當代文學研究會副理事長,湖南省文藝理論學會副會長,湖南省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第二屆名譽主席,湖南省文學評論學會首屆名譽會長。自1965年夏寫作反批判文章《論「早春二月」主題的積極意義》開始,在文學理論、文學評論、文學史三個領域從事文學評論研究工作近60年。曾獲第六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駿馬獎,湖南省社會科學成果二等獎、三等獎、優秀獎及其他獎多項。其治學格言是:「昌明學術也濟人。」

目錄
第一編 理論探索
  打通現代當代,回歸文學文本——論「中國現當代文學史」書寫新範式
  論當代農民意識的歷史優化——關於農村題材創作的思考
  權力運作的追尋與拷問:中國當代官場小說論
  有德者必有言:湖南官員寫作論
  試論中國當代少數民族文學的民族特色
  論各擅其勝與文學融合
  文章興三代,輝煌十五年——八十至九十年代初湖南文學創作漫論
  盼望征服者——中國新文學女性形象十大人性特徵
  急功近利,倉促成篇——從大師之失看中國新文學的不良傳統
第二編 名家品鑒
  詩卷長留天地間——試論毛澤東詩詞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和影響
  自然人性的自然生長:翠翠形象論
  周立波對湖南文學的影響論略
  解構母愛與尋求真心:張愛玲的《金鎖記》《傾城之戀》
  《艽野塵夢》及中國現代軍事文學開山作考辨
  孫健忠作品的鄉土氣息和民族特色
  騎在時代的馬背上放聲歌唱——論賀敬之政治抒情詩的陽剛美
  自有人格作詩魂——評黃永玉的詩
  文學的邏輯延伸——論譚談的報告文學
  從政與從文的互補:論市長作家譚仲池的創作
  文化書寫 立體敘事 悲劇性——曾國藩形象新議
  人間溫情的詩意釋放:王躍文的《漫水》
  共和國第一代學者成功之路:跋卜慶華先生《鴻爪集》
第三編 文山窺豹
  可供清賞,可滌俗腸——論石太瑞近期的詩
  胸中有正氣,筆底起波瀾——論張揚的創作
  社會生態的笑談與激蕩——評彭見明的《天眼》
  現代派和現實主義小說的契合——評蔡測海的《三世界》
  融入生命的恐懼與焦慮——從現實視角解讀殘雪
  善的位置——何頓《來生再見》及其他
  道家思想精義的闡發:阿城的《棋王》
  簡陋人生,樂園圖式——中國末代傳統農民的歷史浮雕
  推向靈魂拷問的新階段——讀閻真的《滄浪之水》
  常態人生下官員的進退沉浮——評肖仁福的機關小說創作
  襟懷高潔氣勢宏——讀舟揮帆先生的《襟懷集》
  一部大氣而具有開拓意義的學術著作——讀沈家莊的《宋詞的文化定位》
  德領風騷賦才情——任國瑞舊體詩詞漫評
  以事傳情,以品立文——劉克邦《自然抵達》讀後贅語
  人性與歷史的深處——余艷《楊開慧》文史價值論
  城市化進程中的底層蛻變——論劉春來十年間的小說創作
  他走進了通往哲學人類學的間門——讀林家寶的《狗頭》《大放血》
  序砥柱兄《安和堂詩稿》
  序楊盛龍著散文集《無地農民》
  戰火烽煙中的湘西——論《白祭壇》的書寫模式
第四編 說長道短
  序《民族文學學論綱》 馬學良
  序《芙蓉評林》 雷達
  學科疆域的成功開拓——評龍長吟的《民族文學學論綱》 楊淑媛
  文學領域一門新興學科的開創和建構——《民族文學學論綱》評介 楊盛龍

  我看《民族文學學論綱》的價值 蔡測海
  縱橫捭闔,求實舉新——評龍長吟著《民族文學學論綱》 詹志和
  為官場文學定位——讀龍長吟理論專著《治守之道》 鄧超高
  呼喚民主與法治——讀《治守之道》感言 張德峰
  回歸「文本」,回歸「文學」 王再興
  學術慧眼與人文熱情的有機融合 劉起林
  昌明學術也濟人——龍長吟退休后的文學評論生涯 庹瑞君
  胸中有道義,筆底藏乾坤——龍長吟《治守之道》研討會發言簡述 劉哲
附錄
  附錄1 《治守之道》自序
  附錄2 《武陵龍氏六修族譜》序言
  附錄3 舊體詩詞選錄
  附錄4 楹聯選錄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