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美學十六講

  • 作者:何林軍|責編:劉蘇華
  • 出版社:湖南師大
  • ISBN:9787564830960
  • 出版日期:2018/01/01
  • 裝幀:平裝
  • 頁數:423
人民幣:RMB 96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以美學理論課授課思路為中心,分為十六個專題全面而詳細地探討了美學學科、美的本質、審美活動、審美領域、審美風格、藝術本質和藝術類型7個方面的基本問題。全書的理論闡述中,作者將感性與理性、歷史與邏輯、基礎與前沿融為一體,將哲學視野、美學分析與生活關照相互結合。本書內容豐富,實用性強,作者文字功底深厚,引經據典,融合中西,圖文並茂,行文幽默,使理論充盈卻不晦澀難懂,生動自然,引人入勝。

作者介紹
何林軍|責編:劉蘇華
    何林軍,湖南邵東縣人,湖南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復旦大學文學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博士后,湖南省美學學會秘書長,曾獲湖南師範大學優秀教師獎和教學優秀獎。在《文學評論》等刊物發表論文50余篇,主持國家社科基金課題1項,省部級重點課題1項、一般課題4項,其他課題多項,出版《追尋維納斯》《西方象徵美學源流論》等專著6部,合著多部,獲省級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省級科研成果三等獎1項。

目錄
第一講  從無到有的美學學科
  一、美學學科的誕生:鮑姆嘉通的歷史性補位
    1.蘇格拉底與希庇阿斯的對話:重要的不在於結論而在於提問
    2.原始審美活動:實用性與巫術性並存
    3.美學學科的建立:給「美」安一個家
  二、中國古代無「美學」:可以搖頭晃腦者唯有中國文言文
    1.中國古代理論言說方式的特點:精悍與迷濛同在
    2.言說方式的文化溯源:總難兩全其美
  三、美學的問題域:人類審美活動
    1.美學研究問題域的設定:觀念決定取捨
    2.美學的研究對象:以藝術活動為重點的人類審美活動
  四、美學的學科性質及其意義:心靈的事業
    1.美學學科的特點:對人類精神的理性審察
    2.美學學科的存在價值:讓生命踏上意義追問的旅途
第二講  中國古代美學:子學到樸學的流風餘韻
  一、中國古代美學的歷史:橫看成嶺側成峰
  二、論儒道佛:中國美學「三原色」
  三、儒家美學:骨子裡就是崇高
    1.孔子:中國人的「精神領袖」
    2.孟子:人要有一種浩然之氣
    3.荀子:因為醜陋所以努力
  四、道家美學:站立於天地的盡頭或高處
    1.老子:從「無」到「有」的大智慧
    2.莊子:為自由跳一支舞
第三講  西方美學:希臘三賢及其他
  一、西方美學的歷史發展:三個階段與兩次轉向
    1.本體論美學階段:為審美現象尋找最終根據
    2.認識論美學階段:理性主義與經驗主義的雙水分流
    3.語言論美學階段:表達與理解都存在「問題」
  二、蘇格拉底之前:從自然哲學起步
    1.泰勒斯:思辨從天文學和數學開始
    2.赫拉克利特:邏各斯的提出者
    3.德謨克利特:樂觀的原子論者
    4.智者派:別把職業僅僅當作職業
  三、希臘「三賢」:最靚麗的思想史鏈條
    1.蘇格拉底:扭轉思想風向的關鍵人物
    2.柏拉圖:古希臘真正的天王巨星
    3.亞里士多德:以否定形式向老師致敬
  四、以笛卡爾為開端:理性與經驗的博弈
    1.笛卡爾:認識論轉向的標誌性人物
    2.布瓦洛與萊布尼茨:大陸理性主義
    3.培根到夏夫茲博里:英國經驗主義
  五、德國古典美學:開頭與結尾都精彩
    1.康德:我「古板」所以我「偉大」
    2.黑格爾:西方古代最後的樂觀主義者
第四講  美的歷史性澄明
    一、西方關於美的定義:三種思路
……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