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吃的中國史

  • 作者:張良仁|責編:吳賽賽
  • 出版社:廣西師大
  • ISBN:9787559880116
  • 出版日期:2025/04/01
  • 裝幀:平裝
  • 頁數:274
人民幣:RMB 6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食物是人類前行的動力,更是歷史真切的見證。
    古人吃什麼、怎麼吃、用什麼吃,古代遺址中的美食與烹飪器具、文獻記載中的飲食禮儀、壁畫中的飲食場景、民間流傳的飲食習俗……在「民以食為天」的華夏大地,從先秦到明清,中國的每段歷史進程都曾被食物撬動,我們熟悉的食物都曾有波瀾壯闊的過往。
    肉類熟食讓成湯軍隊「無敵于天下」,周代列鼎制度標志著飲食禮制的高峰;漢武帝以麥繼粟,為戰勝匈奴打下了堅實基礎,定型于唐代的「北麥南稻」格局則流傳至今;宋元發達的海上貿易使茶文化在西洋蔚然成風,大航海時代辣椒、番薯、玉米的引入又養育了明清繁盛的人口。食物的歷史就是文明的歷史,食物的滋味就是歷史的餘味。
    從食物看歷史——跟隨考古學者張良仁教授,以飲食為中軸,以朝代為線索,透視中國歷史的嬗變;在舌與箸的方寸間,重演中華文明的萬年進程。

作者介紹
張良仁|責編:吳賽賽
    張良仁,南京大學歷史學院考古文物系教授。主要從事中國和歐亞大陸青銅時代考古,曾參加陝西長安灃西遺址,河南偃師二里頭、偃師商城遺址和甘肅張掖西城驛遺址的發掘。現致力於發展世界考古,主持中伊納德利土丘和中俄阿爾泰合作考古項目。在國內外重要期刊《考古》、Bulletin of the Museum of Far Fastern Antiquities、Arts Asiatiques、Antiquity、Ceramics International、Archaeometry等發表論文50多篇。出版專著Ancient Metallurgy and Society: A Comparative Study of Bronze Age Societies in Central Eurasia and North China(Archaeopress,2012)。共同主編國際學術會議論文集Archaeology and Conservation along the Silk Road(Bohtau Verlag GmbH & Co,2018)。

目錄
引言:奇荒之後
肇始:一萬年前的中國
  原始的農耕生活
  十月獲稻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稻和粟推動的歷史
  稻和粟的傳播
良渚至商:早期國家與社會
  集約化農業與王朝的雛形
  畜牧業的成熟
  早期飲食器具與烹飪方式
兩周:飲食的禮儀化
  周人的農耕與飲食風貌
  五味俱全
  飲食之禮
  飲食中的哲思
秦漢:飲食盛宴與文化交流
  馬王堆漢墓的飲與食
  小麥在漢代的迅速擴張
  絲綢之路帶來的異域美食
  懸泉置的傳食
魏晉南北朝:味蕾上的亂世
  北方華夷飲食的融合
  南北方飲食的交流
  酒中風度與「瘋度」
唐:多元奔流的飲食盛世
  唐代飲食的新風貌
  食療養生的興盛
  茶飲之清風
  萬國衣冠的飲食交流
宋:市井的飲食
  進擊的豬肉
  經濟格局的變化
  市井珍饈與飲食業的發達
  鐵鍋和菜譜
元明:海與陸的「食物革命」
  元朝的「國之大事」
  「海禁」下的對外貿易
  新大陸作物的輸入
  中國飲食的外國觀察家們
清:地域菜系的形成
  皇帝的菜譜
  歡度節日享美食
  地方菜系的成熟
  美食思想的發展
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