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常--關於常識的本源討論

  • 作者:馮令沂|責編:沈明珠
  • 出版社:浙江工商大學
  • ISBN:9787517858577
  • 出版日期:2024/09/01
  • 裝幀:平裝
  • 頁數:540
人民幣:RMB 12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探討了「常識」在生活中的意義和指導作用。作者以《道德經》中「知和曰常,知常曰明」一句為切入點,強調了遵循「常」即客觀規律的重要性。作者以探討「常識」及「回歸常識」這樣一些大眾話題引入,從「常」字入手,試圖發掘「常識」概念的深層內涵,從而為「常識」構建一個邏輯基底,並由聯繫生活實際。本書是作者多年思考總結的成果,通過淺顯易懂的例子探討了較為抽象的「常」的本義與其對生活的指導,可以幫助讀者了解在日常生活中遵循客觀規律的重要性。

作者介紹
馮令沂|責編:沈明珠
    馮令沂,1958年生,廣東南海人。大學學歷,曾下鄉當過知青,當過工廠技術員。1988年進入廣東電視台工作,當過記者、編輯、製片人。長期從事廣電體制改革及節目研發的理論研究及實踐探索,負責廣東電視台研發部門領導工作,曾任廣東衛視頻道副總監(2009)。業餘喜好哲學、詩歌、書法等,著有哲學專著《熵:一種可能的形而上學》(花城出版社1997年版)及詩歌集等。

目錄
引言
  一道中國普通高考語文試題
  一個在哈佛讀經濟學后成為西餐廚師的年輕人
  美國為鮭魚拆除大壩
  青蛙真的有那麼蠢嗎?
  「反規劃」與建設「海綿城市」「海綿國土」
  結語
1 說說「常識」
  1.1 關於「常識」的一般認知
  1.2 「常識」本來簡單
  1.3 「常識」之界說
  1.4 「常識」有無數
  1.5 「常識」有說道
  1.6 「常識」淺顯地存在著
2 中西方哲人說「常識」
  2.1 中國人的說法
  2.2 西方人的說法
  2.3 學界熱議「常識」
  2.4 中國人關於「常識」的哲學說法
3 一般說「常」:關於「常」之「有、是、在」
  3.1 知「常」為始
  3.2 「常」各有宗
  3.3 「常」在經中
  3.4 「常」:本有之性狀
  3.5 「常」:有始終,有限亦無限……
  3.6 「常」有三分:本「常」、命「常」、倫「常」
  3.7 「常」與「五行」
  3.8 「常」道不明
4 「常」之象
  4.1 「常」之形
  4.2 「常」:關於時與空,關於有、是、在及非、否、無
  4.3 「常」之時——時間觀
  4.4 「常」之空——空間觀
  4.5 「常」之矢——時空有矢
  4.6 「常」有界
  4.7 「常」在「雲」與「鍾」之間
  4.8 「常」之「內穩態」說
5 「常」之數
  5.1 「常」有數
  5.2 「常」有標尺
  5.3 「常」是地球特定不變者
  5.4 「常」之線與數
  5.5 「常」如陰陽太極
  5.6 「常」之「基因」說
  5.7 「常」不易
  5.8 「常」有所分
6 「常」之非
  6.1 「常」亦「非」
  6.2 「常」不爭
  6.3 「非常」之象

  6.4 「常」之無
  6.5 大「常」與大「非常」
  6.6 「煩」是「常」
  6.7 「常」無關
  6.8 操心之「常」
7 「道」與「常」
  7.1 《論道》表達的是金岳霖的「道」
  7.2 「道」概念與「常」概念
  7.3 「常」之「式」
  7.4 「常」之「能」
  7.5 「常」合理,也合邏輯
  7.6 「常」之存有:個體
  7.7 「常」之存有:儲蓄
  7.8 「常」之存有:生滅
8 「常」觀念
  8.1 「常」之見
  8.2 「常」有識
  8.3 「常」以習慣
  8.4 「常」之「常常」
  8.5 「常」之有用
  8.6 「常」之應然
  8.7 「常」之射影
  8.8 「常」之中庸
9 人之「常」
  9.1 人的「裸身」
  9.2 有人之境
  9.3 人的自適存在
  9.4 常人之有
  9.5 常人之是
  9.6 常人之在
  9.7 人之日「常」
  9.8 需求,愛
10 人之行為
  10.1 人自為地活著
  10.2 人時間有計
  10.3 人空間有量
  10.4 人之獨處
  10.5 陌生之「常」
  10.6 熟稔之「常」
  10.7 人最好玩
  10.8 關於多數事情
11 人之情理
  11.1 思為「常」
  11.2 人之注意
  11.3 記住為「常」
  11.4 不知悉與不認識
  11.5 人有智慧
  11.6 人之樂觀
  11.7 人之相遇及錯過
  11.8 人因有理性而獨特

12 人之能力
  12.1 能力為「常」
  12.2 人類最終智慧滿盈
  12.3 有能與無能
  12.4 人社會地存在
  12.5 人之出品
  12.6 人之破壞
13 人之文化
  13.1 「常」之言
  13.2 「常」言之成文
  13.3 由思而來之「常」
  13.4 文本詮釋,文意解碼
  13.5 德性,誠信,批判
  13.6 講理為要
14 「常」意識
  14.1 「常」處是何處?
  14.2 「常」知在先
  14.3 「常」情繼之
  14.4 「常」意續之
  14.5 「常」靜默,「常」私意
  14.6 「常」定「常」移
  14.7 「常」有覺
  14.8 「常」懷願
15 事本——如「常」
  15.1 本「常」與實「常」
  15.2 萬事由「常」
  15.3 「常」之自然
  15.4 「常」自顯,又不自顯
  15.5 「常」問與「常」不問
  15.6 「常」有可原——適應與形成
  15.7 「常」有情
  15.8 玩味「常」
16 事成——立「常」
  16.1 有事與成事
  16.2 有多人是立「常」的基礎
  16.3 心意在立「常」之先
  16.4 立「常」由命名始
  16.5 立「常」:營造生態圈
  16.6 求理想是立「常」之因
  16.7 立標準,立制,立法,立實體,立國
  16.8 競爭,不唯競爭
17 事運——守「常」
  17.1 維護常態
  17.2 求事運長久
  17.3 持守本真
  17.4 守護文本
  17.5 維持「健康」
  17.6 守「常」之德
  17.7 常態之中的「多數人」
  17.8 守「常」在公

18 事善——歸「常」
  18.1 樂「善」而事
  18.2 善意與善行
  18.3 「以善養人」
  18.4 歸「常」之所願
  18.5 歸「常」旨趣種種
  18.6 歸「常」課題系列
  18.7 可能與現實
  18.8 浪費者,就手者,無知者
19 歸「常」有道
  19.1 最小滋擾
  19.2 有趣與有活力
  19.3 慢,一種「常」力
  19.4 非財務與非人格化?
  19.5 選擇與普惠
  19.6 開放與兼容,預設與「傻瓜」
  19.7 尋找「免費午餐」
  19.8 新技術與新思想
20 從歸「常」到超「常」
  20.1 歸「常」無涯
  20.2 歸順、融合、顛覆
  20.3 「常」有自歸
  20.4 歸范與創新
  20.5 使有閑暇
  20.6 超越歸「常」
  20.7 敏感,思辨,有為
  20.8 超「常」:應對你的未來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