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中國當代藝術的大眾認知途徑及其理解模式

  • 作者:丁月華|責編:顧世寶//梁世超
  • 出版社:中國社科
  • ISBN:9787522732558
  • 出版日期:2025/03/01
  • 裝幀:平裝
  • 頁數:419
人民幣:RMB 139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深入剖析了中國當代藝術形態、生產要素及公共服務現狀,結合傳統社會科學方法與神經科學技術,探討了大眾審美經驗。重點研究了大眾理解和欣賞當代藝術的途徑與模式,並實證分析了其效果。同時,為城市藝術博物館、美術館和高校圖書館等公共服務機構提供了推廣和普及當代藝術的建議。本書可為藝術愛好者、從業者和教育工作者提供了解當代藝術的途徑,也可為公共服務機構優化藝術資源配置提供參考。

作者介紹
丁月華|責編:顧世寶//梁世超
    丁月華(1972- ),安徽金寨人,博士,現為重慶師範人學美術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主要從事藝術心理與視覺文化研究,先後發表學術論文40余篇,出版學_術專著3部。主持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1項,參與教育部科研項目3項: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項,參與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項。

目錄
緒 論
第一章 中國當代視覺藝術生產系統要素及特性分析
  第一節 中國當代視覺藝術生產系統要素分析
  第二節 中國當代視覺藝術生產系統特性分析
第二章 中國當代藝術資源是否納入公共服務資源調查
  第一節 中國當代藝術和觀眾的網路形式與媒介研究
  第二節 當代藝術博物館、美術館等藝術機構的公共文化服務現狀
  第三節 非藝術類高校中國當代藝術類文獻資源服務現狀調查
第三章 大眾對藝術的審美經驗及提示效應研究
  第一節 大眾對藝術的審美經驗研究
  第二節 提示、國別、作品類別的主效應和交互效應分析
  第三節 大眾對中國畫的審美經驗及作品名稱提示效應ERP研究
第四章 中國當代藝術圖像的理解模式及模式的引導效應研究
  第一節 圖畫、圖畫描述與繪畫作品的幾種理解模式
  第二節 中國當代藝術圖像敘述中的理性與非理性
  第三節 社會語境的理解模式及引導效應研究
  第四節 中國當代藝術圖像視覺性的理解模式及引導效應研究
  第五節 中國當代裝置藝術作品中的時間隱喻及理解的引導效應
  第六節 中國當代藝術跨界創作思維及其理解研究
第五章 中國當代藝術發揮引領社會大眾精神的積極作用的途徑研究
  第一節 當代藝術大眾認知之新媒體途徑——中國當代藝術圖像信息類APP用戶體驗與設計研究
  第二節 中國當代藝術大眾認知的手機遊戲途徑
  第三節 中國當代藝術大眾認知的日常生活途徑
第六章 提升中國當代藝術公共文化服務的相關建議
  第一節 中國當代藝術博物館、美術館等公共文化服務能力提升建議
  第二節 高校中國當代藝術類文獻資源服務能力提升的建議
結 語
附錄1 眼動和面部表情測試材料
附錄2 被試自我報告題項
附錄3 關於時間隱喻的中國當代裝置藝術作品
參考文獻
致 謝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