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中醫藥歷史文化基礎(第2版供中醫學針灸推拿中藥學中藥材生產與加工中醫養生保健等專業用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職業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 作者:編者:金虹|責編:鄒天遠
  • 出版社:中國中醫藥
  • ISBN:9787513293372
  • 出版日期:2025/03/01
  • 裝幀:平裝
  • 頁數:124
人民幣:RMB 3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教材內容包括緒論和上、下兩篇,緒論主要闡述了中醫藥歷史發展與文化的關係,以及學習《中醫藥歷史文化基礎》的現實意義;上篇「中醫藥學簡史」按年代分為「中醫藥的起源」「秦漢時期」「魏晉隋唐至五代」「宋金元時期」和「明清時期」等;下篇「傳統文化與中醫藥」按板塊分為「哲學與中醫」「漢字與中醫」「數術與中醫」「文藝與中醫」等。教材后還附有編寫採用的參考文獻;同時編製了「《中醫藥歷史文化基礎》教學時間分配表」以指導教學安排,具體教學內容可根據不同學校、層次及專業的教學計劃,採用不同教學形式、方法來選擇實施。

作者介紹
編者:金虹|責編:鄒天遠

目錄
緒論
      一、中醫藥歷史發展與文化
      二、學習中醫藥歷史與文化的現實意義
上篇  中醫藥學簡史
  第一章  中醫藥的起源
    第一節  遠古文明與中醫藥的起源
      一、文明的萌生
      二、中醫藥的起源
    第二節  中國早期的經驗醫學
      一、早期的衛生保健與醫事制度
      二、關於人體和疾病的認識
      三、疾病的診斷和治療
      四、藥物知識的積累
      五、巫醫的並存和分離
  第二章  秦漢時期
    第一節  中醫理論基石《黃帝內經》
      一、《黃帝內經》的作者與成書
      二、《黃帝內經》的主要內容和基本精神
      三、《黃帝內經》的價值及其影響
    第二節  仲演《黃帝內經》之《難經》
      一、《難經》書名及成書年代
      二、《難經》的主要內容
      三、《難經》的價值及其影響
    第三節  首部藥物學著作《神農本草經》
      一、《神農本草經》的成書與作者
      二、《神農本草經》簡介
      三、《神農本草經》的成就
    第四節  方書之祖《傷寒雜病論》
      一、《傷寒雜病論》的作者與成書
      二、《傷寒論》以六經論傷寒
      三、《金匱要略》以臟腑論雜病
      四、《傷寒雜病論》對方劑學的貢獻
  第三章  魏晉隋唐至五代
    第一節  葛洪與《肘後備急方》
      一、葛洪生平簡介
      二、《抱朴子》及其養生學術思想
      三、《肘後備急方》及其醫學成就
    第二節  巢元方與《諸病源候論》
      一、巢元方與《諸病源候論》簡介
      二、《諸病源候論》的學術貢獻
    第三節  孫思邈與《千金方》
      一、孫思邈生平簡介
      二、孫思邈的醫德思想
      三、《千金方》的醫學成就
  第四章  宋金元時期
    第一節  宋金元時期的醫事制度
      一、宋金元時期的醫政機構
      二、宋金元時期的葯政機構
      三、宋金元時期的醫學教育
    第二節  古醫籍的整理與成就

      一、本草學成就
      二、方書的編著與發展
      三、醫籍的整理與刊行
    第三節  王惟一與針灸銅人
      一、針灸學的發展與《銅人腧穴針灸圖經》
      二、針灸銅人簡介
    第四節  宋慈與《洗冤集錄》
      一、法醫學發展概述
      二、《洗冤集錄》簡介
    第五節  金元著名醫家
      一、劉完素與火熱論
      二、張元素與臟腑辨證論
      三、張從正與攻邪論
      四、李杲與脾胃論
      五、朱震亨與滋陰論
  第五章  明清時期
    第一節  援儒入醫
      一、援儒入醫的背景
      二、儒醫代表人物及主要成果
      三、援儒入醫對中醫學理論發展的影響
    第二節  溫病學說的發展
      一、明代以前對溫病的認識
      二、吳有性與《溫疫論》
      三、清代溫病學說的全面發展
    第三節  本草學成就
      一、李時珍與《本草綱目》成就
      二、藥物學發展及明清本草學著述簡介
    第四節  明清著名醫家及醫學成就
      一、明清著名醫家
      二、明清醫學成就——人痘術治療天花
  第六章  近代中西匯通
    第一節  西方醫學的傳入與發展
      一、西方醫學的傳入
      二、近代中西醫匯通發展歷程
    第二節  中西醫匯通與中醫科學化思潮
      一、中西醫匯通派的主要觀點
      二、中西醫匯通派醫家介紹
      三、中醫科學化思潮
下篇  傳統文化與中醫藥
  第七章  哲學與中醫藥
    第一節  先秦諸子思想
      一、先秦道家與中醫學
      二、先秦儒家與中醫學
    第二節  兩漢經學思想
      一、兩漢經學簡介
      二、兩漢經學與中醫學
    第三節  魏晉玄學思想
      一、魏晉玄學簡介
      二、魏晉玄學與中醫學
    第四節  唐宋禪宗思想

      一、唐宋禪宗簡介
      二、唐宋禪宗與中醫學
    第五節  宋明理學思想
      一、宋明理學簡介
      二、宋明理學與中醫學
  第八章  漢字與中醫藥
    第一節  漢字的起源與發展
      一、漢字的起源
      二、漢字的六書
      三、漢字的異體、繁化及簡化現象
    第二節  漢字的文化功能與傳播
      一、傳承民族文化
      二、凝聚民族精神
      三、對漢字文化圈的影響
  第九章  數術與中醫藥
    第一節  天道與人心
      一、何謂天道
      二、天人感應與心心相感
      三、天人合一與道法自然
    第二節  陰陽與五行
      一、陰陽五行的抽象引申
      二、陰陽五行與一氣周流
      三、陰陽五行與藏象
    第三節  三才與四象
      一、三才四象的源流與內涵
      二、三才與中醫藥
      三、四象與中醫藥
    第四節  六合與七星
      一、六合七星的含義
      二、六合、時空與中醫
      三、七星的天文學知識及其在中醫運氣中的運用
    第五節  九宮與八卦
      一、何謂九宮八卦
      二、九宮的運用
      三、八卦的運用
  第十章  文藝與中醫藥
    第一節  中國古代文學與中醫藥
      一、歷代文學概說
      二、中國文學與中醫藥
    第二節  書法與中醫藥
      一、書法與中國精神
      二、書法的種類
      三、書法與中醫藥
    第三節  民族音樂與中醫藥
      一、中國民族音樂簡介
      二、民族音樂的哲學基礎
      三、中國音樂的中和特點
      四、音樂與中醫
    第四節  園林與中醫藥
      一、中國園林的特點

      二、園林與中醫藥
  第十一章  飲食與中醫藥
    第一節  葯食同源
      一、葯食同源古義
      二、葯膳與養生
      三、傳統食療與功能食品
    第二節  和調百味
      一、食物的四氣五味
      二、飲食調味
    第三節  茶酒之道
      一、茶文化與中醫藥
      二、酒文化與中醫藥
    第四節  入鄉隨俗
      一、傳統節日習俗與中醫藥
      二、地區飲食習俗與保健
  第十二章  傳統體育與中醫藥
    第一節  氣功與中醫藥
      一、氣功簡介
      二、氣功的流派與發展
      三、健身功法介紹
      四、氣功與中醫
    第二節  武術與中醫藥
      一、武術的來歷
      二、武術的分類與特點
      三、武術的健身作用
      四、武術與中醫
    第三節  圍棋與中醫藥
      一、圍棋發展簡史
      二、圍棋與中醫
    第四節  射藝與中醫藥
      一、射藝的文化內涵
      二、射藝的歷史演變
      三、射藝與中醫藥
主要參考書目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