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跨文化傳播學導論(第2版21世紀新聞與傳播學規劃教材)

  • 作者:孫英春|責編:趙雲怡//呂秀麗
  • 出版社:北京大學
  • ISBN:9787301360620
  • 出版日期:2025/03/01
  • 裝幀:平裝
  • 頁數:430
人民幣:RMB 79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契合了當下日益深化的全球化進程,發展了「全球場域」的概念並將其作為全書的理論背景,廓清了近年來跨文化傳播學領域內的發展與變化。本書更新了跨文化傳播學的研究問題、研究對象與理論工具,對近年來學界出現的與跨文化傳播學相關的各種理論、主義、思潮進行了細緻的梳理與分析,並增加了對「人工智慧技術」「後人類進程」等的討論,以建立一個較為完善、清晰的跨文化傳播學理論體系。
    本書適合高校新聞與傳播學、外國語言文學、國際關係、公共管理、經濟管理、國際貿易等專業師生的教學和閱讀參考使用,也適合廣大讀者閱讀。

作者介紹
孫英春|責編:趙雲怡//呂秀麗
    孫英春畢業於國際關係學院和北京大學,博士,中國傳媒大學國際關係研究所暨國際傳播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傳播學會理事,主要研究領域:跨艾化傳播、文化與國際關係等。

目錄
緒論
第一章  跨文化傳播學的誕生、 發展與多學科基礎
  第一節  跨文化傳播的定義與學科發展
    一、跨文化傳播的定義與歷史脈絡
    二、跨文化傳播學的誕生與發展
  第二節  理解文化與傳播
    一、文化諸要素
    二、文化傳播與文化變遷
  第三節  跨文化傳播學的多學科基礎
    一、人類學的影響
    二、社會學的啟示
    三、哲學與心理學的探索
    四、歷史學的積累
    五、符號學與語言學的貢獻
    六、文化研究的經驗
第二章  跨文化傳播研究的理論、 方法與方法論
  第一節  西方跨文化傳播研究的理論工具
    一、針對文化整合與文化差異的理論
    二、聚焦有效傳播及認同的協商與管理的理論
    三、有關傳播網路的跨群體、 跨文化傳播理論
    四、側重文化適應與調整的理論
  第二節  跨文化傳播研究的基礎方法
    一、民族志: 田野工作與文本寫作
    二、跨文化比較
    三、話語分析
    四、紮根理論
  第三節  跨文化傳播研究的方法論
    一、實證主義與人文主義的分野
    二、量化研究與質性研究之辨
第三章  傳播中的語言與非語言符號
  第一節  符號學研究的思想基礎
    一、符號與符號學
    二、符號學的思想基礎
  第二節  傳播中的語言符號
    一、語言與文化
    二、語言與傳播
  第三節  傳播中的非語言符號
    一、非語言符號的功能
    二、身體符號的系統
    三、沉默的意義
    四、文化的時間
    五、文化的空間
    六、服飾與顏色
第四章  差異與衝突:基於文化的觀念與規範體系
  第一節  文化差異與文化衝突
    一、文化差異何以存在
    二、文化差異與文化誤讀
    三、人際衝突與文化衝突
  第二節  文化的觀念體系
    一、世界觀的差異

    二、價值觀的五個維度
    三、個人主義與集體主義
    四、價值觀的嬗變
  第三節  文化的規範體系
    一、習俗與禁忌
    二、禮儀
    三、道德
    四、宗教
    五、制度與法律
第五章  文化認知體系與文化心理研究的知識譜系
  第一節  認知的基礎: 感知與思維方式
    一、影響感知的因素
    二、思維方式的中西差異
  第二節  態度與歸因
    一、態度的定義與功能
    二、定勢與偏見
    三、歸因理論
  第三節  國民性格: 文化群體的 「平均人格」
    一、國民性格研究
    二、國民性格的差異
  第四節  面對本土場域的文化心理研究 「路線圖」
    一、文化人類學與心理學的互動
    二、從跨文化心理學到文化心理學
    三、本土心理學的興起
第六章  社會互動、人際關係與認同的建構
  第一節  社會互動中的個體與群體
    一、社會化與符號互動
    二、文化群體與社會分層
    三、群體與個體的相互影響
  第二節  人際關係理論與中西差異
    一、人際需要與社會交換
    二、個體本位與群體取向
  第三節  認同的定義與建構
    一、認同的定義與特徵
    二、自我認同與社會認同
    三、社會性別角色與認同
  第四節  文化認同、民族認同與國家認同
    一、文化認同的穩定與流變
    二、民族、 族群及其認同建構
    三、國家認同的建構
第七章  文化適應、文化相對主義與跨文化傳播實踐
  第一節  文化休克與文化適應
    一、文化休克與重返文化休克
    二、文化適應與涵化
  第二節  文化多樣性與文化相對主義
    一、文化多樣性與多元文化主義
    二、文化相對主義與 「中心主義」
  第三節  跨文化傳播能力:個體與組織的實踐
    一、跨文化傳播能力的構成
    二、對話與傾聽: 一種理想模式

    三、組織與跨文化傳播
  第四節  跨文化對話與文化領域的國際合作
    一、跨文化對話的意義
    二、文化領域的國際合作
第八章  文化權力、後人類進程與人類公共倫理
  第一節  文化的權力關係與后殖民主義 「話語場」
    一、東西方文化關係與傳播秩序
    二、后殖民主義話語與反思
  第二節  傳播技術與後人類進程
    一、傳播技術、 媒介化與人類不平等
    二、數字交往與新媒介研究
    三、後人類進程中跨文化傳播的 「新場域」
  第三節  全球性與人類公共倫理
    一、「雙重結構」 中的全球性
    二、逆全球化趨向與影響
    三、人類公共倫理的構成
    四、面向 「人類治理」 的倫理自覺
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