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中國近代科技史談

  • 作者:鍾少華|責編:陸燁
  • 出版社:上海交大
  • ISBN:9787313311245
  • 出版日期:2025/03/01
  • 裝幀:平裝
  • 頁數:208
人民幣:RMB 9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科技史研究的核心問題,是科學思想和科學方法,並不僅僅局限於人物介紹、設備描寫以及文獻編年。本書以中國近代「科學思想」「科學方法」概念史研究開篇,隨後圍繞中國發明專利簡史、「標準與標準化」、現代化進程、近代衛生觀念以及中西科學技術交流等諸多方面展開系統分析。本書適合高校師生、科研工作者、科技史研究者,以及對科技史感興趣的普通讀者閱讀。

作者介紹
鍾少華|責編:陸燁
    鍾少華,1938年生於廣西桂林,祖籍廣東汕尾。中國民俗學家鍾敬文長子。1981年在《中國科技史料》雜誌任編輯。1982年調北京市社會科學院歷史所從事研究工作,直到1998年退休。曾赴日本京都大學、關西大學、德國海德堡大學、捷克布拉格大學等進行學習與交流。     20世紀80年代主要進行中國近代科技史研究和口述史研究,出版有《早年留日者談日本》(中文版、日文版)。     20世紀90年代研究中國近代辭書史、中文語義學、言語文化史等,出版有《人類知識的新工具——中日近代百科全書研究》《學問之途》《中國近代新詞語談藪》《中國近代辭書指要》《中國言語文化簡史》。     近二十年專門研究中文概念史,出版有《中文概念史論》《中文概念史談藪》《中國近代人文科學研究(1815-1949)》《中國近代認知科學研究》,以及《學術啟功》《啟功學術思想研究》《八十述懷——我的學術生涯》等17部學術專著。

目錄
第一章 中國近代「科學思想」概念史研究
  一、科學是什麼?
  二、科學精神與目的
  三、研究與發明
  四、科學與科學化
  五、科學與中國
第二章 中國近代「科學方法」概念史研究
  一、科學方法是什麼?
  二、科學方法有什麼?
  三、科學方法在近代中國的運用
第三章 中文「工程、工程師」概念史研究
  一、中文「工程」概念史研究
  二、中文「工程師」概念研究
第四章 中山《實業計劃》與中國現代化
  一、《實業計劃》誕生時期
  二、戰前《實業計劃》研究
  三、抗戰中與戰後的研究
  四、寄語現代中國
第五章 中國工程師學會
  一、沿革概要
  二、工作特色
  三、會址尋蹤
  四、會址小史
第六章 中國發明專利簡史
  一、外國人專利進口問題
  二、發明的獎勵
  三、專利的沿革
  四、發明專利成績
第七章 中國「標準與標準化」與中國現代化
  一、中國「標準與標準化」的近代義界
  二、中國「標準化」之近代進程
  三、中國現代化中急迫需要「標準化」
第八章 科普——中國現代化的先導
  一、第一階段(1840—1889年)
  二、第二階段(1890—1911年)
  三、第三階段(1912—1927年)
  四、第四階段(1928—1937年)
  五、第五階段(1938—1949年)
第九章 中國近代衛生觀念與衛生事業初探
  一、「衛生」及「衛生學」概念由來
  二、慘痛的代價——中國衛生事業開始的動力
  三、近代中國衛生事業演進
  四、與時俱進的衛生觀念與事業
  五、從SARS說到族群衛生
第十章 從近代科技書籍看中西科學技術交流
  一、東西方交流
  二、出版歷程
  三、內容與範圍
  四、影響力及意義
附錄一 詹天佑——中國現代化的開路先鋒

  一、時代重任
  二、工作方法
  三、為人責任
  四、開拓未來
  五、懷念之情
附錄二 中華文獻與數字工程
  一、傳統文獻的整理
  二、中文古典數字工程一瞥
  三、錢鍾書的文獻數字工程思想方案
附錄三 淺析《中華印刷雜誌——照相製版術專號》
參考資料
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