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學(供基礎臨床預防口腔醫學類專業用第10版全國高等學校教材)
內容大鋼
本書第一章緒論介紹了流行病學定義、發展簡史、研究方法、重要觀點、應用、與臨床醫學關係及倫理學問題。第二章圍繞疾病分佈,闡述常用測量指標、流行強度,從地區、時間、人群等維度描述。第三章講解病因概念、模型、分類,詳述因果推斷過程、關聯解釋及推斷標準。後續章節涵蓋多種研究方法,如描述性研究、隊列研究、病例對照研究、實驗流行病學研究等;還涉及篩檢與診斷試驗評價、疾病預后研究等內容。此外,對傳染病、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流行病學,疾病監測、醫院感染、循證醫學及系統評價、藥物流行病學等方面也有論述。書末附有推薦閱讀和中英文名詞對照索引,為讀者提供參考,便於學習和研究流行病學知識。
作者介紹
編者:沈洪兵|責編:王暄//金璐
沈洪兵,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南京醫科大學校長,南京醫科大學腫瘤中心/江蘇省惡性腫瘤生物標誌物與防治重點實驗室主任,江蘇省腫瘤個體化醫學協同創新中心主任。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指導教師,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國家「百千萬工程」領軍人才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獲得者。主要致力於環境與腫瘤的分子流行病學研究,在Nat Genet、J Clin Oncol、J Clin Invest.AmJ Hum Genet.AmJRespir Crit Care Med等國際知名雜誌發表研究論文300余篇,論文總他引9000多次,研究成果分別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部省級科技一等獎等。從事流行病學教學工作近30年,先後擔任第5、6、7版《流行病學》(預防醫學專業)編委,第6、7版《流行病學》(臨床醫學專業)編委,主編第8版《流行病學》(臨床醫學專業)、普通高等學校「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流行病學》(雙語)。主持的流行病學雙語課程獲國家級雙語教學示範課程。榮獲國家教學成果獎二等獎1項,江蘇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二等獎和一等獎各1項。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概述
一、流行病學定義
二、流行病學發展簡史
第二節 流行病學研究方法
一、觀察性研究
二、實驗性研究
第三節 流行病學的重要觀點
一、群體的觀點
二、比較的觀點
三、概率論的觀點
四、社會醫學的觀點
五、多病因論的觀點
第四節 流行病學的應用
一、描述疾病或健康狀態的分佈及其特點
二、探討疾病病因與影響流行的因素
三、疾病診斷、治療與防制措施的效果評價
四、揭示疾病完整的自然史
五、疾病防制和健康促進
六、衛生決策和評價
第五節 流行病學與臨床醫學的關係
第六節 流行病學研究中的倫理學問題
第二章 疾病的分佈
第一節 研究疾病分佈常用的測量指標
一、發病指標
二、死亡指標
三、疾病負擔指標
第二節 疾病的流行強度
一、散發
二、暴發
三、流行
四、大流行
第三節 疾病的分佈
一、地區分佈
二、時間分佈
三、人群分佈
四、疾病的地區、時間和人群分佈的綜合描述
第三章 病因與病因推斷
第一節 病因的概念和病因模型
一、病因的概念
二、病因模型
第二節 病因的分類
一、必要病因和充分病因
二、宿主因素和環境因素
第三節 因果推斷的一般過程
一、建立病因假設
二、病因假設的檢驗和驗證
三、病因推斷
四、因果推斷的流行病學研究設計實例
第四節 暴露與疾病關聯的解釋
一、誤差與偏倚
二、虛假關聯
三、繼發關聯
四、因果關聯
第五節 因果關聯的推斷標準
一、推斷標準
二、希爾準則
三、因果推斷標準應用實例
第四章 描述性研究
第一節 概述
一、基本概念
二、特點
三、研究類型
四、主要用途
第二節 病例報告和病例系列分析
一、病例報告
二、病例系列分析
第三節 現況研究
一、基本概念
二、分類和特點
三、目的及用途
四、研究類型
……
第五章 隊列研究
第六章 病例對照研究
第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