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生物質熱解機理及目標產物定向調控機制/優秀青年學者文庫

  • 作者:楊海平//陳應泉//陳偉//陳漢平|責編:范運年//王楠楠
  • 出版社:科學
  • ISBN:9787030816160
  • 出版日期:2025/03/01
  • 裝幀:平裝
  • 頁數:202
人民幣:RMB 13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全面系統地介紹了生物質熱解機理及目標產物定向調控的相關內容,包括從微觀化學有機結構層面揭示生物質的熱解機理,提出了熱解多聯產的生物質轉化利用新思路,從原料特性、預處理過程、熱解條件、無機礦物質遷移轉化、熱解生物炭理化結構演變、熱解催化等多個方面對生物質熱解多聯產過程進行全面系統深入地描述,為生物質高值轉化和綜合利用奠定科學依據。
    本書對在高校和科研院所從事生物質資源研究的科技工作者,以及從事生物質利用技術應用與推廣的企業技術及管理人員具有很好的參考價值。

作者介紹
楊海平//陳應泉//陳偉//陳漢平|責編:范運年//王楠楠

目錄
青年多創新,求真且力行(代序)
前言
第1章  生物質纖維組成熱解動力學和揮發分析出特性
  1.1  引言
  1.2  纖維組成的結構特性
  1.3  纖維組成的熱解失重與吸放熱特性
  1.4  生物質三組分熱解動力學
  1.5  升溫速率對纖維組成熱解失重特性的影響
  1.6  纖維組成熱解過程中揮發分析出行為
  1.7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2章  基於熱重-紅外聯用的生物質熱解動力學研究
  2.1  引言
  2.2  實驗樣品與方法
    2.2.1  生物質樣品
    2.2.2  熱解實驗與測試分析方法
  2.3  典型生物質熱解過程失重特性
  2.4  基於高斯分峰的生物質熱解動力學研究
  2.5  生物質熱解過程氣體產物釋放規律及動力學機理
  2.6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3章  纖維素熱解過程機理研究
  3.1  引言
  3.2  實驗樣品與方法
    3.2.1  實驗方法
    3.2.2  熱解產物表徵方法
    3.2.3  二維攝動紅外相關光譜分析方法
  3.3  纖維素熱解過程特性
    3.3.1  熱解產物分佈特性
    3.3.2  熱解生物油組成特性
  3.4  生物炭結構組成特性
  3.5  基於2D-PCIS的纖維素熱解生物炭結構演變機制
    3.5.1  基於2D-PCIS的分子結構演變特性
    3.5.2  基於相對峰強度的分子結構演變特性
  3.6  纖維素熱解過程路徑解析
  3.7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4章  半纖維素熱解特性及過程機理研究
  4.1  引言
  4.2  實驗樣品與方法
    4.2.1  實驗樣品
    4.2.2  實驗方法
  4.3  半纖維素熱解過程特性
    4.3.1  熱解產物分佈特性
    4.3.2  熱解氣體產物釋放特性
    4.3.3  熱解生物油組成特性
  4.4  生物炭結構組成特性
  4.5  基於2D-PCIS的半纖維素熱解過程機制
    4.5.1  基於2D-PCIS的分子結構演變特性
    4.5.2  基於相對峰強度的分子結構演變特性

  4.6  木聚糖熱解過程路徑解析
  4.7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5章  木質素熱解特性及過程機理研究
  5.1  引言
  5.2  實驗樣品與方法
    5.2.1  實驗樣品
    5.2.2  木質素快速熱解實驗方法
    5.2.3  熱解生物炭結構特性
    5.2.4  2D-PCIS分析方法
  5.3  初始熱解階段揮發分析出行為
    5.3.1  熱解氣體釋放特性及動力學分析
    5.3.2  揮發分有機官能團析出行為
    5.3.3  熱解油組分變化特性
    5.3.4  生物炭物化結構特性
  5.4  劇烈熱解階段木質素熱解特性
  5.5  基於2D-PCIS的木質素熱解反應過程機理
    5.5.1  初始熱解階段生物炭結構演變與揮發分形成過程
    5.5.2  劇烈熱解階段生物炭結構演變與揮發分形成過程
  5.6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6章  生物質熱解特性及過程機理研究
  6.1  引言
  6.2  實驗樣品與方法
    6.2.1  實驗樣品
    6.2.2  實驗方法
  6.3  竹屑熱解產物析出特性
    6.3.1  熱解產物分佈特性
    6.3.2  熱解生物油組成特性
    6.3.3  生物炭結構組成特性
  6.4  基於2D-PCIS的竹屑熱解生物炭結構演變機制
    6.4.1  基於2D-PCIS的分子結構演變特性
    6.4.2  基於相對峰強度的分子結構演變特性
  6.5  竹屑等溫熱解過程中的揮發分釋出特性
  6.6  竹屑等溫熱解生物炭結構演變規律
    6.6.1  生物炭表面官能團結構特性
    6.6.2  基於2D-PCIS的生物炭分子結構演變與關聯
    6.6.3  基於相對峰強度的分子結構變化規律
  6.7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7章  典型生物質熱解特性及與組成結構的關聯機制
  7.1  引言
  7.2  實驗樣品與方法
    7.2.1  實驗樣品
    7.2.2  熱解過程熱分析方法
    7.2.3  快速熱解實驗方法
  7.3  生物質熱解失重特性與生物質種類關聯
    7.3.1  典型生物質熱解失重特性研究
    7.3.2  生物質熱解失重特性與原料物化特性的關聯機制
  7.4  生物質熱解生物油特性與原料組成關聯

    7.4.1  典型生物質熱解生物油組成特性
    7.4.2  生物油成分與原料物化特性的關聯機制
  7.5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8章  生物質催化熱解製備高品位液體燃料研究
  8.1  引言
  8.2  生物質催化熱解實驗方法和評價指標
    8.2.1  生物質催化熱解實驗方法
    8.2.2  生物油脫氧方式評價指標
  8.3  催化劑種類對生物質催化熱解特性的影響
    8.3.1  催化劑種類對生物質催化熱解產物分佈和氣體組成特性的影響
    8.3.2  催化劑種類對生物質催化熱解生物油特性的影響
    8.3.3  催化劑催化脫氧方式探討
  8.4  氧化鈣作用下生物質催化熱解特性
    8.4.1  CaO添加量對生物質催化熱解特性的影響
    8.4.2  催化熱解溫度對生物質CaO催化熱解的影響
    8.4.3  CaO催化熱解機制探討
  8.5  金屬氧化物與ZSM-5協同催化生物質熱解特性
  8.6  微孔分子篩催化熱解纖維素製備?喃類含氧化學品
  8.7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9章  生物質熱解製備功能型生物炭材料研究
  9.1  引言
  9.2  實驗樣品與方法
    9.2.1  KOH活化熱解實驗方法
    9.2.2  活化氨化熱解實驗方法
    9.2.3  生物炭結構表徵方法
  9.3  活化劑對生物炭結構的影響
  9.4  同步活化氨化對生物炭理化結構的影響
    9.4.1  對生物炭物理孔隙結構的影響
    9.4.2  對生物炭表面含氮官能團的影響
    9.4.3  生物質活化氨化一步熱解過程機理
  9.5  摻氮多孔生物炭的電化學特性
  9.6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10章  生物質富氮熱解聯產含氮化學品及富氮熱解炭材料研究
  10.1  引言
  10.2  實驗樣品與方法
  10.3  生物質富氮熱解聯產特性及氣體析出特性
    10.3.1  生物質富氮熱解特性
    10.3.2  生物質富氮熱解氣體產物析出特性
  10.4  生物質富氮熱解生物油特性
  10.5  富氮熱解炭物化特性
    10.5.1  富氮熱解炭物理孔隙結構特性
    10.5.2  富氮熱解炭化學組成結構特性
    10.5.3  富氮熱解炭材料的電化學性能
  10.6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11章  總結與展望
  11.1  生物質熱解機理的深入闡述

  11.2  生物質高值化綜合利用展望
    11.2.1  生物炭的高值化利用
    11.2.2  生物油的高值化利用
    11.2.3  生物質熱解氣利用
    11.2.4  生物質高值負碳綜合利用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