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燕趙名醫學術經驗薈萃

  • 作者:編者:付婷婷//武淑娟|責編:郭青麗
  • 出版社:中國中醫藥
  • ISBN:9787513292818
  • 出版日期:2025/03/01
  • 裝幀:平裝
  • 頁數:300
人民幣:RMB 8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燕趙名醫學術經驗薈萃》通過梳理燕趙大地上湧現出的歷代名醫學術思想和臨床經驗,致力於培養學生「學習知識的能力」及「運用知識的能力」。通過學習本門課程可以使學生深切地體會到燕趙醫學是在與時俱進中不斷地充實、發展與完善的,有其獨特的理論體系及豐富的防治疾病經驗,可以有效促進學生「知識、素質、能力」的綜合提高。本書是「燕趙名家學術思想及名方應用」特色課程的配套教材,該課程是中醫學相關專業的一門後期綜合性提高課程。在學習本門課程之前,學生們已經具備了一定的中醫基礎知識和診療技能。通過《燕趙名醫學術經驗薈萃》的教學,不僅能為學生繼承和發揚中醫藥學奠定堅實的基礎,而且能幫助學生更好地將中醫學理論知識應用於臨床實踐,同時引導學生沿著正確的途徑繼續鑽研中醫學,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中醫理論和臨床水平。

作者介紹
編者:付婷婷//武淑娟|責編:郭青麗

目錄
第一章  秦越人
  第一節  生平著作
  第二節  秦越人的學術思想及臨床經驗
    一、《難經》對脈學的貢獻
    二、《難經》對針灸學的貢獻
第二章  韓祗和
  第一節  生平著作
  第二節  韓祗和的學術思想及臨床經驗
    一、發明伏陽溫病,增列辛涼解表
    二、發皇仲景之旨,條列陰黃證治
    附:韓祗和醫案四則
第三章  劉完素
  第一節  生平著作
  第二節  劉完素的學術思想及臨床經驗
    一、開創「玄府氣液說」
    二、劉完素的溫補觀
    三、雜病證治經驗
    四、名方應用
    附:今人應用劉完素名方醫案四則
第四章  張元素
  第一節  生平著作
  第二節  張元素的學術思想及臨床經驗
    一、臟腑辨證說
    二、遣葯制方論
    三、辨治中風的經驗
    附:今人應用張元素名方醫案四則
第五章  李杲
  第一節  生平著作
  第二節  李杲的學術思想及臨床經驗
    一、創立脾胃學說
    二、重視內傷病證
    附:李杲醫案三則
第六章  王好古
  第一節  生平著作
  第二節  王好古的學術思想及臨床經驗
    一、陰證論
    二、三焦論
    三、傷寒學的成就
    附:王好古醫案四則
第七章  羅天益
  第一節  生平著作
  第二節  羅天益的學術思想及臨床經驗
    一、發揚李果的脾胃學說
    二、瀉熱除寒,創立三焦辨證
    三、針灸學術特色
    四、因時制宜的治療思路
    五、遣藥用方特點
    六、羅天益的臨證治療特點
    附:羅天益醫案四則
第八章  竇默

  第一節  生平著作及對中醫教育事業的貢獻
  第二節  竇默的學術思想及臨床經驗
    一、精研經絡腧穴
    二、發展刺灸方法
    附:今人應用竇默經驗醫案三則
第九章  王清任
  第一節  生平著作
  第二節  王清任的學術思想及臨床經驗
    一、重視對人體解剖學的研究
    二、以氣血為治病要訣
    附:今人應用王清任名方醫案四則
第十章  張錫純
  第一節  生平著作及對中醫教育事業的貢獻
  第二節  張錫純的學術思想及臨床經驗
    一、闡發大氣理論,重視從肝論治
    二、辨治婦科病證,善調沖脈脾腎
    三、論治腦病諸候,匯通中西理論
    四、用藥味少量重,擅長中西並用
    附:張錫純醫案七則
第十一章  袁鶴儕
  第一節  生平著作
  第二節  袁鶴儕的學術思想及臨床經驗
    一、精研傷寒,詳論經方
    二、切脈之法,執簡馭繁
    三、論治結石,調氣和榮
    四、治胃脘痛,要在肝脾
    附:袁鶴儕醫案三則
第十二章  岳美中
  第一節  生平著作及對中醫教育事業的貢獻
  第二節  岳美中的學術思想及臨床經驗
    一、發皇古義,融會新知
    二、善治石淋,博採眾方
    三、開創老年醫學,精研老年病診治
    四、臨證遣方用藥,法度嚴謹精詳
    附:岳美中醫案四則
第十三章  蕭龍友
  第一節  生平著作及對中醫教育事業的貢獻
  第二節  蕭龍友的學術思想及臨床經驗
    一、重視醫德醫理,培養醫學修養
    二、臨證四診合參,最重問診
    三、立法準確靈活,老少治法各異
    四、善用「育陰培本」之法治虛損
    五、注重五志七情,形神並治
    六、中西並用,博採眾長
    七、精研中藥學,處方用藥獨到
    附:蕭龍友醫萊四則
第十四章  施今墨
  第一節  生平著作及對中醫教育事業的貢獻
  第二節  施今墨的學術思想及臨床經驗
    一、立足實踐,銳意創新

    二、參合中西,西病中治
    三、治外感,調度「清、解」
    四、理胃腸,歸納十法
    五、重氣血,創立十綱
    六、立新方,抗老強身
    七、精組方,善用「葯對」
    附:施今墨醫案四則
第十五章  孔伯華
  第一節  生平著作及對中醫教育事業的貢獻
  第二節  孔伯華的學術思想及臨床經驗
    一、重視運氣學說,提倡「六氣皆從火化」說
    二、注重濕熱致病,總結出「肝熱脾濕」說
    三、熱衷丹溪思想,發揚「陽常有餘、陰常不足」論
    四、注重人體之本,提出…腎為本中之本」的觀點
    五、重視臟腑辨證,提出辨證論治的「兩綱六要」
    六、用藥偏主寒涼,善用成藥鮮葯
    附:孔伯華醫案四則
第十六章  汪逢春
  第一節  生平著作及對中醫教育事業的貢獻
  第二節  汪逢春的學術思想及臨床經驗
    一、善治濕熱,主張「輕可去實」
    二、慢病調治,重視「後天之本」
    三、古方新制,巧用名方左金丸
    附:汪逢春醫案四則
附錄  參考文獻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