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大鋼
新疆天山山脈為界限分南疆與北疆,從傳統的生產方式來講,宏觀層面上北疆以遊牧生產方式為主的草原區域。本書主要從北疆幾大河流為主線,論述北疆遊牧區域的聚落的發展、人居環境現狀、聚落形態特徵、空間的營造、民居建構、文化習俗等。在新疆全域旅遊政策的推動下,北疆草原聚落未來發展前進的方向聚焦在聚落建設區範圍、風貌保護、文化內涵提升、提高聚落的基礎設施與公共服務設施等方面。本書除了反映遊牧民族的文化習俗、傳統的生產方式、在不同區域的民居營造、建構和樸素的生態智慧,也為為新疆快速發展階段的一個反映北疆草原區域聚落的現狀和未來發展提供了前進的內容。
作者介紹
塞爾江·哈力克|責編:姜黎
塞爾江·哈力克,男,哈薩克族,1970年2月6日出生於新疆,新疆大學建築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碩士生導師。畢業於上海同濟大學建築與城規學院。主要從事綠洲人居環境與鄉村振興研究,重點研究新疆地域城鄉建築的生態環境適應性。到目前為止發表了科研論文72篇,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其中有:基於鄉村振興背景下牧民定居點的人居環境研究——以新疆哈納斯河谷為例(51968066),2020/01-2023/12,乾旱區綠洲聚落的空間建構與環境適應性技術研究——以南疆絲路沿線聚落為例(51668058),2017/01一2020/12。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項,參與科技部重點項目1項,主持省部級課題1項,參與1項,主持廳局級項目1項,高等學校博士學科點專項科研基金1項、校級課題3項。主持各類橫向課題15項。科研著作12部,其中,專著1部、參編8部、國家建築標準圖集1部、譯著1部,科研獎勵11項,獲得國內外設計競賽1-2等獎4項。完成了建築設計與城鄉規劃實踐性項目50項。
目錄
序言1
序言2
前言
第1章 概況
1.1 背景
1.2 意義
1.3 現狀
1.4 方法
1.5 相關概念
第2章 北疆草原鄉村聚落
2.1 新疆概況
2.2 絲綢之路
2.3 北疆生態環境和人文環境
2.4 北疆區域的文化遺產概況
2.5 北疆草原鄉村概況
2.6 本章小結
第3章 北疆草原鄉村聚落的空間分佈與分類
3.1 引言
3.2 額爾齊斯河與烏倫古河流域
3.3 伊犁河流域
3.4 額敏河流域
3.5 瑪納斯河與木壘河流域
3.6 草原鄉村聚落類型與發展模式
3.7 草原鄉村聚落案例
3.8 本章小結
第4章 草原鄉村聚落的空間營造與類型特徵
4.1 額爾齊斯河和烏倫古河流域
4.2 伊犁河流域
4.3 額敏河流域
4.4 瑪納斯河與木壘河流域
4.5 草原鄉村聚落空間類型特徵
4.6 草原鄉村聚落的生態適應性
4.7 本章小結
第5章 北疆草原鄉村民居的空間特徵與建構方式
5.1 草原鄉村民居的空間特徵
5.2 草原鄉村民居的建構
5.3 草原鄉村民居建築的構造與材料
5.4 本章小結
第6章 草原鄉村聚落建築的綠色化發展啟示
6.1 草原鄉村聚落建築綠色、生態智慧及啟示
6.2 草原鄉村聚落建築綠色化應用
6.3 草原鄉村聚落新能源應用
6.4 本章小結
第7章 總結與展望
7.1 總結
7.2 宏觀:資源導向下的草原鄉村聚落
7.3 中觀:草原鄉村聚落空間形態特徵與發展模式
7.4 微觀:民居建築空間布局與建構特徵
7.5 結語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