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墨家之謂教(墨學宗教性抉微)/選堂博士文庫

  • 作者:黃蕉風|責編:田甜
  • 出版社:中西書局
  • ISBN:9787547523391
  • 出版日期:2024/12/01
  • 裝幀:平裝
  • 頁數:310
人民幣:RMB 69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圍繞「墨家之謂教」這一核心問題,從墨家的宗教思想、墨家涉及的宗教倫理辯難、墨家的宗教形態以及墨家與基督教之間的對話四方面探究墨家的「宗教性」。首先分析《墨子》書中的《法儀》篇,作為墨家判斷言論、事理之效能、效用的「三表法」,以及「天志」「明鬼」「非命」三論,深入探究墨家思想的宗教維度。在此基礎上,嘗試從宗教的角度對墨家所面臨的一些經典質疑給出新的回應,如反乎人情(非禮非樂、節葬節用)、陳義過高(兼愛不可能)、邏輯不自洽(尊天事鬼卻又非命)等。然後運用宗教學的研究方法推測墨家的宗教形態,就墨家之特性、信仰中心、神論模式,墨子作為「教主」的人格特徵,以及墨家的建制組織,分別展開研討。最後考察近代以來中國基督教徒關於「墨教」的論述,呈現作為「墨教」的墨家與基督教之間的對話成果。本書以宗教之維介入墨學研究,有利於創造性地詮釋千年絕學墨學,開創當代墨學研究的新路徑。

作者介紹
黃蕉風|責編:田甜
    黃蕉風,1988年生。香港浸會大學饒宗頤國學院哲學博士,現為北京師範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中國語言文化中心助理教授。學術研究範圍為先秦諸子學、儒家經學和跨文化對話。發表論文若干,收入《人文國際》《東亞人文》《諸子學刊》《國學與西學》《大學語文論叢》等期刊。主編墨學文化書系「墨教文叢」,現已出版《非儒》《立墨》《歸正墨學》三輯。

目錄
《選堂博士文庫》序
提要
序一
序二
引言:墨學的宗教之維
緒論
  一、墨家之謂教——墨教問題的由來
    (一)文獻之不足徵:歷史上的墨子、墨家、墨學
    (二)重新發明傳統:想象中的墨子、墨家、墨學
    (三)學人論「墨教」:墨學復興中被遮蔽的面向
  二、由「宗教思想」而至「宗教」:墨學「宗教性」闡發的可能
  三、一家之言與一個整體:本書使用墨學文獻的基本原則
  四、相關研究評述
第一章  宗教思想探微
  一、法儀:立教根本——破除偶像崇拜,君、親、師皆不可法
  二、三表:護教依據——「本」「原」「用」
  三、獨尊上天
  四、敬事鬼神
  五、拒斥宿命
  六、小結
第二章  宗教倫理辮難
  一、對現世生活的態度:喪葬取厚取薄?音樂從繁從簡?
    (一)儒墨淵源和《墨子·非儒》
    (二)節葬:喪葬兩利、生死相安
    (三)非樂:節製為「中道」
    (四)新教式的禮樂革命:以復古為革新
  二、愛人如何可能?
    (一)兼愛:超血親倫理的特色愛觀
    (二)為彼猶為己:以兼愛消解群己矛盾
    (三)為何利他與如何利他:以墨家「利親」論述為例
    (四)普遍主義之思:兼愛作為一種另類的倫理黃金律
  三、德福觀、神義論與鬼神之明
    (一)東西方共通之上帝悖論:鬼神有所明,或有所不明?
    (二)德福分離:儒道二家的看法
    (三)墨家的解答:人不能替代上天鬼神來決定何者致福,何者遭災
    (四)酬報神學:強力非命不礙鬼神有明
  四、小結
第三章  宗教形態蠡測
  一、何為「墨教」:「人文」「神文」之辨
  二、信仰中心:為「人格神」的上天
  三、「神論模式」辨析
  四、「人格—傳統—法理」:墨家集團領導權威的演變
  五、「建制組織」管窺
    (一)內部規範機制:「推舉」「查鑒」「奉獻」
    (二)宗教禮儀:以「德」「儉」「虔」事神
    (三)宗教訓誡:基於「除害」的消極表達方式
  六、小結
第四章  耶墨對話:中國基督徒論「墨教」
  一、墨耶相遇:「奪朱之紫」,抑或「他山之石」?
  二、選擇性審判——以張亦鏡《耶墨辨》為例

  三、存異甚於求同——以王治心《墨子哲學》為例
  四、耶墨為同志——以吳雷川《墨翟與耶穌》為例
  五、小結
結論
謝辭
引用書目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