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戰時中國的醫療和衛生(精)/抗日戰爭專題研究

  • 作者:皮國立//楊善堯//劉士永|責編:張曉薇|總主編:張憲文//朱慶葆
  • 出版社:江蘇人民
  • ISBN:9787214281104
  • 出版日期:2025/03/01
  • 裝幀:精裝
  • 頁數:409
人民幣:RMB 11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通過聚焦中國社會、傳統醫療與科技,探討1931-1937年間近代中醫如何在戰時面對挑戰並逐步轉型,反映了中醫藥由傳統向現代的過渡;介紹抗戰時期國際援華醫療事業發展情況,尤其是國際援華醫療機構如美國醫藥助華會(ABMAC)和援華聯合會(UCR)對中國抗戰期間軍事醫療的支持與影響;考察中國軍隊醫療體系的建設與發展,展現這一體系在抗戰時期逐步發展完備的過程。本書既梳理戰時政府高層的醫療政策,也關注大後方和解放區的實際情況,呈現醫療衛生視角下的抗戰史新面貌。

作者介紹
皮國立//楊善堯//劉士永|責編:張曉薇|總主編:張憲文//朱慶葆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中國近代醫療史新論:中醫救護隊與西醫知識的傳輸(1931-1937)
  一、前言
  二、九一八事變之後的醫界反思
  三、中醫救護隊之成立
  四、關於中醫學術改進之討論
  五、結論
第三章  「非常時期」(1937-1945)中醫涉入戰爭與國難的相關論述
  一、前言
  二、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前後的中醫言論趨向
  三、戰爭中的救護與醫療
  四、戰時中醫對外科和骨傷科的討論
  五、有關藥品與製劑的相關討論
  六、結論
第四章  戰爭的啟示:中國醫學外傷學科的知識轉型(1937-1949)
  一、前言
  二、戰前改良中醫外傷科的言論
  三、戰爭開始后的轉變
  四、有關外傷科藥方的中西融通
  五、結論
第五章  「國葯」或「代用西藥」:戰時國產藥物的製造與研究
  一、前言
  二、抗戰期間一般製藥業的狀況
  三、「國葯」之生產與管理
  四、軍醫與「國葯」種植
  五、戰時中藥的研究
  六、結論
第六章  抗戰時的群眾衛生與政治動員:以陝甘寧和晉察冀抗日根據地的中醫藥政策為例
  一、前言
  二、中藥材的政治動員
  三、另一種結合:中醫合作社
  四、中醫與群眾運動
  五、打破藩籬:邊區的中西醫結合
  六、結論
第七章  抗戰時期的國際援華醫療事業
  一、抗戰時期的難民醫療救助與軍事醫療發展
  二、外國援華醫療事業領導權的衝突:美國醫藥助華會與中國紅十字會
  三、「西班牙醫生」的問題
  四、美援與中國軍事營養學的發展
  五、國際援助與自製青黴素
  六、結論
第八章  思考中國軍醫制度的另一視角:日記中的公衛史研究
  一、軍隊與軍人衛生
  二、戰爭全面爆發后的軍醫事項
  三、公共衛生的基礎:教養個人,改變國民性
  四、紀律、規範與身體之強壯
  五、日常環境衛生的觀察與治理
  六、一般公共衛生政策
  七、衛生現代性的監督者
  八、結論

第九章  抗戰時期軍隊醫療體系的建構與規劃
  一、前言
  二、蔣介石與軍醫高層領袖的制度規劃
  三、衝突:德日與英美兩大派系軍醫之爭
  四、融合:戰後軍醫機構之整並與改組
第十章  總結論
參考文獻
索引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