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資源循環工程理論與實踐(化學工業出版社十四五普通高等教育規劃教材)

  • 作者:編者:劉維平|責編:郭宇婧//滿悅芝
  • 出版社:化學工業
  • ISBN:9787122472304
  • 出版日期:2025/03/01
  • 裝幀:平裝
  • 頁數:233
人民幣:RMB 55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資源循環工程理論與實踐》分為三篇,共11章內容。第一篇以資源循環工程理論基礎為主線,闡述了資源循環利用的基本內涵、資源循環利用與城市礦產的相互關係,以及資源循環的基本原理及其分析方法。第二篇針對資源循環工程技術與應用,論述了工業固體廢物、農林生物質資源、建築垃圾和生活垃圾、退役動力電池資源化技術以及能源循環利用與低碳技術。第三篇結合作者的科研工作,闡述了資源循環工程創新與發展,主要包括生物質材料化技術與應用、膜分離技術與貴金屬回收、生物電化學技術在資源循環中的應用等內容。
    本書可作為我國普通高等學校資源循環科學與工程、環境工程、環境科學等相關專業的教材或教學參考用書,也可供資源循環利用及其相關領域的科技人員參考。

作者介紹
編者:劉維平|責編:郭宇婧//滿悅芝

目錄
第一篇  資源循環工程理論基礎
  第1章  緒論
    1.1  資源與再生資源
      1.1.1  資源概念
      1.1.2  資源屬性
      1.1.3  再生資源
    1.2  資源循環利用概念、特徵和系統模型
      1.2.1  資源循環利用概念
      1.2.2  資源循環利用特徵
      1.2.3  資源循環利用系統模型
    1.3  城市礦產與資源循環
      1.3.1  城市礦產概念
      1.3.2  城市礦產環境效益
  第2章  資源循環基本原理
    2.1  資源循環生態學原理
      2.1.1  生態學基本概念
      2.1.2  物質循環的生態學原理
    2.2  可持續發展理論
      2.2.1  可持續發展理論的形成過程
      2.2.2  可持續發展理論的基本原則
      2.2.3  可持續發展理論的核心內涵
    2.3  循環經濟理論
      2.3.1  循環經濟理論的起源與發展
      2.3.2  循環經濟理論基礎
      2.3.3  循環經濟與資源循環利用的關係
    2.43  R原則及其拓展
      2.4.13  R原則
      2.4.25  R原則
    2.5  資源循環利用微生物技術
      2.5.1  微生物技術基本原理
      2.5.2  微生物浸出
    2.6  有色金屬材料循環利用冶金原理
      2.6.1  火法冶金
      2.6.2  濕法冶金
    2.7  高分子材料循環利用理論基礎
      2.7.1  物理循環
      2.7.2  化學循環
      2.7.3  能量循環
  第3章  資源循環分析方法
    3.1  物質流分析
      3.1.1  物質流分析基本概念
      3.1.2  物質流分析類型與分析方法
      3.1.3  物質流分析步驟與指標體系
    3.2  生命周期評價
      3.2.1  生命周期評價基本概念
      3.2.2  生命周期評價框架與程序
      3.2.3  生命周期評價應用案例
第二篇  資源循環工程技術與應用
  第4章  工業固體廢物循環利用
    4.1  廢雜有色金屬循環利用

      4.1.1  有色金屬簡介
      4.1.2  金屬材料循環利用預處理
      4.1.3  廢雜有色金屬資源循環利用實例
      4.1.4  有色金屬資源循環利用工程實踐
    4.2  黑色金屬循環利用
      4.2.1  廢鋼鐵來源及分類
      4.2.2  廢鋼鐵加工
      4.2.3  廢鋼鐵循環利用
    4.3  耐火材料循環利用
      4.3.1  耐火材料簡介
      4.3.2  耐火材料循環利用方法
      4.3.3  耐火材料循環利用實例
    4.4  廢舊塑料循環利用
      4.4.1  廢舊塑料來源
      4.4.2  廢舊塑料分類與鑒別
      4.4.3  廢舊塑料循環利用技術
    4.5  廢舊橡膠循環利用
      4.5.1  廢舊橡膠概述
      4.5.2  廢舊輪胎循環利用
    4.6  廢舊催化劑循環利用
      4.6.1  廢舊催化劑來源
      4.6.2  催化劑失活
      4.6.3  常見廢舊催化劑再生
      4.6.4  廢舊催化劑性能的改進
  第5章  農林生物質資源循環利用
    5.1  生物質概述
      5.1.1  生物質概念
      5.1.2  生物質種類
      5.1.3  生物質組成結構
    5.2  生物質能概述
      5.2.1  生物質能概念
      5.2.2  生物質能特徵
    5.3  生物質熱解氣化技術及應用
      5.3.1  生物質熱解氣化概述
      5.3.2  生物質熱解氣化工藝與設備
      5.3.3  生物質熱解氣化工程實踐
    5.4  生物質熱裂解液化技術及應用
      5.4.1  生物質熱裂解液化概述
      5.4.2  生物質熱裂解液化工藝與設備
  第6章  建築垃圾和生活垃圾資源化技術
    6.1  建築垃圾和生活垃圾概況
      6.1.1  建築垃圾組成及分類
      6.1.2  生活垃圾分類收運體系
      6.1.3  生活垃圾衛生填埋
    6.2  建築垃圾資源化技術
      6.2.1  建築垃圾預處理
      6.2.2  廢棄磚瓦資源化
      6.2.3  廢棄混凝土資源化
      6.2.4  廢棄瀝青資源化
    6.3  生活垃圾資源化技術

      6.3.1  生活垃圾焚燒熱能利用
      6.3.2  生活垃圾堆肥利用
      6.3.3  生活垃圾資源化新技術
  第7章  退役動力電池資源化技術
    7.1  動力電池簡介
      7.1.1  動力電池基本概念及分類
      7.1.2  動力電池關鍵技術指標
      7.1.3  幾種典型動力電池簡介
    7.2  退役鋰離子動力電池資源化技術
      7.2.1  鋰離子電池關鍵材料資源化
      7.2.2  鋰離子動力電池資源循環利用設備
    7.3  退役鎳氫動力電池資源化技術
      7.3.1  正負極材料回收利用
      7.3.2  廢舊鎳氫電池循環利用冶金技術
    7.4  退役鉛酸動力電池資源化技術
      7.4.1  鉛酸動力電池廢酸資源化
      7.4.2  廢鉛膏資源化
  第8章  能源循環利用與低碳技術
    8.1  能源與低碳經濟
      8.1.1  能源及其分類
      8.1.2  低碳經濟
    8.2  主要工業行業的節能降碳技術
      8.2.1  鋼鐵行業餘熱利用
      8.2.2  水泥生產中的二次能源回收技術
    8.3  能源利用中的低碳技術
      8.3.1  燃燒前脫碳技術
      8.3.2  富氧燃燒捕集技術
      8.3.3  燃燒后脫碳技術
    8.4  二氧化碳利用及封存技術
      8.4.1  二氧化碳利用
      8.4.2  二氧化碳封存
      8.4.3  國內外碳捕獲技術發展情況
      8.4.4  二氧化碳利用及封存示範項目
第三篇  資源循環工程創新與發展
  第9章  生物質材料化技術與應用
    9.1  生物質組分結構
      9.1.1  纖維素
      9.1.2  半纖維素
      9.1.3  木質素
    9.2  纖維素基功能材料
      9.2.1  纖維素功能紙材料
      9.2.2  纖維素膜材料
      9.2.3  纖維素氣凝膠材料
      9.2.4  其他纖維素基功能材料
    9.3  半纖維素基功能材料
      9.3.1  半纖維素膜材料
      9.3.2  半纖維素基水凝膠材料
      9.3.3  其他半纖維素基功能材料
    9.4  木質素基功能材料
      9.4.1  木質素納米材料

      9.4.2  木質素基薄膜材料
      9.4.3  木質素基複合水凝膠
    9.5  生物質衍生碳基功能材料的技術與應用
      9.5.1  纖維素衍生碳基功能材料
      9.5.2  木質素衍生碳基功能材料
      9.5.3  生物質本徵結構碳材料
  第10章  膜分離技術與貴金屬回收
    10.1  膜分離技術概述
      10.1.1  膜分離技術原理及主要類型
      10.1.2  膜分離技術主要問題與對策
    10.2  貴金屬回收技術概述
      10.2.1  貴金屬二次資源
      10.2.2  貴金屬回收方法
    10.3  膜分離技術在貴金屬回收中的應用
      10.3.1  吸附膜分離技術回收貴金屬
      10.3.2  離子交換膜分離技術回收貴金屬
      10.3.3  膜蒸餾技術回收貴金屬
      10.3.4  其他膜分離技術
  第11章  生物電化學技術在資源循環中的應用
    11.1  生物電現象與產電微生物
      11.1.1  生物電現象
      11.1.2  產電微生物簡介
      11.1.3  產電微生物生理特徵
    11.2  微生物燃料電池
      11.2.1  微生物燃料電池基本原理
      11.2.2  微生物燃料電池基本結構
      11.2.3  電極與質子交換膜
      11.2.4  電解液與底物
    11.3  微生物電解池
      11.3.1  微生物電解池基本原理
      11.3.2  微生物電解池與微生物燃料電池的區別
    11.4  微生物燃料電池在金屬回收中的應用
      11.4.1  微生物燃料電池金屬回收實例
      11.4.2  微生物燃料電池金屬回收影響因素分析
參考文獻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