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生物質能及其應用/低碳與中國能源結構轉型系列叢書

  • 作者:晏水平//紀龍//賀清堯//姚丁丁//王媛媛等|責編:庄嘉翠
  • 出版社:中國石化
  • ISBN:9787511475237
  • 出版日期:2024/12/01
  • 裝幀:平裝
  • 頁數:212
人民幣:RMB 7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生物質能源的大規模利用不僅能保證能源的可持續供應,還能實現能源生產中的二氧化碳「近零排放」,如將其與碳捕集、利用和儲存技術進行耦合,可實現負碳排放,助力碳中和目標達成。本書聚焦生物質能及其應用,系統介紹了典型生物質能轉化技術的基本工作原理及應用實踐,兼具通識性和基礎性。本書共分7章,主要包括緒論、生物質直接燃燒技術原理及應用、生物質熱裂解技術原理及應用、生物質熱化學轉化后灰渣的增值化利用技術及應用、生物質制氫技術原理及應用、生物天然氣技術原理及應用、生物質能碳捕集和儲存技術原理及應用。本書較詳細地介紹了各種經典的生物質能轉化利用技術與應用實例,並引入生物質能碳捕集與封存(BECCS)等新知識,具有較強的綜合性、科學性和實用性。

作者介紹
晏水平//紀龍//賀清堯//姚丁丁//王媛媛等|責編:庄嘉翠

目錄
1  緒 論
  1.1  生物質資源
    1.1.1  生物質的定義
    1.1.2  生物質的分類
    1.1.3  生物質的特點
  1.2  生物質能與生物質能轉化技術概述
    1.2.1  生物質能的基本概念
    1.2.2  生物質能轉化利用技術
2  生物質直接燃燒技術原理及應用
  2.1  生物質燃料特性與燃燒基礎原理
    2.1.1  生物質燃料化學組成和結構
    2.1.2  生物質燃料的工業分析與元素組成
    2.1.3  生物質燃料的物理特性
    2.1.4  生物質燃燒基礎原理
  2.2  生物質直接燃燒利用技術與裝備
    2.2.1  生物質直接燃燒技術
    2.2.2  層燃技術
    2.2.3  懸浮燃燒技術
    2.2.4  流化床燃燒技術
  2.3  生物質直接燃燒利用應用案例
    2.3.1  典型國內應用案例
    2.3.2  典型國外應用案例
  2.4  生物質直接燃燒利用的碳減排特性
3  生物質熱裂解技術原理及應用
  3.1  生物質熱裂解基本原理
    3.1.1  生物質熱裂解定義
    3.1.2  生物質熱裂解基本原理
  3.2  生物質氣化技術
    3.2.1  生物質氣化基本原理
    3.2.2  生物質氣化工藝與裝備
    3.2.3  生物質氣化應用案例
  3.3  生物質炭化技術
    3.3.1  生物質炭化基本原理
    3.3.2  生物質炭化工藝與裝備
    3.3.3  生物質炭化應用案例
  3.4  生物質熱解液化技術
    3.4.1  生物質熱解液化基本原理
    3.4.2  生物質熱解液化工藝與裝備
    3.4.3  生物質熱解液化應用案例
  3.5  生物質熱裂解技術的碳減排特性
    3.5.1  生物質熱裂解技術的碳減排基本原理
    3.5.2  生物質熱裂解技術碳減排應用案例
4  生物質熱化學轉化后灰渣的增值化利用技術及應用
  4.1  典型生物質熱化學轉化后灰渣的理化特性
    4.1.1  生物質灰的產生與分類
    4.1.2  生物質的灰產率
    4.1.3  生物質灰的元素組成
    4.1.4  生物質灰的礦物組成
    4.1.5  生物質灰中的水溶性成分
    4.1.6  生物質灰中的微量元素

  4.2  生物質灰渣增值化利用技術與工藝
    4.2.1  生物質灰用作土壤改良劑
    4.2.2  生物質灰用作建築材料
    4.2.3  生物質灰用作吸附劑
    4.2.4  生物質灰中有價值組分的回收利用
  4.3  生物質灰渣增值化利用技術的碳減排特性
5  生物質制氫技術原理及應用
  5.1  生物質熱化學轉換法制氫
    5.1.1  生物質氣化制氫
    5.1.2  生物質熱裂解制氫
  5.2  生物質生物法制氫
    5.2.1  厭氧微生物發酵制氫
    5.2.2  光合微生物制氫
    5.2.3  厭氧-光合微生物聯合制氫
  5.3  生物質制氫應用案例
    5.3.1  生物質熱化學制氫用於化工領域
    5.3.2  生物質熱化學制氫用於農村和城市發展
  5.4  生物質制氫技術的碳減排特性
6  生物天然氣技術原理及應用
  6.1  生物天然氣的基本概念
    6.1.1  基本定義
    6.1.2  生物天然氣的國內外標準
  6.2  生物質厭氧發酵產沼氣的基本原理與工藝
    6.2.1  沼氣發酵基本原理
    6.2.2  沼氣發酵的基本條件
    6.2.3  沼氣發酵工藝
    6.2.4  用於生物天然氣生產的大中型沼氣工程
  6.3  沼氣提純技術與工藝
    6.3.1  沼氣提純概述
    6.3.2  基於物理化學方法的沼氣提純技術
    6.3.3  基於生物法的沼氣提純技術
  6.4  生物天然氣應用案例
    6.4.1  國外典型應用案例
    6.4.2  國內典型應用案例
  6.5  生物天然氣技術的碳減排特性
    6.5.1  沼氣不同利用方式的碳減排特徵
    6.5.2  典型沼氣提純方式的碳減排特徵
    6.5.3  典型沼氣提純方式的經濟性分析
7  生物質能碳捕集和儲存技術原理及應用
  7.1  生物質能碳捕集和儲存技術原理
    7.1.1  技術背景
    7.1.2  BECCS 技術原理
    7.1.3  BECCS 技術分類
  7.2  以沼液為載體的沼氣-CCS體系的基本原理
    7.2.1  以沼液為載體的沼氣-CCS體系提出背景
    7.2.2  沼液基可再生氨水的回收可行性
    7.2.3  可再生氨水的沼氣提純可行性
    7.2.4  以氨氮分離后沼液為載體時CO2在植物系統中的固定同化特性
  7.3  以沼液為載體的沼氣-CCS體系的負碳排放特性
    7.3.1  系統邊界

    7.3.2  沼氣-CCS體系的負碳排放量
參考文獻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