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社會設計/設計理論研究系列

  • 作者:編者:(美國)伊麗莎白·雷斯尼克|責編:韓冰//羅潔萱|總主編:李硯祖//張黎|譯者:吳雪松//李洪海//劉宇佳
  • 出版社:江蘇美術
  • ISBN:9787574124530
  • 出版日期:2025/02/01
  • 裝幀:平裝
  • 頁數:626
人民幣:RMB 12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社會設計》探討了設計如何成為社會變革的催化劑。編者伊麗莎白·雷斯尼克彙集了過去五十年間的重要文獻,追溯了社會責任設計概念的出現。本書呈現了那些在構建社會設計領域經典文獻中貢獻力量的思想家、作家和設計師的真實聲音。
    本書主要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明確立場」,圍繞「社會設計」這一術語的定義及其歷史背景展開。第二部分「創造未來」,探討了「社會設計」作為一個概念的提出、作為新興研究領域的演變,及其作為迅速發展的專業方向的崛起。第三部分「設計巨變」,則聚焦于「社會設計」作為一門專業學科的正式確立。
    本書旨在構建一個全面的語境框架,為上述三部分提供支撐和說明,幫助讀者洞悉每篇論文在社會設計的理論、方法和實踐的廣闊背景中是如何相互交織、互為支撐的。

作者介紹
編者:(美國)伊麗莎白·雷斯尼克|責編:韓冰//羅潔萱|總主編:李硯祖//張黎|譯者:吳雪松//李洪海//劉宇佳

目錄
前言
第一部分  明確立場:設計的新社會議程
  1.前言
  2.社會設計存在嗎?
  3.社會設計:從烏托邦到美好社會
  4.移民文化與社會設計的起源
第二部分  創造未來:界定有社會責任感的設計師(1964—1999)
  5.前言
  6.當務之急宣言
  7.我們必須做的事情
  8.教育圖解——設計的神話與神話的設計
  9.設計作為一項具有社會意義的活動
  10.設計師式認知
  11.未來不再是過去
  12.商業還是文化:工業化與設計
  13.設計思維中的抗解問題
  14.好公民意識:設計作為一種社會和政治力量
  15.女性主義觀點(為社會設計)
  16.存在社會這種東西
  17.設計與自反性
  18.黑色設計
第三部分  設計巨變:從物到系統的範式轉變(2000—2020)
  19.前言
  20.當務之急宣言
  21.設計的「社會模式」:實踐與研究問題
  22.設計的非物質化
  23.為什麼「不那麼糟糕」是不好的(《從搖籃到搖籃》)
  24.當服裝產生連接
  25.設計在可持續消費中的角色
  26.轉型性服務與轉型設計
  27.設計思維再思考(上)
  28.設計思維再思考(下)
  29.設計與設計思維:當代參與式設計挑戰
  30.從設計文化到設計行動主義
  31.去殖民化設計創新:設計人類學、批判性人類學和本土知識
  32.社會設計與新殖民主義
  33.未來派的小發明,保守的理想:論不合時宜的思辨設計
  34.特權與壓迫:走向女性主義思辨設計
  35.可持續創新是一個悖論嗎?
  36.社會創新與設計:賦能、複製與協同
  37.方法國際化,設計本土化
  38.新興的過渡設計方法
註釋和參考文獻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