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情感與闡釋--文學理論的未來

  • 作者:編者:汪民安//張跣//黃曉武|責編:張雲鵬
  • 出版社:河南大學
  • ISBN:9787564958886
  • 出版日期:2024/05/01
  • 裝幀:平裝
  • 頁數:647
人民幣:RMB 13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為文學理論方向的學術專著。文學理論一直以來推動著文學思潮的發展,並深刻影響著文學作品的產生和解讀。本書旨在結合馬克思、恩格斯等經典作家文藝思想的中國化時代化、中國近現代文藝理論的產生和發展、古代文論的現代轉化以及對西方文論中優秀資源包括21世紀以來的最新成果的借鑒吸收,分專題呈現我國文藝理論研究近年來取得的主要成就。本書分為「當代西方文論」「文化研究的反思與實踐」「詩學與闡釋」「精神分析與情感」四部分,彙集了文學理論研究領域的諸多學者、專家的研究成果,從多個層面進行理論性探討,呈現出上世紀末至今的文學理論研究成果。除了對大問題領域的總結,本書還包括對具體理論家和經典「學案」的個案研究,力求對20世紀的文論進行反思。

作者介紹
編者:汪民安//張跣//黃曉武|責編:張雲鵬

目錄
1  當代西方文論
  德里達:福柯為何墜入笛卡爾的邏輯陷阱/戴阿寶
  暗恐和幽靈
    ——弗洛伊德和德里達的神秘理論比較/肖錦龍
  「准—先驗性」和「與—在」:德里達與南希
  論素描/蘇林
  德勒茲的空間理論與媒介詩學/麥永雄
  抵制:避讓但不逃離
    ——米歇爾·德塞都的日常生活實踐理論/練玉春
  懸置與去功用化:阿甘本的抵抗策略及其來源/黃曉武
  再談詹姆遜對「間離效果」的闡釋
    ——從「V-effeCt」說起/張墨研
  民族國家之後
    ——帕沙·查特吉「政治社會」思想研究/魏妙
2  文化研究的反思與實踐
  霍爾的理論化探索及其對文化研究的反思/孟登迎
  經驗與歷史
    ——論霍加特的《識字的用途》/程祥鈺
  手與勞動/徐敏
  「可讀性城市」及其街道空間的辯證法
    ——「文化的物化」與「物的媒介化」/張意
  從缺席到在場:生態批評的城市維度/馬特
  流動的石頭與物的生命/桑海
  從閱讀到觀覽:圖像時代的文化接受與主體問題/李應志
  相向而行:文藝作品中的人與人工智慧/陳鐳
3  詩學與闡釋
  闡釋、訓詁與文本的規定性/張跣
  中國文論經驗的內涵構成與價值取向/時勝勛
  在時間之外
    ——王國維論宋詩/周景耀
  晚唐:開放的詩學傳統/李裕政
  論張爾田的詞學/張耀宗
  「德壽宮舞譜」考釋與復現研究/劉青弋
  張君勱「人生觀」概念的思想來源/宋溟
  從《靈光》到《午飯之前》
    ——田漢文本中的「希伯來精神」話語/劉君君
  阿爾托與「東方戲劇」/曹雷雨
  互補和共贏
    ——比較文學、世界文學和翻譯研究的未來/呂黎
4  精神分析與情感
  《薩拉辛》:從拉康的「$◇a」
  到巴爾特的「S/Z」/吳瓊
  行動與開端
    ——齊澤克對謝林「自由」概念的精神分析學解讀/嚴澤勝
  認同機制與觀眾心理
    ——麥茨的精神分析電影理論評述/趙曉珊
  弗朗茲·法農精神分析的思想內涵與特質/康孝雲
  何謂「情動」(affect)?/汪民安
  18世紀英國的情感、美學與印刷文化
    ——埃德蒙·伯克關於感官經濟的美學理論/姜文濤

  在姐妹情誼之外
    ——論后殖民女性主義與「女性主義」的方法論之爭/肖麗華
  盧卡奇對浪漫主義批判的力度與限度
    ——從《民族詩人海因里希·海涅》談起/曹學聰
  戰爭創傷及其藝術再現的問題
    ——論奧布萊恩的小說《他們背負著的東西》/凌海衡
  《奧德塞》與西方遊歷小說敘事傳統的形成/肖惠榮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