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日常生活場境與空間關係生產(列斐伏爾社會批判理論轉換的歷史邏輯)

  • 作者:張一兵|責編:于力平
  • 出版社:上海人民
  • ISBN:9787208193215
  • 出版日期:2025/03/01
  • 裝幀:平裝
  • 頁數:505
人民幣:RMB 12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是關於列斐伏爾社會批判理論發展邏輯轉換的專題性論著。作者從列斐伏爾第一手文本的細讀出發,緊緊抓住列斐伏爾與馬克思思想關聯這一主線,原創性地透視出發生在列斐伏爾思想發展中觀察視域的雙重轉換以及邏輯無意識中的方法論深層轉換問題。這表現在:從經濟關係異化批判向日常生活微觀異化現象批判的轉換;從歷史唯物主義的歷時性時間邏輯向共時性空間生產的轉換;在方法論上從人本主義哲學話語向歷史唯物主義科學方法論的無意識靠近和轉換。本書文獻翔實、觀點獨特,全景式解析了列斐伏爾哲學發展的複雜歷程,是一般讀者深入了解其學術構境的入門讀物。

作者介紹
張一兵|責編:于力平
    張一兵(本名張異賓),男,1956年生於南京,祖籍山東茌平。1981年8月畢業於南京大學哲學系哲學專業,哲學博士。現任南京大學文科資深教授,馬克思主義社會理論研究中心主任,哲學系博士研究生導師。代表性論著有:《神會波蘭尼——意會認知與構境》(上海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回到馬克思——經濟學語境中的哲學話語》(江蘇人民出版社,2020年第4版);《物象化圖景與事的世界觀——廣松涉哲學的構境論研究》(天津人民出版社,2020年版);《不可能的存在之真——拉康哲學映像》(上海人民出版社,2020年修訂版);《遭遇阿甘本——赤裸生命的例外懸臨》(南京大學出版社,2019年版);《發現索恩-雷特爾——先天觀念綜合發生的隱密社會歷史機制》(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8年版);《無調式的辯證想象——阿多諾〈否定的辯證法〉的文本學解讀》(江蘇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2版);《回到福柯——暴力性構序與生命治安的話語構境》(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回到海德格爾——本有與構境》(商務印書館,2014年版第1卷);《回到列寧——關於「哲學筆記」的一種後文本學解讀》(江蘇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文本的深度耕犁》(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年第1卷、2008年第2卷、2019年第3卷)等。

目錄

第一章  從日常生活的神秘性到經濟拜物教批判
  一、揭開資產階級日常生活神秘性關係的面紗
  二、異化批判話語與經濟拜物教
  三、人本主義構境中總體人的價值懸設
第二章  馬克思的異化理論與日常生活中的微觀異化
  一、馬克思早期異化理論的思想復構
  二、人本主義話語下馬克思中晚期經濟學研究中的異化批判理論
  三、關注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情異化」
第三章  作為辯證人本主義的日常生活批判
  一、回到馬克思:一種方法論上的準備
  二、需要存在論與當代資本主義社會中的消費異化
  三、日常生活批判與辯證人本主義
  四、面對資本主義社會中日常生活新間題
  五、日常生活批判中的方法論原則
  六、日常生活批判中新的觀念
第四章  走向元哲學:取用、詩性創製與存在論剩餘
  一、取用的缺失:現代世界與資產階級的現代性
  二、形式、系統和結構背後的人化實踐和詩性創製
  三、構序社會生活的不同形式、系統和結構
  四、權力的存在論剩餘:人化實踐中流逝的詩性創製和摹仿
第五章  日常性與現代性:現代資產階級日常生活的改變
  一、文學與哲學視域中的日常生活批判
  二、作為社會關係場存在的日常生活與日常性
  三、日常生活批判理論發展邏輯的歷史梳理
  四、面向消費被控制的官僚社會
  五、現代資產階級世界中的新變化
第六章  解讀《資本論》:走向歷史唯物主義的道路
  一、方法論中的歷史性生成與結構
  二、歷史唯物主義中的生產方式
  三、《資本論》的複雜理論邏輯
  四、反對阿爾都塞對《資本論》的拆卸和重組
第七章  無形的社會織物:都市社會統治組織
  一、從鄉村社會學到城市社會批判話語的轉換
  二、走向歷史唯物主義:生產方式與剩餘價值的在場
  三、資本主義都市社會的歷史發生
  四、作為關係性空間存在的都市間題式
  五、作為社會空間存在盲場的都市間題式
  六、都市間題式研究的方法論和元哲學
  七、對資本主義都市間題式的批判戰略
第八章  聚焦城市的「照著說」:歷史唯物主義的田野工作
  一、解讀思想史的方法論前提
  二、早期馬克思、恩格斯的城市觀轉換
  三、《大綱》與馬克思關於資本主義城市間題的思考
  四、《資本論》與剩餘價值在城市空間中的生產和實現
第九章  空間與政治:走向一個新的觀念革命
  一、空間的生產:生產關係的生產與再生產
  二、建築意識形態與都市規劃中的編碼與解碼
  三、空間生產研究的基本原則
  四、社會空間的政治本質與空間政治經濟學批判

第十章  一個重要的政治斷言:資本主義為什麼倖存?
  一、資本主義社會空間中生產關係的再生產
  二、資本主義通過空間生產獲得倖存的可能
  三、資本主義社會新型的空間權力關係
第十一章  資本主義國家生產方式中的空間生產
  一、現實抽象與異化:研究國家間題的方法論思考
  二、從黑格爾到馬克思:現代國家理論的歷史發生邏輯
  三、國家生產方式下的空間生產
第十二章  自動化與信息:當代資本主義日常生活的新變化
  一、日常生活批判理論的歷史軌跡
  二、信息技術拜物教:超越馬克思的資本主義新變化
  三、當代資本主義社會日常生活強化起來的隱性同一性
結束語  取用馬克思:一種改變日常生活本身的政治規劃
參考文獻
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