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從前子學時代到子學時代(邊際人物文本和思想上下)

  • 作者:編者:王中江//袁青//劉歡|責編:郝玉明
  • 出版社:中國社科
  • ISBN:9787522733845
  • 出版日期:2024/04/01
  • 裝幀:平裝
  • 頁數:695
人民幣:RMB 22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為2022年8月北京大學哲學院和鄭州大學哲學學院(老子學院)主辦的「從前子學時代到子學時代:邊際人物、文本和思想與黃河文明」論壇論文集,文章收錄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高校數十位學者的論文,本論文集對伊尹、周公、尹文子、管子、祭公謀父、虢文公、子華子、鬼穀子、屍子、彭祖、申不害、慎到、楊朱、管仲、師曠、夷之、陳仲子、魏牟、惠施、公孫龍、范蠡、文子、尉繚子、楊朱等邊際人物作了深入的探討,本論文集是對先秦哲學的豐富性、複雜性的一次有益探索,對於擴展先秦哲學研究廣度具有重要意義。

作者介紹
編者:王中江//袁青//劉歡|責編:郝玉明

目錄
上冊
  德的時代與道的時代
  ——試論前諸子時期思想史到諸子哲學突破
  從上帝到天帝
  ——殷周之際的思想革命
  念用庶征:《尚書·洪範》庶征疇略論
  古典君位觀的哲學分析
  ——以清華簡《系年》第九章為中心
  清華簡《虞夏殷周之治》與先秦儒家的文明史觀
  前孔子時期人性論發微
  《左傳》「泓之戰」所涉倫理問題與馬王堆《春秋事語》士匽論戰故事
  空間經驗與精神修辭:早期中國的心概念
  一本還是二本?
  ——夷之與實踐理性的困境
  「法天」以「利人」,「修身」以「為義」
  ——墨家天人關係視域下的倫理思考
  再探早期道家思想中「一」的演化與發展
  ——以《老子》及黃老道家為中心
  戰國縱橫家的道德意識與生存之道
  傳世文獻與出土文獻所見伊尹的複雜面貌
  德治、禮教與共同體意識
  ——試論祭公謀父的政治思想
  彭祖與早期道家
  試論虢文公的陰陽觀念及其歷史定位
  老子天下觀念的四層意蘊
  《老子》第3章愚民說駁議
  從民、人關係看《老子》的時代和思想
  自我轉化的隱喻
  ——以《齊物論》「吾喪我」為線索
下冊
  莊子與神仙家行氣派之淵源關係考論
  齊物:從慎到到莊子
  孔門顏淵「好學」發凡
  ——以《論語》為中心
  為何是「思無邪」?
  ——「詩三百」與孔子的致思進路
  荀子名學思想的政治內涵及合理借鑒
  差異化平等與超越之價值追求:從孟子對「四聖」的評價入手
  《管子》四篇中「心」的構造理論
  管仲形象嬗遷與儒學演進研究
  Fanli』s范蠡 Contribution to the early Daoist Notion of Time
  瞽史傳統與師曠形象的建構和演變
  「別宥」辨正:檢證於尹文的「別形名」學說
  申不害的「重術」與「任法」思想
  《天下》篇慎到「棄知」說辨析
  《莊子·天下》篇中的慎到思想
  《文子》對老子之「道」「自然」「無為」觀念的顯題與落實
  文子其人其書及其思想
  論楊朱及其「為我」學說
  江海之上與魏闕之下

  ——魏牟思想考辨兼論先秦道家的重生派
  諸子時代的「思想配角」
  ——論子華子
  《呂氏春秋》所見子華子的「全生」思想
  《鬼穀子》佚文一則考
  職、勢、位和德
  ——《屍子》品評歷史人物的視角和圖景
  「兵勝於朝廷」:《尉繚子》兵學中的制度與權衡
  附錄「從前子學時代到子學時代:邊際人物、文本和思想與黃河文明」論壇綜述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