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名: 密碼:     註冊 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臨床葯動學-藥效學研究(基礎卷)(精)/藥物代謝與藥物動力學系列學術專著

  • 作者:編者:劉東陽|責編:周倩//馮楠
  • 出版社:科學
  • ISBN:9787030805720
  • 出版日期:2025/01/01
  • 裝幀:精裝
  • 頁數:220
人民幣:RMB 140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以葯動學、藥效學、臨床藥理學的發展歷史、研究特點和未來熱點開篇,之後介紹葯動學(基本公式、分佈、消除與吸收;恆速輸注與多次給葯和非線性動力學特徵)與藥效學(受體結合理論與生物標誌物)基本概念,並結合生理(如吸收和處置器官生理特點)和藥理(如受體理論)知識,機制性闡釋葯動學藥效學基本原理,並針對新技術(如生理葯動學、藥效學模型等)講解相應基礎知識和原理(如內在清除率、時間依賴性葯動學、生物標誌物)。
    本書可作為臨床藥理學研究生教材,也可作為事業與企業單位研究人員學習與應用新理論新技術,拓寬科研思維和培養創新思維的參考書。

作者介紹
編者:劉東陽|責編:周倩//馮楠
    劉東陽,北京大學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北京大學第三醫院藥物臨床試驗機構副主任及機構臨床藥理與定量藥理研究室負責人。兼任中國藥理學會定量藥理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和臨床藥理學專業委員會委員、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中心外聘專家、Biopharmaceutics & Drug Disposition雜誌副主編等。主要從事:ロ特定人群(孕婦、兒童、老年人、肝腎損傷人群和糖尿病患者等)臨床藥理學與定量藥理學研究,包括建立特定人群葯動學-藥效學虛擬人,揭示臨床葯動學-藥效學關鍵環節及其顯著影響參數,建立定量規律,提高臨床精準用藥研究效率;ヮ代謝性疾病、心血管疾病及靶向腫瘤創新葯早期臨床研究與晚期臨床藥理學研究。主持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省部級研究項目,獲得全國創新爭先獎(排名第六),人選全國科技系統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近5年以通訊作者發表SCI文章50余篇。

目錄
緒論  概念、歷史與未來研究熱點
  第一節  葯動學概念與研究歷史
    一、基本概念及房室模型動力學研究歷史
    二、藥物代謝的研究歷史
    三、轉運體的研究歷史
    四、生理葯動學模型的研究歷史
  第二節  藥效學概念與研究歷史
    一、藥效學的基本概念
    二、藥效學的歷史和發展
  第三節  臨床藥理學概念與研究歷史
  第四節  臨床葯動藥效學特點與未來研究熱點
    一、臨床葯動藥效學學科特點
    二、未來研究熱點
第一章  靜脈注射給葯葯動學
  第一節  靜脈注射給葯的處置過程
    一、一般生理過程
    二、分佈
    三、消除
  第二節  單指數處置特徵與動力學概念
    一、血葯濃度時間曲線
    二、觀測性參數
    三、葯動學參數
  第三節  多指數處置特徵與動力學概念
    一、分佈相與消除相
    二、房室模型
    三、拉普拉斯變換的應用
第二章  生物膜與藥物分佈
  第一節  分佈過程
    一、分佈研究意義
    二、生物膜與跨膜轉運
    三、蛋白結合
  第二節  分佈速率
    一、影響組織分佈的主要因素
    二、灌注限速和滲透限速
  第三節  分佈程度
    一、表觀分佈容積
    二、分佈程度的評價方法
    三、分佈與消除的動態過程
  第四節  蛋白結合動力學
    一、蛋白結合動力學
    二、血漿蛋白結合率的測定方法
第三章  藥物消除
  第一節  藥物消除的概述
    一、消除的基本概念
    二、消除的類型和發生部位
    三、藥物代謝
    四、清除率
  第二節  肝消除
    一、肝生理及解剖特徵
    二、肝消除過程

    三、肝清除率
    四、滲透限速性消除
    五、肝轉運體
    六、膽汁排泄與肝腸循環
  第三節  腎消除
    一、腎生理解剖特徵及其主要功能
    二、腎消除過程
    三、腎排泄主要參數及其影響因素
    四、尿葯排泄速率動力學
    五、腎代謝?
  第四節  消除動力學及其影響因素
    一、葯動學參數
    二、消除動力學特徵及其影響因素
    三、代謝?的誘導與抑製作用
  第五節  藥物代謝?的影響因素
    一、內在因素
    二、外在因素
第四章  藥物吸收
  第一節  血管外給葯動力學
    一、血管外給葯動力學過程
    二、血管外給葯中的翻轉(flip-flop)現象
  第二節  口服給葯途徑藥物的吸收
    一、胃腸道的生理解剖學特點
    二、口服給葯的吸收過程與影響因素
  第三節  口服給葯吸收程度的評估與生物藥劑學分類系統
    一、口服給葯吸收的程度
    二、系統前清除的評估
    三、生物藥劑學分類系統及其意義
  第四節  非口服給葯途徑藥物的吸收
    一、注射給葯
    二、肺部吸入給葯
    三、口腔黏膜給葯
    四、眼部給葯
    五、鼻腔給葯
第五章  藥物效應與生物標誌物
  第一節  藥物效應評價
    一、藥物效應變異
    二、受體理論
    三、治療窗與治療指數
    四、藥物暴露量與效應研究方法
  第二節  生物標誌物
    一、生物標誌物定義與分類
    二、生物標誌物開發與驗證
    三、藥效學生物標誌物在藥物開發和治療的作用與應用
    四、安全性生物標誌物在藥物開發和治療的作用與應用
    五、內源性生物標誌物在藥物開發和治療的作用與應用
  第三節  藥效學評估及治療方案優化
    一、臨床治療中的藥效學評估
    二、藥物治療方案優化
第六章  恆速輸注給葯與多次給葯

  第一節  恆速輸注給葯葯動學
    一、藥物濃度與時間關係
    二、輸注停葯后葯動學
    三、快速靜脈注射同時恆速輸注
    四、緩慢分佈特徵
  第二節  多次給葯葯動學
    一、藥物蓄積原理
    二、初始劑量和維持劑量
  第三節  時間依賴性葯動學
    一、藥物誘發時間依賴性葯動學
    二、時辰葯動學
  第四節  多次給葯臨床試驗方案設計與考量
    一、給藥方案設計
    二、藥效學考慮
    三、耐受性
第七章  非線性動力學
  第一節  非線性動力學的定義
  第二節  非線性動力學的機制
    一、吸收
    二、分佈
    三、代謝
    四、排泄
    五、轉運體
  第三節  非線性動力學的判定
  第四節  非線性治療學意義及其對新葯開發的影響
    一、治療學意義
    二、新葯開發的影響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