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明代文人經學與文學思想的關係(精)

  • 作者:吳正嵐|責編:李晨遠
  • 出版社:南京大學
  • ISBN:9787305284755
  • 出版日期:2024/11/01
  • 裝幀:精裝
  • 頁數:215
人民幣:RMB 76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為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明代中後期文人經學與文學思想的關係」成果,作者從焦竑文學思想與蘇軾易學的淵源、焦竑《易筌》對吳澄易學的沿革及其學術史意義、《易經淵旨》與歸有光思想的一致性、唐順之校錄《醫閭先生集》的文學思想史意義等個案出發,將明代中後期文人經學與文學思想的關係納入當時文學思潮革新與漢易學復興的時代背景下進行了深入的探討,由此揭示其中蘊含的思想史意義與學術史意義,將對相關領域的學術研究提供重要參考。

作者介紹
吳正嵐|責編:李晨遠
    吳正嵐,文學博士,南京大學中國思想家研究中心教授,文學院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魏晉南北朝文學、明清文學研究。已出版《六朝江東士族的家學門風》(2003)、《金聖嘆評傳》(2006)、《六朝江東士族文學研究》(2019)、《明清之際文人經學與佛學征實風尚的互動研究》(2023)等著作四部,在《文學評論》《文學遺產》等刊物發表論文四十余篇,其中多篇為《人大複印報刊資料》《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及《中國社會科學文摘》轉載。主持國家社科基金、教育部社科項目多項。先後任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訪問學者、韓國國際交流財團訪問學者、韓國漢陽大學東亞細亞研究所客座研究員、日本東洋大學國際哲學研究中心訪問學者。

目錄
導論
  一、「明代文人經學」的出處和內涵
  二、國內外研究現狀綜述
  三、基本思路和研究方法
  四、創新之處
第一章 明代文人經學與文學思想變革的關係總論
  一、明代學術的弊端與文人經學的興起
  二、明代文人經學的發展過程
  三、明代文人經學諸家之間的傳承關係
  四、明代文人經學著述概況
  五、明代文人經學的經學史意義
  六、明代文人經學與文學思想的邏輯關係
  七、結語
第二章 歸有光的文學思想與歐陽修經學的關係
  一、文章「自得」和「詩者出於情」的文學理論
  二、「以自得之見求聖人之心」的經學思想
  三、歸有光對歐陽修經學的繼承和發展
  四、歸有光的文學理論與經學思想的關係
  五、結語
第三章 論《易經淵旨》與歸有光思想的一致——兼論《易經淵旨》的真偽
  一、《易經淵旨》與歸有光《易圖》觀之一致
  二、《易經淵旨》與歸氏君臣論之一致
  三、《易經淵旨》與《震川先生集》的其他契合之處
  四、結論
第四章 唐順之的「道器不二」論與歐陽修思想的淵源
  一、「即經而心」是唐順之心學的重要特徵
  二、神明與法度合一的文學思想
  三、歐陽修的心性論和文藝論中的道器關係
  四、唐順之的學術和文學思想與歐陽修的淵源
  五、結論
第五章 唐順之校錄《醫閭先生集》的文學思想史意義
  一、唐順之校錄《醫閭先生集》始末考
  二、校錄《醫閭先生集》與汲取白沙思想
  三、白沙之學對唐順之文學思想的影響
  四、結語
第六章 論焦竑的文學思想與東坡易學的淵源
  一、焦竑的反模擬文風與提倡「神」和「情」
  二、焦竑「物相雜曰文」與蘇軾易學思想的關係
  三、焦竑對東坡易學的吸收
  四、東坡「文生於相錯」說與焦竑文學思想的獨特性
  五、餘論
第七章 焦竑《易筌》對吳澄易學的沿革及其學術史意義
  一、焦竑吸收吳澄易學與推崇漢易學
  二、焦竑反駁吳澄易論與重視漢代文獻
  三、結語
第八章 錢謙益之詩文「茁長於學問」與歐陽修經史之學的關係
  一、詩文「茁長於學問」是錢氏文學思想的核心
  二、「學問」的內涵:「經經緯史」與推尊「史中之經」
  三、「經經緯史」與歐陽修經史之學的關係
  四、結語

第九章 「根本六經」與「通釋教」——錢謙益論「經經緯史」與蘇軾文學的取法對象
  一、「經經緯史」:文學取法於經史和子集
  二、「根本六經」與蘇文之有為而作、收斂
  三、「通釋教」與「吾為文如萬斛湧泉」、「不能不為之為工」
  四、矩度與神理合一
  五、蘇軾—宋濂—錢謙益:「經經緯史」說的文學思想史意義
  六、結語
結語
附錄一:明代文人經學著述一覽
附錄二:焦竑《易筌》化用吳澄《易纂言》一覽
參考文獻
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