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微生物遺傳育種學(第2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

  • 作者:編者:諸葛健//李華鍾//諸葛斌|責編:傅四周
  • 出版社:化學工業
  • ISBN:9787122470973
  • 出版日期:2025/03/01
  • 裝幀:平裝
  • 頁數:247
人民幣:RMB 55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微生物遺傳育種學》第一版出版于2009年,入選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被眾多高校用作教材,得到廣大師生的好評。新版基於學科發展前沿,系統論述了工業微生物育種的微生物遺傳學基礎及其應用,涉及育種出發菌株的選擇、各種經典育種方法(如定點突變、誘變育種、代謝調控育種、原生質體育種、基因組重排技術等)、新型育種方法(如基因重組與分子育種)等。新版還根據作者教學經驗和科研實際提出了工業微生物育種幾種主要策略,並包含了實驗部分。
    本書是生物工程、發酵工程、生物製藥、生物化工、生物技術、食品工程和應用微生物學等專業的本科和研究生教材,也可作為相關企業和研究機構研究人員及技術人員有實用價值的參考書。

作者介紹
編者:諸葛健//李華鍾//諸葛斌|責編:傅四周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工業微生物菌種
  第二節  微生物遺傳育種的遺傳學原理
    一、遺傳物質的結構和功能
    二、DNA複製
  第三節  RNA和蛋白質合成
    一、轉錄
    二、翻譯
  第四節  基因表達規則
    一、誘導和阻遏
    二、基因表達的操縱子學說
  第五節  微生物遺傳育種技術簡介
    一、誘變育種
    二、基因重組育種
    三、重組DNA技術
  第六節  微生物菌種選育簡史
    一、工業微生物育種簡史
    二、與工業微生物育種有關的重要發現與成就
    三、合成生物學技術與微生物育種
  思考題
第二章  基因突變及其機制
  第一節  基因突變
    一、基因符號
    二、基因突變的類型
    三、基因突變的規律
  第二節  突變的生成過程
    一、誘變劑接觸DNA分子之前
    二、DNA的損傷
    三、DNA的修復
    四、突變基因的形成
    五、從突變到突變表型
  第三節  自發突變的機制
    一、DNA的複製差錯
    二、DNA分子自發的化學變化
    三、DNA分子的運動
    四、轉座因子的作用
    五、自身代謝產物的誘變作用
    六、背景輻射和環境因素引起的誘變
  第四節  誘變劑及其作用機制
    一、化學誘變劑
    二、物理誘變劑
  思考題
第三章  傳統育種技術及應用
  第一節  誘變育種
    一、概述
    二、誘變育種方案的設計
    三、誘變育種的一般流程
    四、誘變育種需要注意的一些問題
  第二節  營養缺陷型突變菌株的篩選與應用
    一、營養缺陷型及其應用

    二、營養缺陷型突變株的篩選
  第三節  抗反饋調節突變型的篩選及應用
    一、反饋調節和抗反饋調節突變
    二、抗結構類似物突變株的篩選及應用
  第四節  其他突變型的篩選及應用
    一、組成型突變株的篩選
    二、抗降解代謝物阻遏突變株的篩選與應用
    三、細胞膜透性突變株的篩選與應用
    四、次生代謝障礙突變株的篩選與應用
    五、其他抗性突變株的篩選與應用
    六、無泡沫突變株的篩選與應用
  第五節  原生質體育種
    一、原生質體融合育種
    二、原生質體誘變育種
    三、原生質體轉化技術
  第六節  基因組改組技術
    一、基因組改組技術的原理
    二、基因組改組技術的操作流程
    三、基因組改組技術的應用
  第七節  菌種退化及其防止措施
    一、菌種退化及其表現
    二、菌種退化的原因
    三、防止菌種退化的措施
    四、退化菌種的複壯
  思考題
第四章  基因重組與分子育種技術
  第一節  基因重組的方式
    一、轉化
    二、轉導
    三、接合
    四、真菌的有性生殖
  第二節  重組質粒的構建
    一、質粒載體
    二、工具?
    三、重組體的篩選與鑒定
  第三節  基因的表達
    一、目的基因的獲得
    二、原核表達系統
    三、真核表達系統
    四、基因的表達與調控
    五、基因表達性能測定
  第四節  基因編輯育種
    一、基因重組系統
    二、基因編輯技術
    三、基因編輯技術的應用
  第五節  蛋白質分子的改造
    一、非理性設計
    二、蛋白質的定向進化
    三、半理性設計
    四、理性設計

    五、AI輔助的蛋白質改造
  第六節  其他技術在分子育種中的應用
    一、組學技術
    二、高通量篩選技術
    三、合成生物學技術
  思考題
第五章  工業微生物育種幾種主要策略
  第一節  代謝通路優化的常規策略
    一、代謝通量與目標產物
    二、目標產物關鍵代謝基因的強化
    三、副產物代謝基因的刪減
    四、模塊化設計育種策略
    五、代謝通量育種注意點
  第二節  代謝精細調控策略
    一、?促速率平衡與代謝效能
    二、強化?促代謝速率
    三、菌株代謝分子水平動態調控
    四、調控輔因子優化代謝途徑
  第三節  物質跨膜運輸強化策略
    一、轉運和代謝
    二、發酵底物跨膜轉運蛋白
    三、增強菌株跨膜運輸效率
  第四節  強化魯棒性策略
    一、魯棒性(抗逆)與發酵性能
    二、抗逆元件與魯棒性/菌株表型之間的關係
    三、HOG的高糖和滲透壓魯棒性應答
    四、抗逆元件強化菌株魯棒性
  思考題
附錄  微生物遺傳育種實驗
  實驗一  紫外誘變技術及抗藥性突變菌株的篩選
  實驗二  質粒DNA的小量製備及電泳檢測
  實驗三  大腸桿菌的轉化實驗
  實驗四  酵母原生質體融合
  實驗五  鹼性蛋白?在枯草芽孢桿菌中的表達
  實驗六  利用CRISPR/Cas9系統在釀酒酵母中進行基因編輯
參考文獻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