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從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

  • 作者:胡繩|責編:姜佶睿
  • 出版社:萬卷
  • ISBN:9787547065792
  • 出版日期:2025/03/01
  • 裝幀:平裝
  • 頁數:496
人民幣:RMB 59.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由《鴉片戰爭和太平天國農民革命》《半殖民地、半封建統治秩序的形成》《戊戌維新和義和團運動》《資產階級領導的辛亥革命》《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過渡》五編組成,以太平天國、義和團、辛亥革命這三次中國近代史上的革命高潮為中心,系統地敘述了從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時期的中國人民歷次反封建反帝國主義侵略的鬥爭及奮發自強的救國運動,分析和總結了歷次運動失敗的原因及中國的出路、開放與自強等重大問題,清晰地辨明了很多令人困惑的歷史問題,是研究中國近代史的經典名著。

作者介紹
胡繩|責編:姜佶睿
    胡繩(1918—2000)歷史學家,哲學家。江蘇蘇州人。北京大學肄業。1935年9月參加工作。1938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5年至1998年2月任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1985年兼任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副主委。1988年當選為第七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並任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副主委,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副主委。1993年3月當選為第八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長期從事馬克思主義理論宣傳工作,在歷史、哲學、文化思想等方面有深入的研究。著有《帝國主義與中國政治》、《從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和論文集《理性與自由》、《棗下論叢》,編著有《什麼是社會主義,如何建設社會主義?》等。

目錄
緒 論
  第一章  十九世紀四十年代以前的中國
    一、經濟基礎
    二、專制主義的政權
    三、農民革命
  第二章  十九世紀四十年代以前中國和資本主義各國的關係
    一、十六、十七世紀外國侵入者的碰壁
    二、十八世紀中國方面加強防範和限制
    三、英國及其東印度公司
第一編  鴉片戰爭和太平天國農民革命
  第三章  鴉片戰爭
    一、禁止鴉片的問題
    二、林則徐的禁煙和英國侵略者
    三、戰與「撫」
    四、戰敗的原因
    五、三元里的鬥爭
    六、《南京條約》《望廈條約》《黃埔條約》
  第四章  戰爭以後
    一、廣州城的鬥爭
    二、五口通商和買辦階級的產生
    三、「租界」——國中之國
    四、積水深潭中的初步激蕩
  第五章  太平天國的興起
    一、農民革命中的各階級、階層
    二、金田村起義
    三、向南京的進軍
    四、北伐和西征
    五、《天朝田畝制度》
    六、天京城內的大變亂
  第六章  第二次鴉片戰爭
    一、外國侵略者在太平天國初期的態度
    二、在上海和廣州的虛偽的中立
    三、所謂修約問題
    四、英法聯軍佔領廣州和入侵天津
    五、第二次鴉片戰爭中的沙皇俄國
    六、從《天津條約》到《北京條約》
    七、封建統治者把誰看成真正的敵人
  第七章  1856—1861 年的太平天國
    一、長江中下游的爭戰
    二、捻軍及其與太平軍的合作
    三、洪仁玕和他的《資政新篇》
    四、太平天國的蘇杭地區
    五、打著別的旗號的造反
    六、宗教的迷霧和現實的鬥爭
  第八章  國內外反革命勢力的大聯合和太平天國的失敗
    一、強盜成了朋友
    二、上海周圍的戰爭和所謂「常勝軍」的出現
    三、從湘軍到淮軍
    四、知識分子對太平天國的態度
    五、太平天國的內部危機

    六、天京的陷落
第二編  半殖民地、半封建統治秩序的形成
  第九章  在農民大革命失敗以後
    一、社會經濟的嚴重破壞
    二、各少數民族的群眾起義的失敗
    三、外國資本主義經濟掠奪的加緊
    四、封建統治者同外國侵略者的互相勾結
  第十章  封建統治者的「辦洋務」
    一、洋務運動的產生
    二、官辦的軍工企業
    三、官督商辦的企業
    四、後膛槍和鐵甲船
    五、洋務問題上的一種分歧
    六、洋務問題上的又一種分歧
    七、中國無產階級的誕生
  第十一章  反對外國侵略的群眾運動的興起
    一、六十年代的反侵略群眾鬥爭
    二、洋務派對教案的態度和天津教案
    三、從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初年的反侵略群眾鬥爭
  第十二章  帝國主義對中國邊疆的侵略和半殖民地的外交
    一、俄國對中國西北邊疆的侵略
    二、英國對中國西部邊疆的侵略
    三、左宗棠的西征和《伊犁條約》
    四、半殖民地的外交
  第十三章  中法戰爭和中日戰爭
    一、中法戰爭之一:在戰爭爆發之前
    二、中法戰爭之二:從開戰到停戰
    三、中日戰爭之一:被迫應戰
    四、中日戰爭之二:議和與反對議和的輿論
    五、中日戰爭之三:保衛台灣的鬥爭
第三編  戊戌維新和義和團運動
  第十四章  中日甲午戰爭后帝國主義列強對中國的掠奪
    一、沙皇俄國和遼東半島
    二、政治奴役性的貸款
    三、搶奪中國的鐵路
    四、中國面臨被瓜分的危機
    五、所謂「以夷制夷」
  第十五章  第二次革命高潮出現前的國內階級形勢
    一、清朝政府成了外國帝國主義的稅吏
    二、暴風雨的前奏
    三、民族資本主義的初步發展
    四、民族資產階級的上層和下層
  第十六章  資產階級改良主義的維新運動
    一、維新運動及其領導者康有為
    二、維新派的宣傳組織活動
    三、維新派和洋務派的論戰
    四、維新派的向西方學習
    五、庸俗進化論和政治上的改良主義
  第十七章  百日維新及其失敗
    一、維新派的上台

    二、百日維新中的光緒皇帝
    三、一場爭奪權力的鬥爭
    四、政變中的失敗者和勝利者
    五、沒有出場的角色
  第十八章  義和團的勃興
    一、從拳會到義和團
    二、義和團進入北京、天津
    三、慈禧太后的「宣戰」
    四、義和團佔領了北京嗎?
    五、在反侵略戰爭的前線
  第十九章  八國聯軍和義和團的失敗
    一、八國聯軍侵佔北京
    二、「東南互保」和李鴻章議和
    三、一群明火執仗的強盜
    四、帝國主義列強的「門戶開放」政策和《辛丑條約》
    五、義和團的歷史功勛和資產階級對義和團的態度
第四編  資產階級領導的辛亥革命
  第二十章  第三次革命高潮的醞釀
    一、日俄戰爭和帝國主義對中國的經濟侵略
    二、慈禧太后的「變法」
    三、孫中山的早期活動
    四、資產階級的愛國運動
    五、知識界中的革命思潮
    六、知識界中革命組織的產生
  第二十一章  同盟會初期
    一、同盟會的成立和它的綱領
    二、清朝的預備立憲和資產階級立憲派
    三、革命派和立憲派的論戰
    四、1906 年湘贛邊界的起義
    五、1907—1908 年孫中山領導的六次武裝起義
    六、1907—1908 年光復會發動的起義
    七、個人暗殺行動
  第二十二章  辛亥革命的前夕
    一、農民群眾的自發鬥爭撼動了清朝統治的基石
    二、咨議局、資政院和袁世凱
    三、帝國主義列強的所謂「機會均等」「利益均沾」
    四、爭路權的愛國運動
    五、同盟會內部的渙散和它在廣州的兩次起義
    六、從日知會到文學社
  第二十三章  武昌起義和起義后的武昌政權
    一、革命的士兵一夜間的勝利
    二、新政權的成立及其演變
    三、袁世凱成了內外一切反革命勢力的中心人物
    四、武昌的政權落到了反革命的手裡
  第二十四章  革命浪潮中的各省風雲
    一、資產階級革命派的短命政權
    二、資產階級立憲派也不能保持自己的政權
    三、套上革命外衣的軍閥和流氓政客
    四、舊巡撫穿上了新都督的外衣
    五、「不準革命」

    六、交戰與議和
  第二十五章  以孫中山為首的南京政府
    一、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
    二、袁世凱在南北議和中的陰謀
    三、南京政府的腰桿不硬
    四、清皇朝的覆滅和南京政府的結束
    五、對帝國主義的幻想的破滅
第五編  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過渡
  第二十六章  袁世凱的反動統治和反袁世凱的鬥爭
    一、1913年國民黨反袁世凱的失敗
    二、袁世凱獨裁賣國真相的暴露
    三、孫中山的中華革命黨
    四、梁啟超:從擁袁到反袁
    五、袁世凱的覆滅
  第二十七章  五四運動
    一、北洋軍閥的派系分裂和南方的「護法運動」
    二、民族工業曇花一現的繁榮
    三、五四新文化運動
    四、五四群眾愛國運動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