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潛意識的意義--精神分析心理學(下)/外國心理學流派大系

  • 作者:王國芳|責編:李廣軍|總主編:郭本禹
  • 出版社:山東教育
  • ISBN:9787570134502
  • 出版日期:2025/01/01
  • 裝幀:平裝
  • 頁數:388
人民幣:RMB 89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潛意識的意義——精神分析心理學(下)》和同書名的上冊是姊妹篇。上下兩冊分別遵循精神分析學的內部和外部發展邏輯進行架構,因而在內容上既有聯繫,又可相互獨立。下冊共包括八章內容,反映了弗洛伊德之後精神分析運動的外部發展,即精神分析學從外部學科,如醫學、社會學、文化學、人類學、哲學、語言學、神經科學等領域積極汲取養分,而形成的傳統精神分析學與其他學科的結合與整合。整合的結果便是精神分析運動史上的如下流派:精神分析社會文化學派、存在分析學、馬克思主義精神分析學、結構主義精神分析學和神經精神分析學,以及以鬆散的理論傾向而存在的精神分析學的解釋學取向和后現代精神分析學取向。

作者介紹
王國芳|責編:李廣軍|總主編:郭本禹

目錄
總序
導言:精神分析運動的外部發展及其整合
    一、精神分析運動的外部發展
    二、精神分析運動的外部整合
第一章  社會文化學派的產生與繁榮
  第一節  社會文化學派的產生與特點
    一、社會文化學派的產生
    二、社會文化學派的特點
  第二節  霍妮的文化神經症理論
    一、霍妮的生平與著作
    二、基本焦慮論
    三、神經症理論
    四、文化與神經症
    五、神經症的治療
    六、對霍妮理論的評價
  第三節  沙利文的精神病學的人際理論
    一、沙利文的生平與著作
    二、精神病學的人際理論
    三、精神病理論及其治療技術
    四、對沙利文理論的評價
  第四節  卡丁納的文化與人格相互作用理論
    一、卡丁納的生平與思想來源
    二、文化與人格的相互作用理論
    三、對人類學現場研究材料的分析
    四、對弗洛伊德的批判與修正
    五、對卡丁納理論的評價
  第五節  弗洛姆的人本主義精神分析理論
    一、弗洛姆的生平與思想來源
    二、人本主義精神分析理論
    三、心理病理學思想與治療觀
    四、對弗洛姆理論的評價
第二章  精神分析學與馬克思主義的結合
  第一節  弗洛伊德—馬克思主義學派的產生與特點
    一、弗洛伊德—馬克思主義學派的產生
    二、弗洛伊德—馬克思主義學派的特點
  第二節  賴希的性格結構理論
    一、賴希的生平與著作
    二、「弗洛伊德馬克思主義」學說
    三、性格結構理論
    四、性革命理論
    五、對賴希理論的評價
  第三節  弗洛姆的社會改革理論
    一、佔有與存在的價值取向
    二、人本主義的倫理學
    三、未來人的目標:心理健康
    四、健全社會的藍圖
    五、對弗洛姆社會改革理論的評價
  第四節  馬爾庫塞的愛欲解放理論
    一、馬爾庫塞的生平與著作
    二、對精神分析學進行馬克思主義的重釋

    三、愛欲解放論
    四、對馬爾庫塞理論的評價
第三章  存在分析學的建立
  第一節  存在分析學的產生及特點
    一、存在分析學的產生
    二、存在分析學的特點
  第二節  賓斯萬格的存在分析學
    一、賓斯萬格的生平與著作
    二、存在分析觀
    三、心理治療觀
    四、對賓斯萬格理論的評價
  第三節  鮑斯的存在分析學
    一、鮑斯的生平與著作
    二、存在分析觀
    三、心理治療觀
    四、對鮑斯理論的評價
  第四節  弗蘭克爾的意義治療學
    一、弗蘭克爾的生平與著作
    二、意義治療學的理論基礎
    三、意義治療方法
    四、對弗蘭克爾理論的評價
第四章  存在分析學的發展
  第一節  羅洛·梅的存在分析學
    一、羅洛·梅的生平與著作
    二、人的存在分析
    三、存在人格觀
    四、存在焦慮觀
    五、存在治療觀
    六、對羅洛·梅理論的評價
  第二節  萊因的存在精神病學
    一、萊因的生平與著作
    二、精神病的存在分析觀
    三、自我的分裂
    四、對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的研究
    五、心理治療觀
    六、對萊因理論的評價
第五章  結構主義精神分析學的創建
  第一節  結構主義精神分析學的產生與特點
    一、結構主義精神分析學的產生
    二、結構主義精神分析學的特點
  第二節  拉康的結構主義精神分析學
    一、拉康的生平與著作
    二、結構主義精神分析學的理論體系
    三、心理治療觀
    四、對拉康理論的評價
  第三節  拉康理論的后現代特徵及其影響
    一、拉康理論的后現代特徵
    二、拉康理論對其他學科的影響
第六章  精神分析學與解釋學的融合
  第一節  精神分析學的解釋學詮釋

    一、解釋學的發展及其特徵
    二、解釋學的心理學方法論意義
    三、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學的解釋學內涵
  第二節  利科對精神分析學的解讀
    一、利科的生平與著作
    二、主體考古學:利科對精神分析學的解讀
  第三節  哈貝馬斯對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學的反思與批判
    一、哈貝馬斯的生平與著作
    二、哈貝馬斯的「認識與興趣」的理論架構
    三、哈貝馬斯對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學的反思與批判
第七章  后現代精神分析學的演繹
  第一節  精神分析學的后現代意蘊
    一、后現代主義思潮與心理學的后現代轉向
    二、后現代視野中的精神分析學
  第二節  德勒茲和伽塔里的精神分裂分析學
    一、德勒茲和伽塔里的生平與著作
    二、生成論哲學思想
    三、生成的主體
    四、精神分裂分析
    五、對德勒茲和伽塔里理論的評價
  第三節  詹姆遜的后現代精神分析—馬克思主義
    一、后現代文化邏輯與主體性結構
    二、文本闡釋與政治潛意識
  第四節  利奧塔的慾望政治學
    一、后現代狀態
    二、慾望政治學
第八章  神經精神分析學的興起
  第一節  神經精神分析學的產生與特點
    一、神經精神分析學的產生
    二、神經精神分析學的特點
  第二節  神經精神分析學的研究方法
    一、臨床—解剖法
    二、分析—詞表法
    三、多重觀察法
    四、心理藥理法
  第三節  神經精神分析學的主要研究
    一、關於意識與潛意識的研究
    二、關於情緒的研究
    三、關於夢的研究
    四、關於臨床應用的研究
  第四節  對神經精神分析學研究的評價
    一、主要貢獻
    二、主要局限
代結語  精神分析在中國
    一、「五四」運動前後
    二、20世紀80年代中期前後
    三、新世紀初期前後
參考文獻
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