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論美國(美國外交及外交政策史)(精)

  • 作者:(美)羅伯特·佐利克|責編:史磊|譯者:余樂
  • 出版社:中信
  • ISBN:9787521773620
  • 出版日期:2025/03/01
  • 裝幀:精裝
  • 頁數:753
人民幣:RMB 12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論美國》是一部由美國前副國務卿佐利克撰寫的美國外交史,以宏大的歷史視野敘述了從建國時期的本傑明·富蘭克林到21世紀的特朗普,250年來美國與世界的互動。全書將美國外交歷程分為五個主要時期:孤立主義主導的建國初期至19世紀末,成為區域性強國的19世紀末至一戰結束,經濟上領先全球的戰間期,作為超級大國之一的冷戰時期,應對全球化時代新挑戰的后冷戰時期。書中以生動傳神的筆觸描繪了影響美國外交走向、在外交舞台上留下深刻印記的外交家,如傑斐遜、亞當斯、林肯、羅斯福、杜魯門、威爾遜、肯尼迪、尼克鬆、基辛格、里根等,精彩還原了一個個重大外交事件的現場,展現了美國如何在不同歷史階段應對國際挑戰及如何塑造全球秩序。
    作為美國外交的資深局內人,作者帶來了一個了解美國外交政策制定過程和行事方式的可貴視角,他將畢生積累的一手資料和實踐經驗傾注筆端,使政治家的敏銳洞察與學者的深刻思考結合起來。書中梳理了美國外交政策的演變軌跡,總結了美國與世界互動過程中遵循的實用主義精神,並辨析出五個關鍵傳統:對北美的重視,對國際貿易自由的重視,同盟關係的轉變,對公眾和國會支持的依賴,以及對美國承擔著宏大使命的想象。這一底層邏輯仍將是解讀未來美國外交政策的一把鑰匙。

作者介紹
(美)羅伯特·佐利克|責編:史磊|譯者:余樂
    羅伯特·佐利克(Robert B.Zoellick),1953年生,曾先後在美國里根政府、老布希政府和小布希政府內任職,擔任過國務院顧問、副國務卿、白宮辦公廳副主任、美國貿易代表以及常務副國務卿。他以卓越的外交和貿易談判能力而聞名,參與了兩德統一談判、中國加入世貿組織談判、世界貿易組織多哈回合談判等,在其中起到過重要作用。卸任政府職務后,他曾出任世界銀行行長,推動了多項重要改革,致力於減貧和全球發展。佐利克現為哈佛大學貝爾弗科學與國際事務中心的高級研究員。     佐利克是美國政界的「中國通」,任常務副國務卿期間開啟了中美戰略對話機制,並提出視中國為「利益攸關方」的外交新理念。他長期積極推動中美兩國的互動與合作,對中美關係穩定、正常的發展做出了貢獻。

目錄
序言  美國的第一個外交官(1776-1788)
第一部分  美洲新紀元:大陸領土、財政權、中性獨立以及共和黨人聯盟(1789-1897)
  第1章  以經濟和金融構建權力體系:亞歷山大·漢密爾頓
  第2章  一個中立的大陸國家:托馬斯·傑弗遜
  第3章  西半球戰略和美國現實主義:約翰·昆西·亞當斯和亨利·克萊
  第4章  維護聯邦與和平擴張:亞伯拉罕·林肯和威廉·西沃德
第二部分  美國和全球秩序(1898-1920)
  第5章  「門戶開放」與中國問題:海約翰
  第6章  歐亞間的權力平衡:西奧多·羅斯福
  第7章  重塑世界政治的理想與現實:伍德羅·威爾遜
第三部分  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的國際主義者(1921-1944)
  第8章  軍備控制和華盛頓會議:查爾斯·埃文斯·休斯
  第9章  國際法與國際合作:伊萊休·魯特
  第10章  自由貿易體系與和平:科德爾·赫爾
第四部分  美國同盟的新秩序(1945-1988)
  第11章  馬歇爾計劃和北約:同盟體系的構建者們
  第12章  科技創新與國際競爭:范內瓦·布希
  第13章  冷戰中的危機管理:約翰·F.肯尼迪
  第14章  越南政策的失敗與教訓:林登·約翰遜
  第15章  戰略轉型與美國式現實政治:理查德·尼克鬆和亨利·基辛格
  第16章  國家復興與價值觀:羅納德·里根
第五部分  結束與開始(1989-)
  第17章  后冷戰國際體系:喬治·H.W.布希
  第18章  美國外交的五個傳統
後記  從傳統到今天
鳴謝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