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以樂為美(中國當代民歌審美)

  • 作者:易寧艷|責編:熊磊麗
  • 出版社:同濟大學
  • ISBN:9787576512786
  • 出版日期:2025/02/01
  • 裝幀:平裝
  • 頁數:248
人民幣:RMB 52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立足中國當代民歌的發展現狀,探索了其審美過程、審美特徵以及審美效果,創新性地提出將「音樂形象」作為音樂審美的重要形式,並從「同構聯覺」「幻想力」「視覺化」等音樂審美心理特徵切入探索了音樂審美的心理機制,從情感聯動、主體經驗觀照與藝術形象生成的音樂審美過程論證了音樂形象與音樂審美的關係。同時,從符號學的「能指」與「所指」的關係出發,探究了民歌審美形象的構建維度與構成要素。

作者介紹
易寧艷|責編:熊磊麗
    易寧艷,博士,女高音歌唱家,同濟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聲樂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美國北卡大學教堂山分校訪問學者,上海市「浦江人才」,上海音樂家協會會員,聲樂專業委員會委員,上海音樂學院音樂教育學士、民族聲樂表演碩士,同濟大學哲學博士。     曾赴美國、德國、義大利、芬蘭及韓國等地講學交流,于海內外舉辦多場獨唱音樂會。2012年獲國家留學基金委資助公派赴美國留學,並成功舉辦個人獨唱暨教學展演音樂會,得到美國報紙、教育部《神州學人》等雜誌相繼報道。曾獲2019年「第十一屆新加坡中國聲樂國際比賽」民族組金獎,上海市教育系統「和諧之聲」歌詠大賽金獎。出版個人專輯、中英文專著《中國民間歌曲》,獲批數項省部級課題項目、發表數篇CSSCl論文。主講的全英文課程獲評教育部來華留學英語授課品牌課程、上海市高校示範性全英語課程、同濟大學教學成果特等獎。

目錄
序言
緒論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現狀與文獻綜述
  三、研究目標與問題
  四、研究方法與思路
第一章  民歌的發展與演變
  一、傳統民歌概述
    (一)民歌的淵源與發展
    (二)傳統民歌類型
    (三)民歌的社會屬性特徵及功能
  二、當代民歌的興起
    (一)當代民歌崛起背景
    (二)當代民歌發展階段與特徵
    (三)當代民歌創作類型
  三、當代民歌與傳統民歌的關係
    (一)傳統民歌是當代民歌的創新來源
    (二)當代民歌實現傳統民歌的時代蛻變
第二章  當代民歌的音樂審美機制與過程
  一、音樂美學內涵釋義
    (一)音樂美學的範式演變
    (二)音樂美學核心理念:「自律與他律」
    (三)音樂美學內涵定義
  二、民歌音樂審美的心理機制
    (一)音樂審美的生理機制:「同構聯覺」
    (二)音樂審美的情感機能:「幻想力」
    (三)音樂審美的內在條件:「視覺化」
  三、民歌音樂審美的進階過程
    (一)階段一:內在情感聯動
    (二)階段二:主體經驗觀照
    (三)階段三:音樂形象形成
  四、民歌音樂形象構建
    (一)作為符號的音樂
    (二)音樂形象的構建維度:「能指與所指」
第三章  當代民歌歌詞意象與審美形象
  一、意象與審美活動的關係
    (一)意象與審美的關係:美即意象
    (二)意象是審美視覺化的內在要求
    (三)意象是審美情感的物化
  二、歌詞意象與音樂形象構建
    (一)音樂意象的美學內涵
    (二)音樂形象的構建形式
    (三)歌詞意象對音樂形象的構建路徑
  三、當代民歌意象分類
    (一)審美意象分類依據
    (二)當代民歌歌詞意象類型劃分
  四、當代民歌意象特徵
    (一)意象屬性與審美特徵
    (二)意象組合方式與審美特徵
    (三)意象感知方式與審美特徵

第四章  當代民歌聲樂曲調特徵與審美塑造
  一、聲樂曲調與音樂審美
    (一)聲樂曲調啟動審美形象
    (二)聲樂曲調類比審美感知
    (三)聲樂曲調充盈審美意象
  二、當代民歌聲樂曲調特徵
    (一)當代民歌聲樂創作特徵
    (二)當代民歌演唱特徵
    (三)當代民歌曲調特徵
  三、當代民歌聲樂曲調與審美效果
    (一)當代民歌唱法與審美形象效果
    (二)當代民歌曲調與審美形象效果
    (三)當代民歌改編與審美形象效果
第五章  當代民歌主體經驗敘事主題與審美效果
  一、主體經驗與音樂審美過程
    (一)審美是主體經驗的一次完形
    (二)審美是自我意義的積極再造
    (三)審美是主體參與的情感敘事
  二、音樂敘事與敘事主題類型劃分
    (一)音樂敘事與審美形象塑造
    (二)民歌敘事單元:情節原型
    (三)民歌敘事主題:樂思主題
  三、當代民歌敘事主題類型
    (一)個體經驗型民歌敘事
    (二)地域經驗型民歌敘事
    (三)集體經驗型民歌敘事
  四、當代民歌敘事與審美效果
    (一)審美集體性
    (二)審美歷史性
    (三)審美功用性
結語
參考文獻
附錄
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