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天津地區民間舞蹈探究(2)/中國舞蹈學科理論體系叢書

  • 作者:王鴻昀|責編:李蘇幸|總主編:鄧佑玲//高度
  • 出版社:中央民族大學
  • ISBN:9787566021199
  • 出版日期:2023/02/01
  • 裝幀:平裝
  • 頁數:300
人民幣:RMB 7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從曹莊子同利文武高蹺、葛沽青雲高蹺、王秦庄同議高蹺、葛沽長樂老高蹺、東于庄同樂花鼓、雙傘陣圖秧歌、高王院蓮花落等最具天津代表性舞種的口述史與文獻資料入手,深化舞蹈本體的研究,進行舞種分述,完成其歷史脈絡、風格形態等的梳理與探究,完善天津民間舞蹈學科理論體系,助力「中國民族舞蹈學科理論體系」的建設。

作者介紹
王鴻昀|責編:李蘇幸|總主編:鄧佑玲//高度
    王鴻昀,教授,碩士生導師,天津音樂學院舞蹈系原系主任,學術委員會委員,北京舞蹈學院「民族舞蹈文化研究基地」特聘研究員。現任廣東工商職業技術大學音樂舞蹈學院院長,天津傳媒學院客座教授,蒙古國藝術大學客座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中國舞蹈家協會會員,中國音樂評論學會會員,北京舞蹈學院「中國民族民間舞蹈研究基地特聘研究員」。天津市人民政府學科委員會委員,天津市人民政府專業委員會委員,天津市民間藝術協會常務副會長、舞蹈委員會主任,天津市舞蹈家協會理事,國家一流本科專業(編導)學術帶頭人,天津市一流本科課程主持人,天津市一流本科專業(表演)學術帶頭人,天津市優秀文化傳承基地負責人。

目錄
引  言
第一章  曹莊子同利文武高蹺
  一、舞種簡介
  二、歷史沿革
    (一)探本溯源
    (二)發展脈絡
  三、發展現狀
    (一)傳承現狀
    (二)存在問題
  四、藝術形態
    (一)林林總總的角色形象
    (二)技高藝美的招牌動作
    (三)頓挫抑揚的鼓樂配合
    (四)變化有方的隊形路線
    (五)相得益彰的服裝道具
第二章  海下葛沽青雲高蹺
  一、舞種簡介
  二、歷史沿革
    (一)探本溯源
    (二)發展脈絡
  三、發展現狀
    (一)傳承現狀
    (二)存在問題
  四、藝術形態
    (一)各有所長的人物角色
    (二)目不暇接的表演形式
    (三)特徵鮮明的動作形態
    (四)鑼鼓齊鳴的伴奏音樂
第三章  小站撓秧號子
  一、舞種簡介
  二、歷史沿革
    (一)探本溯源
    (二)發展脈絡
  三、發展現狀
    (一)傳承現狀
    (二)存在問題
  四、藝術形態
    (一)返璞還淳的舞蹈動作
    (二)整齊劃一的隊形調度
    (三)一唱眾合的號子唱調
第四章  王秦庄同議高蹺
  一、舞種簡介
  二、歷史沿革
    (一)探本溯源
    (二)發展脈絡
  三、發展現狀
    (一)傳承現狀
    (二)存在問題
  四、藝術形態
    (一)形形色色的人物角色

    (二)生動幽默的逗對錶演
    (三)以武為主的動作造型
    (四)花樣繁多的隊形變換
    (五)津都風韻的音樂唱詞
第五章  葛沽長樂老高蹺
  一、舞種簡介
  二、歷史沿革
    (一)探本溯源
    (二)發展脈絡
  三、發展現狀
    (一)傳承現狀
    (二)存在問題
  四、藝術形態
    (一)惟妙惟肖的角色扮相
    (二)不拘一格的表演形式
    (三)運斤成風的動作形態
    (四)紛繁盛大的隊形走勢
    (五)樸實拙然的唱詞唱曲
第六章  東于庄同樂花鼓
  一、舞種簡介
  二、歷史沿革
    (一)探本溯源
    (二)發展脈絡
  三、發展現狀
    (一)傳承現狀
    (二)存在問題
  四、藝術形態
    (一)斗色爭妍的角色扮相
    (二)鼓樂喧天的出會儀式
    (三)輕歌曼舞的表演形式
    (四)剛柔並存的動作形態
    (五)滑柔淡雅的藝術特徵
    (六)凸顯角色的道具運用
    (七)變化尤多的隊形調度
    (八)鏗鏘有力的伴奏音樂
第七章  雙傘陣圖秧歌
  一、舞種簡介
  二、歷史沿革
    (一)探本溯源
    (二)發展脈絡
  三、發展現狀
    (一)傳承現狀
    (二)存在問題
  四、藝術形態
    (一)林總紛繁的人物角色
    (二)各顯神通的動作形態
    (三)屈直抖顫的動律特徵
    (四)獨樹一幟的道具運用
    (五)十八陣圖的隊形變化
    (六)金鼓喧闐的伴奏音樂

第八章  海下同善文武高蹺
  一、舞種簡介
  二、歷史沿革
    (一)探本溯源
    (二)發展脈絡
  三、發展現狀
    (一)傳承現狀
    (二)存在問題
  四、藝術形態
    (一)彼唱此和的人物角色
    (二)逗樂生趣的表演形式
    (三)技藝巧妙的動作形態
    (四)扭脆逗躍的藝術特徵
    (五)靈活多變的隊形變化
第九章  高王院蓮花落
  一、舞種簡介
  二、歷史沿革
    (一)探本溯源
    (二)歷史發展
  三、發展現狀
    (一)傳承現狀
    (二)存在問題
  四、藝術形態
    (一)絢麗瑰異的角色扮相
    (二)獨具一格的動作形態
    (三)各盡其能的四種道具
    (四)下里巴人的音樂唱詞
第十章  王莊村順和高蹺
  一、舞種簡介
  二、歷史沿革
    (一)探本溯源
    (二)發展脈絡
  三、發展現狀
    (一)傳承現狀
    (二)存在問題
  四、藝術形態
    (一)華麗秀美的人物角色
    (二)技藝純熟的舞蹈動作
    (三)韻味十足的音樂唱詞
第十一章  宜興埠永長高蹺
  一、舞種簡介
  二、歷史沿革
    (一)探本溯源
    (二)發展脈絡
  三、發展現狀
    (一)傳承現狀
    (二)存在問題
  四、藝術形態
    (一)相映成趣的人物角色
    (二)引人入勝的表演形式

    (三)千姿百態的動作形態
    (四)化繁為簡的隊形調度
    (五)精緻玲瓏的服飾道具
參考文獻
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