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中西醫結合兒科學(供中西醫臨床醫學專業用第3版全國高等中醫藥教育教材)

  • 作者:編者:吳力群|責編:劉穎//張科
  • 出版社:人民衛生
  • ISBN:9787117373616
  • 出版日期:2025/02/01
  • 裝幀:平裝
  • 頁數:388
人民幣:RMB 8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教材分總論、各論兩部分,共20章。總論有5章,內容包括中醫兒科學基礎、西醫兒科學基礎、中西醫結合兒科學發展概要、兒科思政教育概要、兒科人文關懷與醫患溝通。各論有15章,介紹了兒科病癥的診治,病種涉及新生兒疾病、呼吸系統疾病、心血管系統疾病、消化系統疾病、泌尿系統疾病、造血系統疾病、神經系統疾病、小兒常見心理障礙、內分泌系統疾病、變態反應性疾病及風濕性疾病、營養障礙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寄生蟲病、危急重症、其他病癥,共60余種。為堅定信念,在實踐中更好地推進兒童健康服務,本教材根據時代及學科發展增加了「兒科思政教育概要」章節,同時增加了「腺樣體肥大」「慢性咳嗽」「矮小症」「呼吸衰竭」等兒科臨床常見病的診治介紹。根據相關最新的指南和進展,更新了病名、診斷標準、治療方案等,如「注意缺陷與多動障礙」更新為「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免疫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更新為「原發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症」。全書涵蓋了中西醫結合兒科的基本知識點和中西醫結合執業醫師資格考試的兒科部分內容。書中多採用表格、病因病機示意圖等,直觀性更強;設有知識鏈接、知識拓展等內容和重要疾病的經典醫案分析,以便學生理解;設有數字課程,包括教學幻燈片、某些典型病例圖片、複習思考題等,擴展、延伸並豐富了學習內容。附錄附有兒科血液一般檢測正常值,計劃免疫程序,常見急性傳染病的潛伏期、隔離期和檢疫期;並在書末附有英漢醫學名詞對照與索引,方劑彙編。

作者介紹
編者:吳力群|責編:劉穎//張科

目錄
總論
  第一章  中醫兒科學基礎
    第一節  中醫兒科學發展簡史
    一  遠古至南北朝的萌芽期
    二  隋代至宋代的形成期
    三  元代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的發展期
    四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的新時期
    第二節  小兒生理病理特點
    一  小兒生理特點
    二  小兒病理特點
    第三節  中醫兒科診法概要
    一  望診
    二  聞診
    三  問診
    四  切診
    第四節  中醫兒科辨證概要
    一  八綱辨證
    二  臟腑辨證
    三  衛氣營血辨證
    第五節  中醫兒科治法概要
    一  治法特點
    二  內治治法
    三  藥物外治
    四  其他治法
  第二章  西醫兒科學基礎
    第一節  兒科學的範圍和任務
    第二節  小兒年齡分期
    第三節  小兒生長發育
    一  小兒生長發育規律
    二  體格生長發育常用指標及規律
    三  小兒感覺、運動和語言發育
    第四節  小兒營養與保健
    一  營養基礎
    二  母乳餵養
    三  人工餵養
    四  輔助食品的添加原則
    五  各年齡期保健要點和計劃免疫
    第五節  小兒體液平衡及液體療法
    一  小兒體液平衡的特點
    二  水電解質和酸鹼平衡紊亂
    三  液體療法
    四  液體療法常用的溶液
  第三章  中西醫結合兒科學發展概要
    第一節  中西醫結合兒科學發展簡史
    第二節  中西醫結合兒科學現狀
    第三節  中西醫結合兒科病曆書寫格式要求和體格檢查特點
    一  中西醫結合兒科病歷
    二  中西醫結合兒科體格檢查特點
  第四章  兒科思政教育概要
    第一節  促進兒童健康,引領民族未來

    第二節  中醫兒科學中的文化自信
    一  中醫文化的核心內容
    二  歷代中醫兒科名家的文化精髓
    三  新時代堅定中醫藥的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
  第五章  兒科人文關懷與醫患溝通
    第一節  兒科人文關懷的基本內容及重要性
    一  兒科人文關懷的基本內容
    二  兒科人文關懷的重要性
    第二節  兒科醫患溝通的重要性和方式
    一  兒科醫患溝通的重要性
    二  兒科醫患溝通的方式
各論
  第六章  新生兒疾病
    第一節  新生兒分類、特點及護理
    一  新生兒分類
    二  正常足月兒與早產兒的特點
    三  足月兒及早產兒護理
    第二節  新生兒黃疸
    一  病因病理
    二  主要臨床表現
    三  輔助檢查
    四  診斷及鑒別診斷
    五  臨床治療
    六  預防與康復
    第三節  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
    一  病因病理
    二  主要臨床表現
    三  輔助檢查
    四  診斷及鑒別診斷
    五  臨床治療
    六  預防與康復
  第七章  呼吸系統疾病
    第一節  小兒呼吸系統解剖、生理病理特點
    一  解剖特點
    二  生理病理特點
    三  呼吸道免疫特點
    第二節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一  病因病理
    二  主要臨床表現
    三  輔助檢查
    四  診斷及鑒別診斷
    五  臨床治療
    六  預防與康復
    第三節  急性扁桃體炎
    一  病因病理
    二  主要臨床表現
    三  輔助檢查
    四  診斷及鑒別診斷
    五  臨床治療
    六  預防與康復

    二  主要臨床表現
    三  診斷
    四  臨床治療
    第三節  驚厥
    一  病因病理
    二  主要臨床表現
    三  輔助檢查
    四  診斷及鑒別診斷
    五  臨床治療
    六  預防與康復
    第四節  急性呼吸衰竭
    一  病因病理
    二  主要臨床表現
    三  輔助檢查
    四  診斷
    五  臨床治療
    六  預防與康復
  第二十章  其他病癥
    第一節  反覆呼吸道感染
    一  病因病理
    二  主要臨床表現
    三  輔助檢查
    四  診斷
    五  臨床治療
    六  預防與康復
    第二節  厭食
    一  病因病理
    二  主要臨床表現
    三  輔助檢查
    四  診斷及鑒別診斷
    五  臨床治療
    六  預防與康復
    第三節  積滯
    一  病因病理
    二  主要臨床表現
    三  診斷及鑒別診斷
    四  臨床治療
    五  預防與康復
    第四節  嘔吐
    一  病因病理
    二  主要臨床表現
    三  輔助檢查
    四  診斷及鑒別診斷
    五  臨床治療
    六  預防與康復
    第五節  便秘
    一  病因病理
    二  主要臨床表現
    三  輔助檢查
    四  診斷及鑒別診斷

    五  臨床治療
    六  預防與康復
    第六節  腹痛
    一  病因病理
    二  主要臨床表現
    三  輔助檢查
    四  診斷及鑒別診斷
    五  臨床治療
    六  預防與康復
    第七節  遺尿
    一  病因病理
    二  主要臨床表現
    三  輔助檢查
    四  診斷及鑒別診斷
    五  臨床治療
    六  預防與康復
附錄
  附錄一  兒科血液一般檢測正常值
  附錄二  計劃免疫程序
  附錄三  常見急性傳染病的潛伏期、隔離期和檢疫期
英漢醫學名詞對照
方劑彙編
主要參考書目

    第四節  腺樣體肥大
    一  病因病理
    二  主要臨床表現
    三  輔助檢查
    四  診斷及鑒別診斷
    五  臨床治療
    六  預防與康復
    第五節  急性支氣管炎
    一  病因病理
    二  主要臨床表現
    三  輔助檢查
    四  診斷及鑒別診斷
    五  臨床治療
    六  預防與康復
    第六節  肺炎
    一  病因病理
    二  主要臨床表現
    三  輔助檢查
    四  診斷及鑒別診斷
    五  臨床治療
    六  預防與康復
    第七節  慢性咳嗽
    一  病因病理
    二  主要臨床表現
    三  輔助檢查
    四  診斷及鑒別診斷
    五  臨床治療
    六  預防與康復
  第八章  心血管系統疾病
    第一節  小兒心血管系統生理病理特點
    一  小兒心血管系統的生理特點
    二  正常胎兒的血液循環
    三  出生后胎兒血液循環的改變
    四  心血管先天畸形的形成
    五  兒童其他心血管疾病
    第二節  先天性心臟病
    一  病因病理
    二  主要臨床表現
    三  輔助檢查
    四  診斷及鑒別診斷
    五  臨床治療
    六  預防與康復
    第三節  病毒性心肌炎
    一  病因病理
    二  主要臨床表現
    三  輔助檢查
    四  診斷及鑒別診斷
    五  臨床治療
    六  預防與康復
    第四節  心律失常

    一  病因病理
    二  主要臨床表現
    三  輔助檢查
    四  診斷及鑒別診斷
    五  臨床治療
    六  預防與康復
    第五節  充血性心力衰竭
    一  病因病理
    二  主要臨床表現
    三  輔助檢查
    四  診斷及鑒別診斷
    五  臨床治療
    六  預防與康復
  第九章  消化系統疾病
    第一節  小兒消化系統生理病理特點
    第二節  口炎
    鵝口瘡
    一  病因病理
    二  主要臨床表現
    三  輔助檢查
    四  診斷及鑒別診斷
    五  臨床治療
    六  預防與康復
    皰疹性口炎
    一  病因病理
    二  主要臨床表現
    三  輔助檢查
    四  診斷及鑒別診斷
    五  臨床治療
    六  預防與康復
    第三節  胃炎
    一  病因病理
    二  主要臨床表現
    三  輔助檢查
    四  診斷及鑒別診斷
    五  臨床治療
    六  預防與康復
    第四節  腹瀉病
    一  病因病理
    二  主要臨床表現
    三  輔助檢查
    四  診斷及鑒別診斷
    五  臨床治療
    六  預防與康復
  第十章  泌尿系統疾病
    第一節  小兒泌尿系統解剖生理特點
    一  解剖特點
    二  生理特點
    第二節  尿路感染
    一  病因病理

    二  主要臨床表現
    三  輔助檢查
    四  診斷及鑒別診斷
    五  臨床治療
    六  預防與康復
    第三節  急性腎小球腎炎
    一  病因病理
    二  主要臨床表現
    三  輔助檢查
    四  診斷及鑒別診斷
    五  臨床治療
    六  預防與康復
    第四節  腎病綜合征
    一  病因病理
    二  主要臨床表現
    三  輔助檢查
    四  診斷及鑒別診斷
    五  臨床治療
    六  預防與康復
    第五節  單純性血尿
    一  病因病理
    二  主要臨床表現
    三  輔助檢查
    四  診斷及鑒別診斷
    五  臨床治療
    六  預防與康復
  第十一章  造血系統疾病
    第一節  小兒造血及血象特點
    一  小兒造血特點
    二  小兒血象特點
    三  中醫學對血的功能及生成的認識
    第二節  小兒貧血總論
    一  貧血的分類
    二  主要臨床表現
    三  診斷
    第三節  營養性缺鐵性貧血
    一  病因病理
    二  主要臨床表現
    三  輔助檢查
    四  診斷及鑒別診斷
    五  臨床治療
    六  預防與康復
    第四節  原發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症
    一  病因病理
    二  主要臨床表現
    三  輔助檢查
    四  診斷及鑒別診斷
    五  臨床治療
    六  預防與康復
  第十二章  神經系統疾病

    第一節  小兒神經系統生理病理特點
    一  小兒神經系統解剖生理病理特點
    二  正常小兒的暫時性生理反射
    第二節  癲癇
    一  病因病理
    二  主要臨床表現
    三  輔助檢查
    四  診斷及鑒別診斷
    五  臨床治療
    六  預防與康復
    第三節  吉蘭-巴雷綜合征
    一  病因病理
    二  主要臨床表現
    三  輔助檢查
    四  診斷及鑒別診斷
    五  臨床治療
    六  預防與康復
    第四節  腦性癱瘓
    一  病因病理
    二  主要臨床表現
    三  輔助檢查
    四  診斷及鑒別診斷
    五  臨床治療
    六  預防與康復
  第十三章  小兒常見心理障礙
    第一節  注意缺陷多動障礙
    一  病因病理
    二  主要臨床表現
    三  輔助檢查
    四  診斷及鑒別診斷
    五  臨床治療
    六  預防與康復
    第二節  抽動障礙
    一  病因病理
    二  主要臨床表現
    三  輔助檢查
    四  診斷及鑒別診斷
    五  臨床治療
    六  預防與康復
  第十四章  內分泌系統疾病
    第一節  小兒內分泌系統生理病理特點
    第二節  兒童期糖尿病
    一  病因病理
    二  主要臨床表現
    三  輔助檢查
    四  診斷及鑒別診斷
    五  臨床治療
    六  預防與康復
    第三節  性早熟
    一  病因病理

    二  主要臨床表現
    三  輔助檢查
    四  診斷及鑒別診斷
    五  臨床治療
    六  預防與康復
    第四節  矮小症
    一  病因病理
    二  主要臨床表現
    三  輔助檢查
    四  診斷及鑒別診斷
    五  臨床治療
  第十五章  變態反應性疾病及風濕性疾病
    第一節  變應性鼻炎
    一  病因病理
    二  主要臨床表現
    三  輔助檢查
    四  診斷及鑒別診斷
    五  臨床治療
    六  預防與康復
    第二節  支氣管哮喘
    一  病因病理
    二  主要臨床表現
    三  輔助檢查
    四  診斷及鑒別診斷
    五  臨床治療
    六  預防與康復
    第三節  過敏性紫癜
    一  病因病理
    二  主要臨床表現
    三  輔助檢查
    四  診斷及鑒別診斷
    五  臨床治療
    六  預防與康復
    第四節  風濕熱
    一  病因病理
    二  主要臨床表現
    三  輔助檢查
    四  診斷及鑒別診斷
    五  臨床治療
    六  預防與康復
    第五節  幼年特發性關節炎
    一  病因病理
    二  主要臨床表現
    三  輔助檢查
    四  診斷及鑒別診斷
    五  臨床治療
    六  預防與康復
    第六節  皮膚黏膜淋巴結綜合征
    一  病因病理
    二  主要臨床表現

    三  輔助檢查
    四  診斷及鑒別診斷
    五  臨床治療
    六  預防與康復
  第十六章  營養障礙性疾病
    第一節  營養性維生素 D 缺乏
    維生素 D 缺乏性佝僂病
    一  病因病理
    二  主要臨床表現
    三  輔助檢查
    四  診斷及鑒別診斷
    五  臨床治療
    六  預防與康復
    維生素 D 缺乏性手足搐搦症
    一  病因病理
    二  主要臨床表現
    三  輔助檢查
    四  診斷及鑒別診斷
    五  臨床治療
    六  預防與康復
    第二節  蛋白質?能量營養不良
    一  病因病理
    二  主要臨床表現
    三  輔助檢查
    四  診斷及鑒別診斷
    五  臨床治療
    六  預防與康復
    第三節  單純性肥胖
    一  病因病理
    二  主要臨床表現
    三  輔助檢查
    四  診斷及鑒別診斷
    五  臨床治療
    六  預防與康復
  第十七章  感染性疾病
    第一節  麻疹
    一  病因病理
    二  主要臨床表現
    三  輔助檢查
    四  診斷及鑒別診斷
    五  臨床治療
    六  預防與康復
    第二節  幼兒急疹
    一  病因病理
    二  主要臨床表現
    三  輔助檢查
    四  診斷及鑒別診斷
    五  臨床治療
    六  預防與康復
    第三節  風疹

    一  病因病理
    二  主要臨床表現
    三  輔助檢查
    四  診斷及鑒別診斷
    五  臨床治療
    六  預防與康復
    第四節  水痘
    一  病因病理
    二  主要臨床表現
    三  輔助檢查
    四  診斷及鑒別診斷
    五  臨床治療
    六  預防與康復
    第五節  猩紅熱
    一  病因病理
    二  主要臨床表現
    三  輔助檢查
    四  診斷及鑒別診斷
    五  臨床治療
    六  預防與康復
    第六節  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
    一  病因病理
    二  主要臨床表現
    三  輔助檢查
    四  診斷及鑒別診斷
    五  臨床治療
    六  預防與康復
    第七節  手足口病
    一  病因病理
    二  主要臨床表現
    三  輔助檢查
    四  診斷及鑒別診斷
    五  臨床治療
    六  預防與康復
    第八節  流行性腮腺炎
    一  病因病理
    二  主要臨床表現
    三  輔助檢查
    四  診斷及鑒別診斷
    五  臨床治療
    六  預防與康復
    第九節  中毒型細菌性痢疾
    一  病因病理
    二  主要臨床表現
    三  輔助檢查
    四  診斷及鑒別診斷
    五  臨床治療
    六  預防與康復
    第十節  病毒性腦炎
    一  病因病理

    二  主要臨床表現
    三  輔助檢查
    四  診斷及鑒別診斷
    五  臨床治療
    六  預防與康復
    第十一節  化膿性腦膜炎
    一  病因病理
    二  主要臨床表現
    三  輔助檢查
    四  診斷及鑒別診斷
    五  臨床治療
    六  預防與康復
    第十二節  百日咳
    一  病因病理
    二  主要臨床表現
    三  輔助檢查
    四  診斷及鑒別診斷
    五  臨床治療
    六  預防與康復
  第十八章  寄生蟲病
    第一節  蛔蟲病
    一  病因病理
    二  主要臨床表現
    三  輔助檢查
    四  診斷及鑒別診斷
    五  臨床治療
    六  預防與康復
    第二節  蟯蟲病
    一  病因病理
    二  主要臨床表現
    三  輔助檢查
    四  診斷及鑒別診斷
    五  臨床治療
    六  預防與康復
    第三節  絛蟲病
    一  病因病理
    二  主要臨床表現
    三  輔助檢查
    四  診斷及鑒別診斷
    五  臨床治療
    六  預防與康復
  第十九章  危急重症
    第一節  心搏呼吸驟停與心肺復甦術
    一  病因病理
    二  主要臨床表現
    三  診斷
    四  心肺復甦方法
    五  復甦后的處理
    第二節  膿毒性休克
    一  病因病理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