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孔孟以後的孔孟(找尋真實的孔子和孟子)

  • 作者:潘銘基|責編:夏明亮
  • 出版社:團結
  • ISBN:9787523412527
  • 出版日期:2024/12/01
  • 裝幀:平裝
  • 頁數:357
人民幣:RMB 5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孔孟以後的孔孟》通過深入探討漢代和六朝時期不同典籍對孔孟及其弟子的詮釋,揭示了孔孟思想在後世的演變與重構。作者以嚴謹的學術態度,結合生動的實例,展示了孔孟思想在現代社會中的活力和影響力,使讀者能夠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孔孟思想的魅力。

作者介紹
潘銘基|責編:夏明亮
    潘銘基,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副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文化研究所劉殿爵中國古籍研究中心名譽副研究員、伍宜孫書院副輔導長。發表論文五十余篇。著有《賈誼(新書)論稿》(2010)、《孔子的生活智慧》(2011)、《顏師古經史註釋論叢》(2016)、《孟子的人生智慧》(2017)等。獲香港研究資助局優配研究金撥款,主持「顏師古經學考」(2014)、「清代避諱學研究」(2017)等研究計劃。學術興趣在儒家文獻、唐代經學、歷代避諱等。

目錄
第一章  漢人眼中的孔子和孟子
  第一節  司馬遷《史記》的孔子生平
    1.《論語》所載孔子生平事跡
    2.《史記·孔子世家》與孔子生平
    3.司馬遷為孔子立傳之原委
  第二節  《論語》作為班固《漢書·古今人表》品評人物的標準
    1.班固與儒家經學
    2.《漢書》引用《論語》之概況
    3.《漢書·古今人表》以《論語》為評第人物之標準
  第三節  漢人對孟子思想的呈現——孟母故事與孟子學說
    1.漢代之孟母故事
    2.孟子學說與孟母故事
  第四節  小結
第二章  外來文化帶來的衝擊——六朝的孔子及其弟子
  第一節  佛教典籍里的孔子及弟子
    1.孔門十哲之重要
    2.早期佛教在中國之傳播
    3.佛教典籍中的孔子——借孔子以弘揚佛法
    4.儒家不如佛家?——孔門弟子與六朝佛典
  第二節  志怪小說里的孔門弟子
    1.漢代讖緯里之孔門弟子
    2.六朝志怪小說里之孔門弟子
  第三節  其他文獻里的孔門師徒
    1.以孔門四科連言孔門弟子
    2.仁德與壽考並不兩存
    3.據《論語》所載事跡以說理
  第四節  小結
第三章  週遊列國的啟示
  第一節  或仕或止的孔孟之道
    1.孔子對君主的要求
    2.孔子的或仕或隱
    3.孟子對君主的態度
    4.乃所願則學孔子也
  第二節  孟子的抉擇
    1.孟子的週遊列國
    2.孟子所見諸侯及其離去
    3.孟子的抉擇與勇氣
  第三節  孟子的迂闊
    1.宋代的知音
    2.戰國時代的諸子
    3.因了解而分開——孟子與齊宣王
    4.枉尺直尋與堅持原則
    5.迂闊的時代意義
第四章  孔孟之道新詮
  第一節  何者可以為仁?——巧言令色與剛毅木訥
    1.巧言令色,鮮矣仁
    2.剛、毅、木、訥近仁
    3.為仁的難度
  第二節  孟子的反權貴特質——五四運動打孔不打孟
    1.為何要打孔家店?

    2.打孔家店的本質
    3.孔子和孟子對抗權貴的態度
    4.孔孟並稱而孟屬附庸
    5.孟子的本質
  第三節  孔門教學與孔門弟子的特別學習需要
    1.弟子的年齡差異
    2.因材施教
    3.弟子的特殊學習需要
附錄一:《孟子的抉擇仁者無所懼》講座實錄
附錄二:《二十一世紀重讀孔孟》講座實錄
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