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核反應堆熱工水力/核能與核技術經典教材系列

  • 作者:編者:顧漢洋//叢騰龍//劉莉//劉茂龍|責編:聞竹
  • 出版社:上海交大
  • ISBN:9787313316530
  • 出版日期:2024/09/01
  • 裝幀:平裝
  • 頁數:329
人民幣:RMB 69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核反應堆熱工水力是高校核工程專業核心課程之一。本書首先介紹堆內熱量產生、燃料元件傳熱、單相對流傳熱、兩相流動和沸騰傳熱的基本過程;在此基礎上,給出了反應堆堆芯穩態熱工設計準則、堆芯熱工設計的單通道分析方法和子通道分析方法:最後簡單介紹了計算流體力學及其在反應堆熱工水力中的應用,以及臨界流、兩相逆流限制、支管夾帶、自然循環等特殊重要現象。本書可作為高等院校核工程專業本科生教材,也可供核工程領域研究生及技術人員參考。

作者介紹
編者:顧漢洋//叢騰龍//劉莉//劉茂龍|責編:聞竹

目錄
第1章  反應堆熱工水力學簡介
  1.1  核能與反應堆發展
    1.1.1  發展歷史
    1.1.2  堆型簡介
  1.2  壓水堆一迴路系統
    1.2.1  壓水堆本體結構
    1.2.2  蒸汽發生器
    1.2.3  穩壓器
    1.2.4  主泵
  1.3  燃料組件
    1.3.1  方形燃料組件
    1.3.2  六邊形組件
  1.4  熱工水力現象及主要任務
    1.4.1  反應堆主要熱工水力現象
    1.4.2  反應堆熱工水力主要任務
    思考題
    參考文獻
第2章  堆內熱源及其分佈
  2.1  裂變能的產生及其分配
  2.2  體積釋熱率
  2.3  均勻堆功率分佈
  2.4  非均勻堆功率分佈
    2.4.1  堆芯布置對功率分佈的影響
    2.4.2  控制棒對功率分佈的影響
    2.4.3  可燃毒物對功率分佈的影響
    2.4.4  燃料棒內功率分佈
  2.5  結構物、慢化劑和控制棒內的功率分佈
    2.5.1  結構材料中熱量的產生及分佈
    2.5.2  慢化劑中熱量的產生及分佈
    2.5.3  控制棒材料中熱量的產生及分佈
  2.6  停堆后的反應堆功率
    思考題
    參考文獻
第3章  燃料元件傳熱分析
  3.1  燃料元件材料
    3.1.1  典型核燃料材料
    3.1.2  典型包殼材料
  3.2  燃料元件導熱
    3.2.1  基本導熱方程
    3.2.2  變熱導率問題的處理
    3.2.3  二氧化鈾的熱物性
    3.2.4  包殼材料的熱物性
  3.3  間隙傳熱
    3.3.1  燃料和包殼間的輻射傳熱
    3.3.2  間隙氣體的導熱
    3.3.3  接觸導熱模型
  3.4  不同類型燃料元件傳熱計算
    3.4.1  棒狀燃料元件
    3.4.2  環形燃料元件
    3.4.3  板狀燃料元件

    3.4.4  球形燃料元件
    思考題
    參考文獻
第4章  單相流動與傳熱
  4.1  單相流動控制方程
  4.2  單相流動壓降
    4.2.1  單通道管內單相流動壓降
    4.2.2  棒束通道內單相流動壓降
  4.3  單相流動傳熱
    4.3.1  強迫層流傳熱
    4.3.2  強迫湍流傳熱
    4.3.3  自然對流傳熱
    4.3.4  混合對流
    思考題
    參考文獻
第5章  兩相流流動
  5.1  兩相流的基本概念與性質
    5.1.1  兩相流的分類
    5.1.2  氣相介質含量
    5.1.3  兩相流的流量和流速
    5.1.4  兩相介質密度及比容
    5.1.5  圓管通道內氣液兩相流流型
    5.1.6  棒柬通道內氣液兩相流流型
  5.2  兩相流動控制方程
    5.2.1  兩流體模型控制方程
    5.2.2  均相流模型控制方程
    5.2.3  漂移流模型控制方程
  5.3  兩相流動壓降
    5.3.1  單通道管內兩相流動壓降
    5.3.2  燃料組件棒束通道內氣液兩相流動壓降
    5.3.3  特殊結構內的氣液兩相流動壓降
    思考題
    參考文獻
第6章  兩相沸騰傳熱
  6.1  池式沸騰
    6.1.1  池式沸騰曲線
    6.1.2  池式沸騰傳熱公式
  6.2  流動沸騰
    6.2.1  流動沸騰傳熱區域
    6.2.2  沸騰傳熱公式及應用
  6.3  臨界熱流密度
    6.3.1  臨界熱流密度的分類
    6.3.2  影響臨界熱流密度的因素
    6.3.3  臨界熱流密度預測模型
    思考題
    參考文獻
第7章  兩相流流動不穩定性
  7.1  靜態/動態流動不穩定性特徵
  7.2  流動不穩定性介紹
    7.2.1  靜力學不穩定性

    7.2.2  動力學不穩定性
  7.3  典型不穩定性分析
    7.3.1  水動力學不穩定性
    7.3.2  密度波不穩定性
    7.3.3  並行流道不穩定性
    思考題
    參考文獻
第8章  特殊熱工水力現象
  8.1  臨界流
    8.1.1  單相臨界流
    8.1.2  兩相臨界流
    8.1.3  滯止參數更新與數值求解方法
  8.2  兩相逆流限制現象
    8.2.1  物理現象
    8.2.2  計算模型
  8.3  支管夾帶
    8.3.1  物理現象
    8.3.2  支管結構
    8.3.3  夾帶起始模型
  8.4  自然循環
    8.4.1  堆內典型自然循環現象
    8.4.2  單相自然循環
    8.4.3  兩相自然循環
    8.4.4  自然循環不穩定性
    思考題
    參考文獻
第9章  堆芯穩態熱工設計
  9.1  熱工設計準則
  9.2  熱管因子和熱點因子
    9.2.1  核熱管因子和核熱點因子
    9.2.2  工程熱管因子和工程熱點因子
    9.2.3  降低熱管和熱點因子的途徑
  9.3  基於單通道方法的堆芯穩態熱工設計
    9.3.1  一般步驟
    9.3.2  計算內容
  9.4  壓水堆堆芯穩態熱工設計案例
    9.4.1  熱工參數
    9.4.2  計算內容
    思考題
    參考文獻
第10章  子通道分析方法
  10.1  子通道分析方法的目標
  10.2  子通道與控制體的劃分
  10.3  子通道方法中的固有近似
  10.4  典型均相流子通道守恆方程
    10.4.1  質量守恆方程
    10.4.2  能量守恆方程
    10.4.3  軸向動量守恆方程
    lO.4.4  橫向動量守恆方程
    10.4.5  蒸汽連續性方程

  10.5  基於子通道分析方法的臨界熱流密度關係式開發流程
    10.5.1  整理試驗數據
    10.5.2  獲取當地參數
    10.5.3  確定關係式的形式
    10.5.4  優化臨界熱流密度關係式係數
    10.5.5  確定偏離泡核沸騰比限值
  10.6  基於子通道分析方法的堆芯一組件偏離泡核沸騰計算
    思考題
    參考文獻
第1 1章  計算流體力學應用
  11.1  計算流體力學的基本數學物理模型
  11.2  計算流體力學的一般分析流程
  11.3  計算流體力學在反應堆熱工水力中的典型應用
    11.3.1  燃料組件單相湍流傳熱問題
    11.3.2  反應堆整體水力學特性
    11.3.3  燃料組件臨界熱流密度
  11.4  計算流體力學的優勢及其局限性
    思考題
    參考文獻
附錄A  符號表
附錄B  縮略語對照表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