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黑草鞋--1937-1945年現存中國抗戰電影文本讀解

  • 作者:袁慶豐|責編:毛冬梅
  • 出版社:中國廣播影視
  • ISBN:9787504385949
  • 出版日期:2024/11/01
  • 裝幀:平裝
  • 頁數:308
人民幣:RMB 6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1937—1945年中國現存的、公眾可以看到的抗戰電影只有6部,本書是海內外第一部以個案研討方式逐一讀解這些珍貴影像文本的學術論文專輯,從電影史和文化史的角度,體系性地再次證明:抗戰電影是戰前1936年出現的國防電影的戰時延伸和表現形態;而國防電影是1932年出現的左翼電影的升級換代版本:抗戰電影最重要的特徵,足抗日救亡啟蒙、鼓舞軍心民心、倡導家國一體、宣揚民族解放與民族獨立之自由意志。
    此前,本書作者曾依據現存的、公眾可以看到的1938年之前的60部左右的影片,將中國電影劃分為舊市民電影、左翼電影、新市民電影、國粹電影、國防電影等形態,並將逐一討論的個案研究結為論文專輯印行。此書是作者的最新研究成果結集,其二十年來微觀電影史研究視角、本土理論的體系性建構及其非主流的觀點和立場表達,值得關注。

作者介紹
袁慶豐|責編:毛冬梅
    袁慶豐,華東師範大學1993屆文學博士(師從錢先生谷融教授)。中國傳媒大學教授(2002)、博士生導師(2009)。著有《黑乳罩:1949年後外國電影在中國大陸的文化傳播和世俗影響》(2015)、《新世紀中國電影讀片報告》(2014)、《黑旗袍:中國電影的文化邏輯與市場機制——2000年以來的文本實證》(未刪節版增補本,2020)、《黑夜到來之前的中國電影——1937年現存國產影片文本讀解》(2012)、《黑白膠片的文化時態——1922—1936年中國早期電影現存文本讀解》(2009)、《靈魂的震顫—文學創作心理的個案考慮》(2002)、《郁達夫:掙扎于沉淪的感傷》(1997)。

目錄
導論  從左翼電影,國防電影、抗戰電影到「紅色經典電影」
  甲、前面的話
  乙、左翼電影——紅色經典電影的源頭
  丙、國防電影——左翼電影的升級換代版本
  丁、抗戰電影——國防電影在戰時的延續
  戊、紅色基因的隔代遺傳——1949年後的「紅色經典電影」
  己、結語
零壹  《游擊進行曲》(《正氣歌》,1938?1941)
  甲、前面的話
  乙、  《游擊進行曲》的文化生態背景及其主題表達
  丙、結語
  丁、多餘的話
    子、必須特殊的觀影心態
    丑、小男孩抽煙
  零貳  《萬眾一心》(1939)
  甲、前面的話
  乙、從左翼電影到國防電影再到抗戰電影
  丙、  《萬眾一心》:中國電影文化傳統的延續與貢獻
    子、人物形象模式的突破
    丑、編、導、演的歷史軌跡流變
    寅、編、導、演的時代性轉變
    卯、個人風格鮮明的武打配置
  丁、結語
  戊、多餘的話
  子、中國第一代電影界大佬任彭年
  丑、任彭年及其「女俠」鄔麗珠
  寅、  《萬眾一心》和《血濺張家鎮》
  卯、任彭年的女兒
零?  《孤島天堂》(1939)
  甲、前面的話
  乙、1940年之前「國統區」抗戰電影的形態特徵
  丙、《孤島天堂》:1940年前香港抗戰電影的縮影
  丁、結語
  戊、多餘的話
    子、政府審查的智商稅
    丑、被人為屏蔽的影像資料
    寅、羅靜予和黎莉莉
    卯、偉大的製片主任
零肆  《東亞之光》(1940)
  甲、前面的話
  乙、《東亞之光》的戰時視角和歷史意義
    子、戰時視角
    丑、歷史意義
  丙、以往評價、時代藝術特色與編導的不公平際遇
    子、以往評價
    丑、時代藝術特色
    寅、編導的不公平際遇
  丁、結語
  戊、多餘的話
    子、《東亞之光》的現存影像

    丑、(存目)
    寅、日軍戰俘
    卯、日本視角
    辰 (存目)
零伍  《塞上風雲》(1940?1942)
  甲、前面的話
  乙、《塞上風雲》:抗戰電影的新特徵與舊基礎
    子、《塞上風雲》的新特徵
    丑、抗戰電影的來龍去脈
  丙、結語
  丁、多餘的話
    子、故事結尾模式的套用與隔代延續
    丑、歷史的真實性與樸素性
零陸  《日本間諜》(1943)
  甲、前面的話
  乙、上海「孤島」和「淪陷區」電影的前世今生
  丙、香港、內地抗戰電影的集體特徵與《日本間諜》的個體差異
  丁、結語
  戊、多餘的話
    子、《木蘭從軍》《天字第一號》和《一江春水向東流》
    丑、中國電影的改編
附錄一  1922?1936年中國國產電影之流變
  1922?1931年:舊市民電影
  1932?1936年:左翼電影
  1933?1936年:新市民電影
  1935年:國粹電影的高潮
  1936年2月:《浪淘沙》
  1936年:國防電影(運動)
  結語:「軟性電影」及其他
附錄二  第三種聲音和立場—1930年代國粹電影的生成背景、歷史意義及其結構性傳承
  甲、前面的話
  乙、作為新電影的左翼電影和新市民電影
  丙、國粹電影的生成背景、性質以及與左翼電影、新市民電影的區別
  丁、結語
  戊、不多餘的話
    子、「整理國故」與國粹電影
    丑、國粹電影與舊電影和新電影的異同
    寅、(存目)
    卯、(存目)
    辰、(存目)
    巳、(存目)
主要參考資料
初版後記:空有陽光駐校園?
作者相關著述封面照
再版後記:人的一生究竟應該怎樣度過?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