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北運河流域水環境承載力動態評估與預警/水體污染控制與治理科技重大專項十三五成果系列叢書

  • 作者:曾維華|責編:宋慧敏//林雙雙
  • 出版社:中國環境
  • ISBN:9787511156761
  • 出版日期:2024/09/01
  • 裝幀:平裝
  • 頁數:565
人民幣:RMB 149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為響應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流域水環境承載力評價與預警工作的要求,針對人與水環境承載力之間日益尖銳的矛盾,以及我國流域水環境承載力評價與預警理論和實踐中存在的問題,本書構建了流域水環境承載力動態評估與預警技術方法體系。具體包括基於統計數據、面向流域水環境管理考核需求的技術方法體系,以及基於控制單元、面向流域水系統規劃的技術方法體系。在此基礎上,開展北運河流域水環境承載力超載狀態評估、預警實證案例研究。根據不同水環境承載力超載類型區的特點與超載致因,提出緩解水環境超載態勢的水環境承載力雙向調控策略,科學地指導北運河流域的協調、持續、健康發展。進一步,在綜合考慮流域水環境承載力監測預警系統組成、工作流程等基礎上,構建北運河流域水環境承載力監測預警機制。最後,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數據處理技術,構建流域水環境承載力評估和預警系統,大幅提升流域水環境承載力動態評估與預警能力。
    本書側重水環境承載力的基礎理論方法研究與具體實踐應用,可供從事環境科學研究的學者、水環境管理的工作者、高等學校與科研單位的老師與學生參考。

作者介紹
曾維華|責編:宋慧敏//林雙雙
    曾維華,北京師範大學環境學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青海省昆崙領軍人才,中國創新方法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環境規劃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副秘書長;國家文化公園專家委員會委員;科技部與自然科學基金委項目評審專家;國家生態環境部環境政策模擬重點實驗室與環境影響評價數值模擬重點實驗室專家組成員;JCP、TE、JEM、《中國環境科學》、《環境科學學報》等國內外知名學術期刊審稿人。     主要學術成就:在流域水系統集成規劃與管理,環境承載力評價、預警與優化調控,城市水代謝系統理論方法,保護地建設與保護協同發展,多尺度環境風險評價分區;以及區域戰略環境評價、國土空間規劃與低碳技術發展路線圖等領域取得重大研究成果。獲省部級成果獎7項,發表論文180余篇,其中被SCI與EI檢索系統收錄80余篇,出版教材1部、學術專著10余部。

目錄
第一篇  總論
  第1章  緒論
    1.1  背景
    1.2  意義
    1.3  北運河流域概況
    1.4  本書內容與框架
  第2章  相關研究進展
    2.1  水環境承載力研究進展
    2.2  水環境承載力預警研究進展
  第3章  水環境承載力動態評估與預警理論基礎
    3.1  相關概念內涵及其關係的解析
    3.2  水系統的組成結構
    3.3  水環境承載力概念內涵及其外延
    3.4  水環境承載力表徵方法
    3.5  水環境承載力研究理論基礎
第二篇  流域水環境承載力動態評估
  第4章  流域水環境承載力動態評估技術方法體系
    4.1  流域水環境承載力動態評估技術方法框架
    4.2  流城水環境承載力大小動態評估技術方法
    4.3  流城水環境承載力承載狀態評估技術方法
    4.4  流城水環境承載力開發利用潛力評估技術方法
  第5章  北運河流域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分量核算
    5.1  水資源分量核算
    5.2  水環境分量核算
    5.3  水生態分量核算
  第6章  基於行政單元的北運河流域水環境承載力動態評估
    6.1  評估時空劃分結果
    6.2  北運河流域水環境承載力大小動態評估
    6.3  北運河流域水環境承載力承載狀態動態評估
    6.4  北運河流城水環境承載力開發利用潛力動態評估
  第7章  基於控制單元的北運河流域水環境承載力動態評估
    7.1  評估時空劃分結果
    7.2  北運河流域水環境承載力大小動態評估
    7.3  北運河流域水環境承載力承載狀態動態評估
    7.4  北運河流域水環境承載力開發利用潛力動態評估
第三篇  流域水環境承載力承載狀態預警
  第8章  流域水環境承載力承載狀態預警技術方法體系
    8.1  水環境承載力承載狀態預警概念內涵、主要內容和特點
    8.2  水環境承載力承載狀態預警技術體系
    8.3  基於景氣指數的水環境承載力承載狀態短期預警技術方法
    8.4  基於人工神經網路的水環境承載力承載狀態短期預警技術方法
    8.5  基於系統動力學的水環境承載力承載狀態中長期預警技術方法
  第9章  按行政單元基於景氣指數的北運河流域水環境承載力承載狀態短期預警
    9.1  北運河流域水環境承載力承載狀態預警指標體系構建
    9.2  北運河流城水環境承載力承載狀態預警景氣指數分析
    9.3  北運河流域綜合預警指數演化規律分析及其趨勢預測
    9.4  基於雙向調控的排警措施
  第10章  按控制單元基於景氣指數的北運河流域水環境承載力承載狀態短期預警
    10.1  北運河流域水環境承載力承載狀態預警指標體系構建
    10.2  北運河流域水環境承載力承載狀態預警景氣指數分析

    10.3  北運河流域綜合預警指數演化規律分析及趨勢預測
    10.4  基於雙向調控的排警措施
  第11章  按行政單元基於人工神經網路的北運河流域水環境承載力承載狀態短期預警
    11.1  水環境承載力承載狀態預警指標體系構建
    11.2  BP神經網路模型構建與驗證
    11.3  預警結果分析
    11.4  基於雙向調控的排警措施
  第12章  按控制單元基於人工神經網路的北運河流域水環境承載力承載狀態短期預警
    12.1  水環境承載力承載狀態預警指標體系構建
    12.2  BP神經網路模型構建與驗證
    12.3  預警結果分析
    12.4  基於雙向調控的排警措施
  第13章  基於系統動力學的北運河流域水環境承載力承載狀態中長期預警
    13.1  技術方法體系
    13.2  社會-經濟-水生態-水資源-水環境子系統構建
    13.3  北運河流域社會-經濟-水生態-水資源-水環境模型模擬模擬
    13.4  北運河流域水環境承載力分析與預警
第四篇  機制設計與系統開發
  第14章  北運河流域水環境承載力監測預警機制設計
    14.1  北運河流域水環境承載力監測預警系統
    14.2  北運河流域水環境承載力監測預警機制
    14.3  基於流域水環境承載力預警的河長制監管與責任體系構建
  第15章  北運河流域水環境承載力評估和預警系統設計與開發
    15.1  建設目標
    15.2  系統框架
    15.3  技術路線
    15.4  主要建設成果
    15.5  技術經濟效益
    15.6  應用創新
    15.7  成果總結
    15.8  存在問題與不足
附件1  《水環境承載力評估技術導則(發布稿)》
附件2  《水環境承載力評估技術導則(發布稿)》編製說明
附件3  《水環境承載力預警技術導則(發布稿)》
附件4  《水環境承載力預警技術導則(發布稿)》編製說明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