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中國水稻土(精)/中國耕地土壤論著系列

  • 作者:編者:孫波//楊林章//徐建明|責編:劉偉//冀剛|總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
  • 出版社:中國農業
  • ISBN:9787109321199
  • 出版日期:2024/06/01
  • 裝幀:精裝
  • 頁數:587
人民幣:RMB 38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是作者研究團隊30多年研究工作的積累,從基礎研究到應用研究、從微觀研究到宏觀研究,採用生態學的理論和土壤科學的方法,以總結水稻土研究的主要成果為目的,以論述水稻土生態過程為主線,系統闡述了水稻土的形成、演化與分類,水稻土地理分佈,水稻土質量狀況,長江中下游水稻土培肥與水稻生產,華南地區水稻土健康培育與水稻綠色生產,東北區水稻土培肥與水稻生產,低產水稻土障礙消減與改良,水稻土污染與安全利用和修復,鎘污染水稻土修復治理與安全利用,新墾稻田土壤障礙與改良利用,水稻土微生物群落組成、分佈與功能,稻田周叢生物特徵及其對氮、磷利用的影響,水稻土養分循環的微生物學機制與調控技術,稻田養分管理與面源污染控制,稻田種植制度演變及其對氣候變暖的響應,稻田生物多樣性與生態服務功能,稻田生態系統可持續利用模式。力求使讀者對水稻土生態過程有全面的了解,以此推動全社會對水稻土資源的保護和可持續利用,確保在中國未來糧食安全保障體系建設中發揮重要作用。

作者介紹
編者:孫波//楊林章//徐建明|責編:劉偉//冀剛|總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

目錄
叢書序一
叢書序二
叢書序三
前言
第一章  水稻土形成、演化與分類
  第一節  水耕人為過程
  第二節  平原區水耕土時間序列演變特徵
  第三節  南方丘陵區水耕土的發育過程
  第四節  水稻土分類
第二章  水稻土地理分佈
  第一節  水稻土地理分佈特點
  第二節  東北區
  第三節  長江中下游區
  第四節  東南沿海區
  第五節  西南區
  第六節  黃淮海平原區
  第七節  西北區
  第八節  內蒙古及長城沿線
第三章  水稻土質量狀況
  第一節  東北區水稻土質量
  第二節  長江中下游區水稻土質量
  第三節  華南區水稻土質量
  第四節  西南區水稻土質量
  第五節  水稻土質量提升的建議
第四章  長江中下游區水稻土培肥與水稻生產
  第一節  長江中下游區水稻土變化特徵
  第二節  長江中下游區水稻土質量現狀與問題
  第三節  長江中下游區水稻土質量提升與培肥
第五章  華南區水稻土健康培育與水稻綠色生產
  第一節  華南區水稻土分佈、肥力及質量狀況變化
  第二節  水稻土健康培育與土壤地力提升
  第三節  土壤生態健康與水稻綠色生產技術
第六章  東北區水稻土培肥與水稻生產
  第一節  東北區水稻土地域分佈及種類
  第二節  東北區水稻土的區域現狀
  第三節  東北區水稻土培肥與改良技術
  第四節  東北區水稻生產
第七章  低產水稻土障礙消減與改良
  第一節  低產水稻土類型與障礙特徵
  第二節  低產水稻土障礙消減途徑與技術
第八章  水稻土污染與安全利用和修復
  第一節  水稻土污染現狀與成因
  第二節  水稻土污染過程與機制
  第三節  水稻土污染的生態效應與風險評價
  第四節  污染水稻土的安全利用與修復
第九章  鎘污染水稻土修復治理與安全利用
  第一節  水稻土鎘污染基本特徵與安全利用思路
  第二節  鎘污染水稻土修復治理與安全利用技術路線
  第三節  鎘污染水稻土安全利用技術模式
第十章  新墾稻田土壤障礙與改良利用

  第一節  新墾濱海鹽土稻田土壤障礙特徵和改良利用技術
  第二節  新墾稻田酸性土障礙特徵和改良技術
  第三節  土地整治新墾稻田土壤障礙特徵和改良技術
  主要參考文獻
第十一章  水稻土微生物群落組成、分佈與功能
  第一節  東北區和東南沿海區水稻土微生物群落組成
  第二節  長江中下游區水稻土微生物分佈格局
  第三節  水稻土產甲烷古菌共存模式與功能
  主要參考文獻
第十二章  稻田周叢生物特徵及其對氮、磷利用的影響
  第一節  稻田周叢生物及其生消影響因素
  第二節  周叢生物對稻田反硝化的影響
  第三節  周叢生物對稻田磷循環的影響
  第四節  常用農藝措施對周叢生物的影響
  主要參考文獻
第十三章  水稻土養分循環的微生物學機制與調控技術
  第一節  水稻土碳循環的微生物學機制與調控技術
  第二節  水稻土氮循環的微生物學機制與調控技術
  第三節  水稻土磷循環的微生物學機制與調控技術
  第四節  水稻土養分耦合循環的微生物學機制
  主要參考文獻
第十四章  稻田養分管理與面源污染控制
  第一節  稻田養分管理與面源污染現狀
  第二節  稻田養分流失與面源污染髮生規律
  第三節  稻田面源污染防控策略與技術途徑
  第四節  稻田養分管理與面源污染防控未來發展方向
  主要參考文獻
第十五章  稻田種植制度演變及其對氣候變暖的響應
  第一節  我國古代稻作種植制度變遷
  第二節  東北一熟區稻田種植制度演變
  第三節  水旱兩熟區稻田種植制度演變
  第四節  雙季稻區稻田種植制度演變
  第五節  我國稻作制度對氣候變暖的響應
  主要參考文獻
第十六章  稻田生物多樣性與生態服務功能
  第一節  稻田生物多樣性概況
  第二節  稻田生物多樣性的生態服務功能
  第三節  稻田生態強化系統構建
  主要參考文獻
第十七章  稻田生態系統可持續利用模式
  第一節  稻田生態系統的結構與功能
  第二節  稻田生態系統可持續利用原理
  第三節  稻田生態種養系統的共性技術
  第四節  稻田生態種養系統的典型模式
  主要參考文獻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