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本草學導論(中國中醫科學院研究生系列教材)

  • 作者:編者:黃璐琦|責編:周玲
  • 出版社:人民衛生
  • ISBN:9787117372947
  • 出版日期:2025/01/01
  • 裝幀:平裝
  • 頁數:196
人民幣:RMB 69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教材以導論的方式介紹本草學。第一章緒論主要介紹本草與本草學的基本概念、研究對象與任務;第二章介紹本草文獻的發展簡史,以時間為軸,介紹歷代本草文獻發展的源與流;第三章介紹本草史料的類別;第四章介紹文獻基礎知識,結合重要本草著作體例,引導學生如何學習並運用本草文獻;第五章從間接史料與直接史料的角度介紹了本草考證與本草考古。第六章至第九章分別介紹了中藥材的品種理論與應用,本草學在生產加工、藥材質量評價等領域的應用,本草學在中藥藥性方面的理論與應用,以運用本草學搭建中藥與中醫的橋樑。因此,第一章至第五章旨在介紹本草學的基礎知識與方法,第六章至第九章介紹本草學的實踐與應用。附錄為歷代本草著作一覽表,方便查找相關本草著作。

作者介紹
編者:黃璐琦|責編:周玲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葯與本草
    一、古代「葯」的含義
    二、本草的概念
  第二節  「本草學」一詞的形成、發展與嬗變
    一、近代中醫藥教育背景下「本草學」之名的出現
    二、現代中藥學科分化背景下傳統中藥學的發展
    三、現代中藥學科發展背景下本草學的嬗變
  第三節  我國當代本草學研究的現狀
  第四節  本草學的研究對象與研究目標
    一、研究對象
    二、研究目標
  第五節  本草學的研究任務
  第六節  本草學的研究展望
第二章  本草文獻發展簡史
  第一節  本草萌芽:先秦時期的藥學狀態
    一、概述
    二、蘊含于先秦文獻中的藥物學知識
  第二節  本草奠基:兩漢時期的本草文獻
    一、概述
    二、本草文獻雛形
    三、《神農本草經》
  第三節  整理苞綜: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本草文獻
    一、概述
    二、《名醫別錄》
    三、《本草經集注》
  第四節  鼎盛繁榮:隋唐五代時期的本草文獻
    一、概述
    二、《新修本草》
    三、《本草拾遺》
    四、《蜀本草》
    五、《雷公炮炙論》
    六、《海葯本草》
  第五節  百花齊放:宋金元時期的本草文獻
    一、概述
    二、《嘉祐本草》
    三、《本草圖經》
    四、《證類本草》
  第六節  綱舉目張:明清時期的本草文獻
    一、概述
    二、《救荒本草》
    三、《本草綱目》
    四、《本草原始》
    五、《本草備要》
  第七節  西學東漸:晚清民國時期的本草文獻
    一、概述
    二、《本草綱目拾遺》
    三、《植物名實圖考》
    四、《增訂偽藥條辨》
第三章  本草史料類別

  第一節  實物史料
    一、考古實物史料
    二、其他歷史文物
  第二節  文字史料
    一、考古文字史料
    二、存世文獻
第四章  本草文獻基礎知識與重要本草著作體例
  第一節  本草文獻基礎知識
    一、目錄學
    二、版本學
    三、校勘學
    四、訓詁學
  第二節  本草文獻資料的整理與利用
    一、分析資料
    二、核實資料
    三、使用資料
  第三節  《證類本草》編寫體例
    一、大字原文
    二、小字注文
  第四節  《本草綱目》編寫體例
第五章  本草考證與本草考古
  第一節  本草考證
  第二節  本草考證的主要研究思路與方法
  第三節  中藥品種考證的範例
    一、茵陳品種的本草考證
    二、延胡索古今用藥品種的延續與變遷
  第四節  本草考古
    一、本草考證期待古代實物印證
    二、歷史時期豐富的藥物遺存是本草考古的重要基礎
    三、本草考古的定義與定位
  第五節  本草考證與本草考古是本草學研究的二重證據法
    一、本草文獻考證——間接史料研究
    二、本草考古——直接史料研究
    三、本草考古與本草文獻考證作為本草學二重證據的必然性
    四、本草考古與本草文獻考證結合的案例
第六章  中藥材品種理論與應用
  第一節  中藥材品種理論簡介
    一、藥材品種延續論
    二、藥材品種變異論
    三、藥材新興品種優選論
    四、藥材基源(品種)的單一性與有限多源論
    五、解決中藥品種「異物同名」問題的關鍵在於「統一藥名」論
    六、品種相近,性效相似論
    七、品種雖同,在一定條件下性效可變論
    八、研究中藥品種,立足本國,放眼世界論
    九、中藥材「地區習慣用藥」漸趨分化論
    十、用藥新陳、品種療效攸關論
    十一、中藥老品種,新葯大源泉論
  第二節  中藥品種理論的應用
    一、中藥品種在歷代本草中的變遷與發展

    二、應用醫方必須重視古今藥材品種與入葯部位的變化
    三、中藥品種理論對中藥資源與臨床實踐的指導意義
第七章  藥材生產與加工的史料及其研究
  第一節  中藥材傳統採集與加工史料及其研究案例
    一、藥材採集與加工的史料簡介
    二、藥材採集加工研究案例
  第二節  中藥材栽培、養殖與貯藏史料
    一、藥用植物栽培的史料簡介
    二、藥用動物養殖的史料簡介
    三、藥材貯藏的史料簡介
    四、古代藥用植物栽培技術案例
  第三節  藥材炮製的史料簡介及其研究案例
    一、中藥炮製的史料簡介
    二、中藥炮製品的研究案例
第八章  道地藥材與辨狀論質
  第一節  道地藥材
    一、道地藥材的形成與發展
    二、道地藥材的沿革與變遷
    三、道地藥材變遷的原因
  第二節  辨狀論質
    一、古代本草著作中關於辨狀論質的論述
    二、「辨狀論質」的內涵與優點
    三、「辨狀論質」是藥材經驗鑒別的精髓
    四、傳統經驗鑒別與現代科技鑒別法相輔相成
    五、「辨狀論質」的研究案例
第九章  中藥藥性理論
  第一節  四氣
    一、四氣的產生與含義
    二、四氣等級劃分的記載
    三、藥物四氣屬性記載與四氣理論的本草變遷
    四、四氣理論的現代研究
  第二節  五味
    一、五味的產生與含義
    二、五味理論的發展
    三、五味的內容
    四、五味理論的現代研究
  第三節  升降浮沉
    一、升降浮沉的產生與含義
    二、升降浮沉的現代研究
  第四節  歸經
    一、歸經理論的產生與含義
    二、歸經理論的現代研究
  第五節  有毒無毒
    一、有毒無毒的產生與含義
    二、中藥毒性的等級劃分
    三、有毒無毒的現代研究
  第六節  其他藥性理論
    一、引經報使
    二、氣臭
    三、補瀉

    四、潤燥
    五、輕重
    六、緩急
    七、氣味厚薄
    八、葯類法象
  第七節  中藥藥性傳承及實例分析
    一、黃?
    二、枸杞子
附錄:歷代本草著作一覽表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