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能源大數據(服務碳達峰碳中和管理)

  • 作者:編者:吳杏平|責編:曾珊
  • 出版社:清華大學
  • ISBN:9787302681748
  • 出版日期:2025/02/01
  • 裝幀:平裝
  • 頁數:350
人民幣:RMB 89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目前全球能源系統正處於重要轉型階段,能源需求進入低速增長時期,清潔、低碳、高效成為必然趨勢。在此過程中,中國不斷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採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于2020年9月明確提出2030年「碳達峰」與2060年「碳中和」目標。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經濟社會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系統性變革。
    此書為助力能源工作者及相關企業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雙碳」戰略的有關部署,賦能能源大數據技術發展應運而生。本書共8章,立足於能源大數據領域核心業務,介紹了世界及中國的能源格局及能源轉型背景,闡述了大數據技術的基本原理及其在能源領域的規劃、預測等應用中開展實踐情況,系統闡明能源大數據中心建設關鍵問題,深入講解碳核算方法學。同時向讀者說明了能源大數據在服務於「雙碳」管理、政府治理中起到的關鍵作用,展示了能源大數據領域的實踐成果和經驗。本書的編寫凝聚了廣大能源數據工作者的研究成果和工作經驗,具有較高的權威性、學術性和前瞻性。
    本書的案例與時俱進、內容科學嚴謹,書中的不少思考與洞察給人以深刻啟發,讓人耳目一新。期待此書能夠引領廣大數據工作者推動能源大數據行業的發展,助力「雙碳」目標實現。中國能源大數據發展,如初生之朝陽,噴薄欲出,讓我們攜手共進,共同建設這全新時代。

作者介紹
編者:吳杏平|責編:曾珊
    吳杏平,現任國家電網有限公司客戶服務中心董事長、黨組書記,教授級高級工程師,長期從事電力系統自動化與信息化研究工作,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中央首批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項,獲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6項,發表科技論文26篇。

目錄
第1章  緒論
  1.1  能源發展趨勢與面臨挑戰
    1.1.1  全球能源發展形勢
    1.1.2  中國能源結構現狀
  1.2  能源大數據發展現狀與趨勢
    1.2.1  能源大數據發展歷程
    1.2.2  能源大數據面臨的技術挑戰
  1.3  雙碳戰略與能源大數據
    1.3.1  我國雙碳戰略發展目標
    1.3.2  能源大數據支撐雙碳戰略
第2章  能源大數據基礎理論
  2.1  能源大數據基本概念
    2.1.1  能源大數據的定義及價值
    2.1.2  能源大數據的特徵
    2.1.3  能源大數據的分類
  2.2  能源大數據管理理論
    2.2.1  數據管理理論體系
    2.2.2  能源數據標準
    2.2.3  能源數據的架構
    2.2.4  能源數據模型
  2.3  能源大數據資產管理
    2.3.1  能源大數據資產產權管理
    2.3.2  能源大數據資產評估
  2.4  能源大數據商業模式和市場機制
    2.4.1  能源大數據商業模式
    2.4.2  能源大數據市場機制
第3章  能源大數據關鍵技術
  3.1  能源大數據採集
    3.1.1  網路爬蟲技術
    3.1.2  API技術
    3.1.3  資料庫抽取技術
    3.1.4  物聯感知技術
    3.1.5  AI數據採集技術
  3.2  能源大數據存儲
    3.2.1  結構化數據存儲
    3.2.2  半結構化數據存儲
    3.2.3  非結構化數據存儲
  3.3  能源大數據融合
    3.3.1  基於特徵的數據融合方法
    3.3.2  基於多模型集成的多源異構數據融合方法
    3.3.3  基於語義信息的跨領域數據融合方法
  3.4  能源大數據治理
    3.4.1  能源大數據治理技術體系
    3.4.2  能源大數據治理模式
  3.5  能源大數據分析計算
    3.5.1  統計分析技術
    3.5.2  雲邊端協同計算
    3.5.3  數字孿生技術
    3.5.4  隱私計算技術
  3.6  能源大數據安全

    3.6.1  數據採集安全
    3.6.2  數據存儲安全
    3.6.3  數據處理安全
    3.6.4  數據傳輸安全
    3.6.5  數據使用安全
    3.6.6  數據銷毀安全
第4章  能源大數據中心建設
  4.1  能源大數據中心建設核心理念
    4.1.1  能源大數據中心建設總體目標
    4.1.2  能源大數據中心建設基本原則
    4.1.3  能源大數據中心建設總體思路
  4.2  能源大數據中心建設框架
    4.2.1  能源大數據中心服務對象分析
    4.2.2  能源大數據中心總體架構
  4.3  能源大數據中心建設關鍵內容
    4.3.1  能源大數據中心技術平台
    4.3.2  能源大數據中心運營管理
    4.3.3  能源大數據中心安全管理
    4.3.4  能源大數據中心標準體系
    4.3.5  能源大數據中心生態體系
第5章  基於能源大數據的碳核算應用與分析方法
  5.1  國內外碳排放核算體系
    5.1.1  國際碳排放核算體系
    5.1.2  中國碳排放核算體系
  5.2  碳排放核算方法
    5.2.1  衛星監測法
    5.2.2  煙氣排放連續監測法
    5.2.3  物料平衡法
    5.2.4  排放因子法
    5.2.5  大數據計演算法
  5.3  基於能源大數據的直接碳排放核算方法
    5.3.1  理論框架
    5.3.2  方法體系
    5.3.3  技術路線
  5.4  基於能源大數據的間接碳排放核算方法
    5.4.1  理論框架
    5.4.2  節點電力碳強度計算方法
    5.4.3  區域電力碳強度計算方法
    5.4.4  節點碳排放因子的並行計算
第6章  能源大數據服務「雙碳」管理
  6.1  碳管理國際國內標準
    6.1.1  國際碳管理概況
    6.1.2  中國碳管理概況
  6.2  碳管理方法學與方法
    6.2.1  碳排放影響因素量化分析
    6.2.2  碳排放等級綜合評價方法
    6.2.3  碳達峰預測分析方法
  6.3  碳管理方法應用實踐
    6.3.1  碳監測
    6.3.2  碳足跡、碳標籤

    6.3.3  碳核查
    6.3.4  碳達峰與碳中和
第7章  能源大數據行業實踐
  7.1  省級能源大數據中心
    7.1.1  省級能源大數據中心建設背景
    7.1.2  省級能源大數據中心實踐
  7.2  雙碳監測服務平台
    7.2.1  雙碳監測服務平台背景
    7.2.2  雙碳監測服務平台實踐
  7.3  智慧礦山示範應用
    7.3.1  智慧礦山背景
    7.3.2  智慧礦山實踐
  7.4  智慧油田示範應用
    7.4.1  智慧油田背景
    7.4.2  智慧油田實踐
  7.5  水利能源大數據示範應用
    7.5.1  水利能源大數據背景
    7.5.2  水利能源大數據實踐
  7.6  核電和燃氣示範應用
    7.6.1  核電和燃氣能源大數據背景
    7.6.2  核電和燃氣能源大數據實踐
  7.7  智慧電廠示範應用
    7.7.1  智慧電廠大數據背景
    7.7.2  智慧電廠實踐
  7.8  電網企業雲數據中心示範應用
    7.8.1  電網企業雲數據中心背景
    7.8.2  電網企業雲數據中心實踐
第8章  新時代能源大數據技術及能源行業低碳發展展望
  8.1  能源大數據技術發展展望
    8.1.1  高效智能數據治理關鍵技術
    8.1.2  安全可靠數據流通關鍵技術
    8.1.3  複雜關聯數據應用關鍵技術
  8.2  能源大數據服務行業低碳發展展望
    8.2.1  能源電力是推動我國綠色低碳轉型的重點行業
    8.2.2  能源大數據助力雙碳行動路徑
    8.2.3  能源大數據服務雙碳業務展望
參考文獻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