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跨越邊界(格薩斯爾史詩的演述接受與解讀)(精)/中國史詩學叢書

  • 作者:姚慧|責編:陳佳//黃佳|總主編:斯欽巴圖
  • 出版社:學苑
  • ISBN:9787507769715
  • 出版日期:2024/10/01
  • 裝幀:精裝
  • 頁數:314
人民幣:RMB 16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史詩傳統的宏闊性和多樣性,決定了我們需要建立立體多元的檢視向度。本書聚焦藏蒙格薩(斯)爾史詩傳統,在「演述前」「演述」和「演述后」不同的「文本」生命階段和關係性思維中探查口頭音聲文本的生成轉換過程,基於本土材料,構建史詩音樂的概念工具和理論闡釋模型,拓展中國史詩學的理論話語空間。作者以格薩(斯)爾音樂為基點,將口頭詩學演述、創編、接受和解讀的視域和方法延展至格薩爾史詩傳承社區相關民間藝術中,力圖跨越學科邊界、在多模態間建立史詩敘事傳統的解釋框架,發現口頭文學與藝術互涉共享的敘事策略和表達通則,探索解讀口頭詩歌敘事傳統的實踐進路,進而走向「全觀詩學」的跨學科研究範式。

作者介紹
姚慧|責編:陳佳//黃佳|總主編:斯欽巴圖
    姚慧,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文學研究所副研究員、中國音樂學院「中國音樂研究基地」兼職研究員。中國藝術研究院藝術學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文學研究所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為民族音樂學、口頭傳統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研究。出版專著《京西民間佛事音樂及其保護研究——以張廣泉樂社為個案》。先後在《文藝研究》《中國音樂學》《民族藝術》等刊物發表論文30多篇,主持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會面上資助項目和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各1項,參與課題多項。

目錄
緒論
  一、問題緣起
  二、研究方法
  三、概念梳理與釐定
第一章  史詩演述 「創編」 法則的建構與解構
  第一節  演述創編前傳統曲庫的組建
    一、敖特根巴雅爾、敖乾巴特爾的個人生活史與傳統曲庫
    二、四位格薩爾歌手的個人生活小史與傳統曲庫
    三、個人經歷·范型部件集納·傳統曲庫
  第二節  現場演述與創編
    一、敖特根巴雅爾與敖乾巴特爾的口頭創編
    二、在口頭與書寫之間創編的丹瑪·江永慈誠與班桑
    三、書面框架·傳統曲庫·音聲文本
  第三節  對 「演述中創編」 的概念解構
    一、神授藝人達哇扎巴音聲文本的生成邏輯
    二、圓光藝人才智音聲文本的生成邏輯
    三、局內與局外視角的理解與對話
第二章  「演述場域」 內外的史詩歌手
  第一節  「演述場域」 中的歌手與交流框架
    一、「演述場域」 中的敖特根巴雅爾和敖乾巴特爾
    二、「演述場域」 中的四位格薩爾歌手
    三、格薩(斯)爾音樂的交流闡釋框架
  第二節  交流框架中格薩(斯)爾音樂的敘事指涉
    一、敖特根巴雅爾和敖乾巴特爾的音樂指涉規則
    二、五位格薩爾歌手的音樂指涉規則
    三、音樂敘事單元·「傳統指涉性」·社會規約
  第三節  作為媒介的接受者:「演述場域」 之外的史詩歌手
    一、多元媒介的漸次介入
    二、媒介對特殊類型歌手認知觀念的參與性建構
    三、從整體場到切割性
第三章  格薩爾史詩傳統的多模態解讀
  第一節  從文學敘事到多模態敘事傳統
    一、敘事策略研究概觀
    二、反思民族志詩學的研究向度
    三、多模態解讀的範式轉向
  第二節  作為史詩傳統視覺模態的格薩爾唐卡
    一、從部分到整體的習得軌範
    二、基於量度規範的 「限定內變異」
    三、作為視覺文本指涉的史詩敘事傳統
  第三節  作為史詩傳統視聽模態的格薩爾羌姆與藏戲
    一、多元主體共建的傳統武庫
    二、交流實踐中程式化搬演與多模態文本構合
    三、傳統指涉性的對讀與史詩事件的重演
結語:史詩傳統如何敘事?
附錄一:青海果洛甘德縣田野日誌選錄
附錄二:四川甘孜德格縣田野日誌
參考文獻
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