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面向生活變革--21世紀以來中國民俗學的學術轉型

  • 作者:魏甜甜|責編:徐志琴
  • 出版社:學苑
  • ISBN:9787507770384
  • 出版日期:2024/12/01
  • 裝幀:平裝
  • 頁數:317
人民幣:RMB 96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進入21世紀以來,中國現代化的建設與中華文明的復興進入了新時期,中國民眾日常生活發生了結構性和全方位的深刻變革。在這樣的歷史環境中,中國民俗學必然面臨巨大挑戰與機遇,而且必然要選擇「面向當下」的研究方向,從而促成自身學術理論體系、話語體系和研究實踐方式的轉型發展,踏上新的驛程。一些民俗學者逐步在「朝向當下」的學術轉型中有所突破,特別是在「生活變革」研究方面取得了初步的成果,並在此過程中開始建構起一些新方法、新視角、新範式、新理論,促進了民俗學逐步實現著時代性的深刻的學術轉型。
    因此,本書試圖通過梳理中國民俗學自21世紀以來的生活變革研究的學術史,考察中國民俗學在開拓這一研究領域的過程中,出現了哪些新思想,生產出哪些更好認知中國社會和有利於人類文明交流的知識成果,創設了哪些新的研究方式和社會文化實踐方式,以進一步討論民俗學的學術傳統與創新性建設方向。圍繞這些要辨明、釐清的基本問題,本書將展開對21世紀以來民俗學面向生活變革研究的學術轉型歷程的回顧、梳理和反思,以期形成對當代民俗學學術史的具有階段性總結和框架性認知意義的一個研究文本。

作者介紹
魏甜甜|責編:徐志琴

目錄
緒 論
第一節  為何關注「面向生活變革」的學術轉型
  一、面向「非遺保護」就是面向當下嗎?
  二、面向當下的研究轉型本質是面向生活變革的研究轉型
第二節  新時期中國民俗學學術史研究現狀
  一、學科本體論視角下中國民俗學的發展特徵、思想演進
  二、檢討本土學術進展與國外研究成果之間的關係
  三、檢討民俗學的學術發展與參與社會文化發展實踐的關係
第三節  研究思路和概念說明
  一、研究思路
  二、相關概念說明
第四節  研究意義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意義
  二、文獻研究與田野作業相結合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  民俗學如何面對生活變革的挑戰
  第一節  文明進程中的日常互動關係變革
    一、勞作模式變革下交往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變化
    二、民俗文化的傳承、重構和交融
  第二節  當下學術轉型的進展及幾個關鍵問題
    一、現代田野作業研究方法的確立
    二、文化熱、傳統文化整體論與民俗文化學的提出
    三、整體性研究與交流實踐研究
    四、生活革命研究與日常生活轉向
    五、家鄉民俗學與主客體關係
    六、非遺研究、民俗主義與民俗價值的檢討
  本章小結:民眾生活變革與學術轉型
第二章  新視角的探索
  第一節  都市研究的開拓與鄉土研究傳統的反思
    一、鄉土研究傳統與中國民俗學學科危機
    二、中國民俗學都市研究的發展階段
    三、文化混雜性與交往現代性:民俗學都市研究的兩個支點
  第二節  群體研究與民俗之「民」的重新闡釋
    一、從民族之「農民」到社會之「群體」:民俗學「民」的研究歷程
    二、中國民俗學群體研究的方向及理論思考
    三、民俗學群體研究的關鍵性概念與研究方法分析
  第三節  網路生活與民俗學研究領域的開拓
    一、網路生活:日常生活拓展的新領域
    二、中國民俗學的網路研究現狀
    三、身體在場:民俗學網路生活研究的路徑探索
  本章小結:民俗學基本問題的新建構與新研究視角的出現
第三章  民俗學本土理論的創新
  第一節  勞作模式:基於主體實踐視角的村落共同體研究理論
    一、勞作模式理論緣起
    二、勞作模式研究的發展歷程
    三、比較視野下村落勞作模式研究的特徵及研究意義
  第二節  禮俗互動:作為闡釋文明秩序和社會機制的民俗學理論
    一、中國古代的禮俗互動傳統
    二、中國民俗學早期的禮俗研究
    三、禮俗互動理論的提出
    四、禮俗互動的理論視角與研究方向

    五、禮俗互動的當代價值
  第三節  文明視野與民俗學本土理論的創新路徑
    一、本土性與民俗學本土理論的創新
    二、非遺研究、神話主義與民俗學理論創新的關係
    三、文明進程視野與民俗學的理論創新應然性
  本章小結:民俗學的本土理論建構與新知識生產模式
第四章  當代地方民俗志書寫的建構與意義
  第一節  民俗志書寫及研究的發展脈絡
    一、風土與民性:傳統記錄式民俗志的基本特徵和思考演進
    二、標誌性文化統領式:新式民俗志範式的探索與確立
    三、交流和共情:民俗志反思階段的困境與進展
  第二節  當代地方民俗志書寫過程及其相關問題探討—— 基於《中國民俗文
化志》北京幾個區卷的書寫經驗
    一、標誌性文化的磋商與協定過程
    二、個體記憶、個人敘事與地方民俗文化的整體呈現
    三、民眾文化實踐、民俗志寫作與地方文化再生產
    四、身份、共情、互助:主體間性民俗志書寫中的技術性問題
  第三節  民俗志書寫與民俗學介入生活變革的路徑探析
    一、應用民俗學與公共民俗學的討論
    二、實踐民俗學的理論探索和學術困境
    三、民俗志與介入生活:紓解民俗學經世致用困境的一種路徑
  本章小結:地方民俗志書寫與中華文明研究
結 論
  第一節  生活變革研究與文明進程的視野
  第二節  生活變革研究與民俗學實踐轉向的關係
  第三節  生活變革研究與建立中國民俗學派的關係
主要參考文獻
后 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