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倫理自然主義視角下弗洛伊德的精神病本體解譯

  • 作者:陳默|責編:鄭秀艷
  • 出版社:上海三聯
  • ISBN:9787542686855
  • 出版日期:2024/11/01
  • 裝幀:平裝
  • 頁數:271
人民幣:RMB 8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將限定在倫理自然主義的框架中試對弗洛伊德的精神病本體進行解譯,為精神分析理論中看似可以「無限理解的東西」設定一個邊界。弗洛伊德的倫理自然主義並非使用實驗方法去彌合自然科學與哲學社會科學的鴻溝,它從一開始就以一種臨床治療的思維方式研究身心關係和神經症。本書首先討論「無意識」作為精神病本體的解釋性。其次,分析「無意識」「性本能」「俄狄浦斯情結」等核心概念中的自然主義和倫理主義及其結構性關係。再次,集中於「性本能」「罪惡感」「俄狄浦斯情結」等概念對精神病的情感本體與倫理本體做出解釋。「精神病本體」是弗洛伊德融合生理的、心理的和倫理的知識開創出的獨特的醫學本體論,這種跨學科的交叉性研究既為精神病學的創新發展提供更人性化的方案,又為醫學的科學發展提供了重要的人文路徑。

作者介紹
陳默|責編:鄭秀艷
    陳默1978年生,湖南新寧人,哲學博士,廣西師範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教授。英國威爾士大學三一聖大衛學院訪問學者。出版學術專著3部,譯著1部,參與編寫教材2部。在《道德與文明》《社會科學家》《廣西社會科學》等雜誌上公開發表論文30余篇。主持完成國家級課題2項,省部級課題3項,地廳級課題3項。獲「2014年廣西第十三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三等獎」。

目錄
第一章  導論
  一、研究背景
  二、相關概念
    (一) 倫理自然主義
    (二) 疾病本體
    (三) 性本能
    (四) 罪惡感
    (五) 解譯
  三、研究目的和意義
  四、文獻綜述和研究方法
  五、研究思路和框架
第二章  弗洛伊德建構精神分析理論的倫理自然主義基礎
  一、弗洛伊德的「自然」概念
    (一) 弗洛伊德的生理「自然」
    (二) 弗洛伊德的心理「自然」
    (三) 弗洛伊德的倫理「自然」
  二、弗洛伊德的「道德」概念的三重屬性
    (一) 作為道德前狀的「道德本能」
    (二) 道德心理
    (三) 社會道德文明
  三、弗洛伊德論「自然與道德關係」的三種不同狀態
    (一) 「自然決定道德」的狀態
    (二) 「道德決定自然」的狀態
    (三) 「自然與道德和諧發展」的狀態
第三章  「無意識」作為精神病本體的解釋性
  一、瘋癲與哲學中人的「不自知」狀態
    (一) 西方哲學對人的「不自知」狀態的解釋困難
    (二) 「行而不知」中的邏輯困難
    (三) 弗洛伊德提出「癥狀」解釋對臨床治療的意義
  二、與意識相對應的「無意識」的經典哲學解釋
    (一) 坐忘論中的「無意識」
    (二) 禪悟中的「無意識」
    (三) 弗洛伊德的「無意識」
  三、作為「精神畫布」的弗洛伊德的「無意識」
    (一) 「無意識」概念的解釋困境
    (二) 「無意識自然」的本體解釋困難
    (三) 作為「精神畫布」的弗洛伊德的「無意識」
第四章  幾個核心概念的倫理自然主義體現及其結構性
  一、「性本能」中的自然主義與「倫理衝突」的本體解釋
    (一) 「性本能」中的自然主義
    (二) 「倫理衝突」的本體解釋
    (三) 「性本能固著」在精神病本體解釋中的作用
  二、「俄狄浦斯情結」中的自然主義與倫理隱喻
    (一) 「俄狄浦斯情結」中的自然主義
    (二) 精神分析理論中的「情結」與「情感」
    (三) 「俄狄浦斯情結」中的「倫理記憶體」及其臨床困境
  三、「無意識」、「性本能」與「俄狄浦斯情結」的結構性
    (一) 「無意識」是結構性的嗎?
    (二) 「性本能」的物質與意識的雙重結構
    (三) 「俄狄浦斯情結」的三種可能的意義結構

第五章  「罪惡感」與「俄狄浦斯情結」作為精神病本體的解釋性
  一、精神病本體解釋中的知、情、意
    (一) 精神病本體解釋之「知」中的「無意識」與意識
    (二) 精神病本體解釋之「情」中的情感與情結
    (三) 精神病本體解釋之「意」中的意象與意義
  二、精神病本體解釋中的「罪惡感」
      (一) 「知、情、意」框架下情感的自然性與道德性
    (二) 「罪惡感」作為精神病情感本體的解釋性
    (三) 「矛盾情感」中的意義衝突及其本體作用
  三、精神病本體解釋中的「俄狄浦斯情結」
    (一) 倫理觀念中的「具象」與「抽象」思維
    (二) 「性本能」與「罪惡感」的倫理意涵
    (三) 「俄狄浦斯情結」作為精神病倫理本體的解釋性
結語
  一、弗洛伊德的「精神病本體」解釋中的辯證思維
  二、「疾病本體」認知的現代分化與「健康共同體」意識構建
  三、醫學研究的特殊性
參考文獻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