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中國戲劇史(精)

  • 作者:徐慕雲|責編:高紅勤
  • 出版社:應急管理
  • ISBN:9787523703632
  • 出版日期:2024/10/01
  • 裝幀:精裝
  • 頁數:434
人民幣:RMB 9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系統地梳理了中國戲劇自周秦時代至近現代的發展歷程,不僅涵蓋了從古代優伶到近代話劇的演變過程,還詳盡介紹了各種地方劇種的特點及其流派。徐慕雲先生以其深厚的文話底蘊與邏輯,對中國戲劇的源流進行了深刻的剖析,並對各個時期的重要劇目、代表人物和表演風格進行了詳細的論述。

作者介紹
徐慕雲|責編:高紅勤
    徐慕雲     江蘇徐州人,戲劇理論家、戲曲教育家。畢業於上海大同大學。從小喜愛京劇,曾師從戲曲音樂家陳彥衡研究京劇音韻及譚派藝術。20世紀20年代末到30年代在上海、北京等地從事新聞工作及京劇評論、戲曲史研究工作。著有《梨園影事》《京劇雜談》《中國戲劇史》等。

目錄
鄭序
自序
卷一  古今優伶劇曲史
  第一章  周秦時代之優伶
  第二章  漢魏之優人
  第三章  六朝之戲曲
    南朝
    北朝
  第四章  唐代之戲曲
  第五章  五代時之戲劇
  第六章  宋代之戲劇
    南北曲
    雜劇
    滑稽戲
    說書
    影戲
    傀儡戲
  第七章  元代之戲劇
    元之南北曲
    元劇之編製
    元代之傳奇
    南北戲之角色
  第八章  明代之戲劇
    南北劇之消長
    明代之傳奇
  第九章  清代及民國以來之戲劇
  第十章  清代之南府
卷二  各地、各類劇曲史
  第一章  秦腔
    秦腔之板眼與腔調
  第二章  崑曲
  第三章  高弋
  第四章  漢劇
  第五章  粵劇
  第六章  川劇
  第七章  越劇
  第八章  山西梆子
  第九章  河南梆子
  第十章  皮黃劇
  第十一章  話劇
    中國話劇運動發展史
    新劇與文明戲
    「五四」后的愛美劇
    感傷主義的戲劇
    新興戲劇運動
    大眾化的戲劇
卷三  戲劇之組合
  第一章  角色之分類
    生之類別
    旦之類別

    凈之類別
    丑之類別
    坤伶
    武行
  第二章  場面之組織
    文場(絲竹類之樂器屬之)
    武場(金革木類之樂器屬之)
    皮黃劇文場之繁難及其歷史之沿革
    皮黃各種板別之命名
  第三章  後台之組織
    管事
    管箱
    彩頭煙火
    後台規則
    後台忌諱
    後台所供之祖師
  第四章  戲裝、盔頭、靶子等名稱
    大衣箱中服裝之名稱
    二衣箱中服裝之名稱
    盔頭箱中各物之名稱
    靶子箱中各物之名稱
    鬍鬚靴鞋之各種名稱
    梳妝台上各物之名稱
    砌末物件之名稱
卷四  臉譜服裝在劇中之殊功用
  第一章  臉譜如何表明忠奸善惡
    臉譜之歷史及功用
    臉譜之顏色及勾法
      臉譜之眉、眼、嘴、鼻、腦門五部
  第二章  服裝如何判別文武尊卑
卷五  戲劇之評價與其藝術之研究
  第一章  中西劇之評價與比較
  第二章  中國戲劇之調查與整理
    組織國內戲劇調查團
    勿令畸形發展
    取締不良劇本由中宣部統一審查
    速編適應時代潮流之新劇本
    創設國家戲院
    創立國際戲劇陳列館
    注意戲校學生公民訓練
    組織中國戲劇公演團
    政府應優待劇作家
  第三章  六十年來故都名伶概述
  第四章  對於戲劇之唱念音韻行腔等
    藝術之研究
    釋尖團字
    釋十三轍
    談十三轍
    說琴師
    說嗓

    二黃西皮難易之比較
    研究《空城計》孔明之稱呼
    研究譚調之心得
    研究《打漁殺家》之江河海問題
    說回龍腔
    說「哪」字虛音
    京胡過門統一論
    談本戲與新戲
  第五章  國家戲院之創建及中央文化會
    對於劇運之推動
    中央創建國立戲劇音樂院之經過
  第六章  國立戲劇學校之創立
  第七章  北平戲曲學校史略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